产测线路板电容余电自动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150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产测线路板电容余电自动释放装置,涉及到电路板测试电路技术领域,包括保险管F1、整流桥BD1、开关电源模块电路、电容CX1、电解电容EC1、放电负载RL、继电器REL1、开关K1和多个顶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开关K1闭合时测试被测线路板且继电器REL1通电,断开接在电解电容EC1两端的放电负载RL,而在开关K1断开时被测线路板和继电器REL1断电,接在电解电容EC1两端的放电负载RL接通,断电后瞬间把电解电容EC1上的余电通过假负载释放掉,有利于防止电解电容EC1上的余电会打火或余电留到其它板上损坏板上器件,同时防止余电对包装线路板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本装置通用性强,可以应用于大部分需要释放余电的线路板上。路板上。路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产测线路板电容余电自动释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板测试电路
,特别涉及产测线路板电容余电自动释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路板(线路板)的名称有:陶瓷电路板,氧化铝陶瓷电路板,氮化铝陶瓷电路板,线路板,PCB板,铝基板,高频板,厚铜板,阻抗板,PCB,超薄线路板,超薄电路板,印刷(铜刻蚀技术)电路板等。电路板使电路迷你化、直观化,对于固定电路的批量生产和优化用电器布局起重要作用。
[0003]现有的线路板在生产成型过后,需要对线路板进行检测,但是现有的线路板在检测之后电解电容上会有余电,没有把余电释放掉当出现堆板时碰到电解电容上的余电会打火或余电留到其它板上损坏板上器件,并且可能会对包装线路板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0004]因此,专利技术产测线路板电容余电自动释放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产测线路板电容余电自动释放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产测线路板电容余电自动释放装置,包括保险管F1、整流桥BD1、开关电源模块电路、电容CX1、电解电容EC1、放电负载RL、继电器REL1、开关K1和多个顶针,所述保险管F1的输出端与整流桥BD1的2号引脚电线连接,所述整流桥BD1的1号引脚与开关电源模块电路的输入端电线连接,所述整流桥BD1的4号引脚与开关电源模块电路的输出端电线连接,所述电容CX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整流桥BD1的2号引脚和3号引脚电线连接,所述电解电容EC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整流桥BD1的1号引脚和4号引脚电线连接,所述保险管F1、整流桥BD1、开关电源模块电路、电容CX1、电解电容EC1形成的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通过开关K1分别与市电火线和零线电线连接,所述继电器REL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与保险管F1的输入端和整流桥BD1的3号引脚电线连接,所述放电负载RL的输入端与整流桥BD1的1号引脚和开关电源模块电路的输入端电线连接,所述放电负载RL的输出端通过继电器REL1的其中一个触角电线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保险管F1的输出端和整流桥BD1的3号引脚分别通过顶针与开关K1的触角电线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继电器REL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通过顶针与与保险管F1的输入端和整流桥BD1的3号引脚电线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放电负载RL的输入端通过顶针与与整流桥BD1的1号引脚和开关电源模块电路的输入端电线连接,所述继电器REL1的另一个触角通过顶针与电解电容EC1的输出端和整流桥BD1的4号引脚电线连接。
[0010]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1]本技术通过在开关K1闭合时测试被测线路板且继电器REL1通电(继电器REL1的常闭开关断开),断开接在电解电容EC1两端的放电负载RL,而在开关K1断开时被测线路板和继电器REL1断电(继电器REL1常闭开关闭合),接在电解电容EC1两端的放电负载RL接通,断电后瞬间把电解电容EC1上的余电通过假负载释放掉,有利于防止电解电容EC1上的余电会打火或余电留到其它板上损坏板上器件,同时防止余电对包装线路板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本装置通用性强,可以应用于大部分需要释放余电的线路板上。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产测线路板电容余电自动释放装置,包括保险管F1、整流桥BD1、开关电源模块电路、电容CX1、电解电容EC1、放电负载RL、继电器REL1、开关K1和多个顶针,所述保险管F1的输出端与整流桥BD1的2号引脚电线连接,所述整流桥BD1的1号引脚与开关电源模块电路的输入端电线连接,所述整流桥BD1的4号引脚与开关电源模块电路的输出端电线连接,所述电容CX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整流桥BD1的2号引脚和3号引脚电线连接,所述电解电容EC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整流桥BD1的1号引脚和4号引脚电线连接,所述保险管F1、整流桥BD1、开关电源模块电路、电容CX1、电解电容EC1形成的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通过开关K1分别与市电火线和零线电线连接,所述继电器REL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与保险管F1的输入端和整流桥BD1的3号引脚电线连接,所述放电负载RL的输入端与整流桥BD1的1号引脚和开关电源模块电路的输入端电线连接,所述放电负载RL的输出端通过继电器REL1的其中一个触角电线连接,通过在开关K1闭合时测试被测线路板且继电器REL1通电(继电器REL1的常闭开关断开),断开接在电解电容EC1两端的放电负载RL,而在开关K1断开时被测线路板和继电器REL1断电(继电器REL1常闭开关闭合),接在电解电容EC1两端的放电负载RL接通,断电后瞬间把电解电容EC1上的余电通过假负载释放掉,有利于防止电解电容EC1上的余电会打火或余电留到其它板上损坏板上器件,同时防止余电对包装线路板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本装置通用性强,可以应用于大部分需要释放余电的线路板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保险管F1的输出端和整流桥BD1的3号引脚分别通过顶针与开关K1的触角电线连接,所述继电器REL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通过顶针与与保险管F1的输入端和整流桥BD1的3号引脚电线连接,所述放电负载RL的输入端通过顶针与与整流桥BD1的1号引脚和开关电源模块电路的输入端电线连接,所述继电器REL1的另一个触角通过顶针与电解电容EC1的输出端和整流桥BD1的4号引脚电线连接。
[0016]本技术工作原理:
[0017]在开关K1闭合时测试被测线路板且继电器REL1通电(继电器REL1的常闭开关断
开),断开接在电解电容EC1两端的放电负载RL,而在开关K1断开时被测线路板和继电器REL1断电(继电器REL1常闭开关闭合),接在电解电容EC1两端的放电负载RL接通,断电后瞬间把电解电容EC1上的余电通过假负载释放掉,有利于防止电解电容EC1上的余电会打火或余电留到其它板上损坏板上器件,同时防止余电对包装线路板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本装置通用性强,可以应用于大部分需要释放余电的线路板上。
[001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产测线路板电容余电自动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险管F1、整流桥BD1、开关电源模块电路、电容CX1、电解电容EC1、放电负载RL、继电器REL1、开关K1和多个顶针,所述保险管F1的输出端与整流桥BD1的2号引脚电线连接,所述整流桥BD1的1号引脚与开关电源模块电路的输入端电线连接,所述整流桥BD1的4号引脚与开关电源模块电路的输出端电线连接,所述电容CX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整流桥BD1的2号引脚和3号引脚电线连接,所述电解电容EC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整流桥BD1的1号引脚和4号引脚电线连接,所述保险管F1、整流桥BD1、开关电源模块电路、电容CX1、电解电容EC1形成的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通过开关K1分别与市电火线和零线电线连接,所述继电器REL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与保险管F1的输入端和整流桥BD1的3号引脚电线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树林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联创华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