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面镜支撑装置、显示设备及交通工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1265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17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曲面镜支撑装置、显示设备及车辆。其中,曲面镜支撑装置包括:壳体;曲面镜,可活动地设置在壳体内,曲面镜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侧的两个转轴,两个转轴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部为球头;传动组件,其包括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二传动结构,第二传动结构在曲面镜的侧方与至少一个转轴连接,以带动转轴转动;以及支架组件,支架组件设置在壳体内,支架组件包括两个支撑凹部,两个支撑凹部与两个转轴一一对应地设置,各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支撑凹部内;其中,至少一个支撑凹部包括支撑球头的至少两个倾斜面。本公开有效地减少了显示设备的生产工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曲面镜支撑装置、显示设备及交通工具


[0001]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曲面镜支撑装置、显示设备及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车辆智能化、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车载终端接收到的信息及扩展的各类应用层出不穷,因此人们对将车辆内多个显示屏联通以灵活显示各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但驾驶员在进行相关操作时视线容易偏离,这导致潜在的安全风险。
[0003]抬头显示(也称为平视显示(head up display,HUD))技术可以避免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低头看仪表盘或者其它显示屏所导致的分心,以提高驾驶安全系数,在一些情况下,也能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因此近些年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车载智能显示方面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曲面镜支撑装置、显示设备及交通工具,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减少曲面镜支撑装置的生产工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曲面镜支撑装置,包括:壳体;曲面镜,可活动地设置在壳体内,曲面镜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侧的两个转轴,两个转轴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部为球头;传动组件,其包括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二传动结构,第二传动结构在曲面镜的侧方与至少一个转轴连接,以带动转轴转动;以及支架组件,支架组件设置在壳体内,支架组件包括两个支撑凹部,两个支撑凹部与两个转轴一一对应地设置,各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支撑凹部内;其中,至少一个支撑凹部包括支撑球头的至少两个倾斜面。
[0006]例如,两个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包括第一过渡轴段,第一过渡轴段的端部为球头;和/或,第二转轴包括第二过渡轴段,第二过渡轴