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插头及其差分电连接部、屏蔽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143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20
本申请提出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插头及其差分电连接部、屏蔽模块,包括:第一屏蔽片、第二屏蔽片,组成第一屏蔽片以及第二屏蔽片的屏蔽组中间部设置有高于中间部所在表面的翼部,隔离相邻信号组之间的串扰,另外还设置有与第一屏蔽片、第二屏蔽片电连接的屏蔽连接片,屏蔽连接片位于第一屏蔽片的第二侧面与第二屏蔽片的第二侧面之间,其一侧与第一屏蔽片中所有屏蔽组的第二侧面电气互联,另一侧与第二屏蔽片中所有屏蔽组的第二侧面电气互联,屏蔽连接片的所述两侧连通。该屏蔽模块实现了插头与插座的接触区域信号回路的共地互连,能够有效地抑制高速连接器传输中串扰的谐振问题,保证56Gbps速率及其以上的信号质量。56Gbps速率及其以上的信号质量。56Gbps速率及其以上的信号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插头及其差分电连接部、屏蔽模块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插头及其差分电连接部、屏蔽模块。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用于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电路基板之间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由于交换机、路由器、调制调解器(Modem)、用户接入终端设备等通讯终端带宽增加的需要,对连接器信号的高速率传输以及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要求更高。在高速对接连接器(Docking Connector)中,差分信号以其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得到了广泛应用。常见的高速背板连接器一般包括设置于绝缘基座上间隔排列的信号组,相邻信号组之间设置有屏蔽组,多个屏蔽组组成屏蔽片。每个信号组一般包括差分信号端子,用于传输差分信号;而屏蔽组用于屏蔽相邻两个信号组传输的差分信号,屏蔽组与信号组交错设置,能够起到传输信号间的屏蔽作用,同时也为传输信号提供了返回路径。
[0003]随着信号传输速率的不断提高,对传输信号的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考量串扰、损耗和反射等高速电性能指标。因此,屏蔽组、屏蔽片以及信号返回路径的具体设计十分重要。
[0004]为了解决串扰的问题。现有技术常采用沿屏蔽组延伸方向,在屏蔽基板上冲压形成多条肋条状的凸起(鼓包),如图1所示,信号组安装于相邻凸起所限定的凹部屏蔽腔,从而将相邻信号组的信号干扰隔离,同时由于各屏蔽组位于同一屏蔽基板且相互连通,使由屏蔽组组成的屏蔽片具备良好的信号回流。但整体冲压的工艺容易造成不同屏蔽组间凸起的高度不一致,并且容易导致裂纹、凸起附近的屏蔽基板被拉伸的问题,从而产生回流路径上阻抗的不确定性,造成屏蔽性能波动,影响传输性能。另外,屏蔽片表面整体呈起伏状的非平面,作为信号返回路径不利于降低回路自感,不利于管控谐振。
[0005]另外,由于插头信号组的与插座信号组的接触点并不位于信号组的末端,对应的插头屏蔽组与插座屏蔽装置的接触点也并不位于插头屏蔽组的末端,屏蔽组末端至接触点的一部分为残桩,为减小屏蔽组的残桩,缩短回流路径,常采用在插座上增加与插头屏蔽组的接触点,如图2所示,采用增加插座屏蔽片 19,同时由于屏蔽片19为一体结构,从而一排的屏蔽组在残桩处的触点通过屏蔽片19互联。具体的,在插合区域伸出有插座接地接触件12,以与适配的插头接地接触件22插合接触,与插座接地接触件12相对设置有插座屏蔽片19,插座屏蔽片19悬伸至插合区域处,且在与插头接地接触件22相对应的位置处冲有凸包191,凸包191与插头接地接触件22插合接触,即插头接地接触件22 夹在插座屏蔽片19以及插座接地接触件12之间。这种连接器结构,插座屏蔽片在插座内部提供回流和屏蔽效果,在插合区域通过凸包与插头接地接触件12 接触缩短回流路径,改善高速背板连接器的插损及串扰谐振问题。但是插座屏蔽片在插座连接器内部与接地接触件配合时,容易打破信号端子上方的完整屏蔽参考,影响回流路径,而且单个凸包无法实现在凸包处的多个触点接
触,造成插头接地接触件产生短桩效应。并且,增加了屏蔽结构的复杂度,对装配公差的要求更严格。
[0006]基于此,对于屏蔽片的设计,现有技术中或因加工工艺存在不一致性、或因屏蔽片起伏管控谐振的能力较弱、或因插头与插座互配处屏蔽组触点互联效果不佳不能管控谐振、或因为是实现共地互联需要屏蔽结构更复杂、用料更多之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插头及其差分电连接部、屏蔽模块
[0008],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
[0009]第一方面,提出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插头的屏蔽模块,包括:第一屏蔽片以及第二屏蔽片;所述第一屏蔽片与第二屏蔽片分别包括多个屏蔽组;
[0010]每一屏蔽组包括与插座电连接的接触部、接触部沿预定方向延伸形成的与电路基板电连接的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与安装部的中间部;沿所述预定方向上,中间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翼部;所述翼部形成于中间部,其一端固定于中间部,而另一端脱离中间部所在表面并相对中间部所在表面弯折至预定高度;两两相邻的屏蔽组上相对的翼部与中间部所在表面所共同限定的凹部空间用于安置插头信号组;
[0011]第一屏蔽片包含的所有所述屏蔽组中间部位于同一屏蔽基板;
[0012]第二屏蔽片包含的所有所述屏蔽组中间部位于同一屏蔽基板;
[0013]接触部包括与插座屏蔽组电接触的第一侧面,以及与第一侧面背对的第二侧面;第一屏蔽片中接触部的第二侧面与第二屏蔽片中接触部的第二侧面相向;
[0014]所述屏蔽模块还包括屏蔽连接片,所述屏蔽连接片位于第一屏蔽片中接触部的第二侧面与第二屏蔽片中接触部的第二侧面之间,屏蔽连接片一侧与第一屏蔽片中所有接触部的第二侧面电气互联,另一侧与第二屏蔽片中所有接触部的第二侧面电气互联,屏蔽连接片的两侧连通。
[0015]该方案中,一方面,由于相邻屏蔽组的翼部高于中间部所在表面,其与中间部所在的平面内所共同限定的凹部空间用于安装插座信号组,从而形成三面屏蔽的结构,屏蔽隔离相邻信号组干扰。屏蔽组设置在相邻信号组之间,用于分别对各个信号组进行电磁屏蔽隔离,以降低相邻信号组之间差分信号的相互串扰,从而有助于提升电连接器在数据传输时的稳定性、可靠性及抗干扰能力;并且,插头信号组与插座信号组插接的区域构成显著阻抗不连续的区域,从而需要更多的返回电流路径,以使返回电流在不同路径上切换。本申请中,不同屏蔽组中间部位于同一屏蔽基板,不同的中间部中未形成翼部的部分相互连通,返回电流在屏蔽基板上切换,并由最短路径回到安装部,可以有效地抑制高速背板连接器传输中串扰的谐振问题。
[0016]另一方面,对于传输线,也即本申请中记载的插头信号组以及插座信号组,信号电压施加进插头信号组时,信号组路径与返回电流路径产生电位差,即使传信号组末端开路,依旧有返回电压。为了满足插拔的需要,插头信号组与插座信号组接触部位,并不位于各自的末端,从而由接触点至末端的这一部分信号组不属于信号流道,但这一部分仍然会产生返回电流。本申请增加屏蔽连接片,其分别与第一屏蔽片以及第二屏蔽片的接触部的第二侧面电气连接,从而屏蔽组残桩处通过屏蔽连接片电气互联,实现了接触区域信号回路的
共地互连,提高了回流效果,并且屏蔽连接片不需要占据更多的安装空间,对高密度设置信号组与屏蔽组是有利的。
[0017]可选的,屏蔽连接片与各个第二侧面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金属弹性互连、导电胶或者塑胶电镀中的任一种。
[0018]进一步地,第一屏蔽片接触部在第二屏蔽片所在表面的投影部分位于第二屏蔽片的接触部之间。
[0019]可选的,屏蔽连接片包括两侧与第二侧面电接触的弹片,以及连通两侧弹片的基部,两侧的弹片分别抵压第一屏蔽片的第二侧面与第二屏蔽片的第二侧面。
[0020]可选的,屏蔽连接片受第一屏蔽片的作用力方向与其受第二屏蔽片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0021]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插头的屏蔽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屏蔽片以及第二屏蔽片;所述第一屏蔽片与第二屏蔽片分别包括多个屏蔽组;每一屏蔽组包括与插座电连接的接触部、接触部沿预定方向延伸形成的与电路基板电连接的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与安装部的中间部;沿所述预定方向上,中间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翼部;所述翼部形成于中间部,其一端固定于中间部,而另一端脱离中间部所在表面并相对中间部所在表面弯折至预定高度;两两相邻的屏蔽组上相对的翼部与中间部所在表面所共同限定的凹部空间用于安置插头信号组;第一屏蔽片包含的所有所述屏蔽组中间部位于同一屏蔽基板;第二屏蔽片包含的所有所述屏蔽组中间部位于同一屏蔽基板;接触部包括与插座屏蔽组电接触的第一侧面,以及与第一侧面背对的第二侧面;第一屏蔽片中接触部的第二侧面与第二屏蔽片中接触部的第二侧面相向;所述屏蔽模块还包括屏蔽连接片,所述屏蔽连接片位于第一屏蔽片中接触部的第二侧面与第二屏蔽片中接触部的第二侧面之间,屏蔽连接片一侧与第一屏蔽片中所有接触部的第二侧面电气互联,另一侧与第二屏蔽片中所有接触部的第二侧面电气互联,屏蔽连接片的两侧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模块,其特征在于,屏蔽连接片与各个第二侧面的电气互连方式为金属弹性互连、导电胶或者塑胶电镀中的任一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模块,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西点精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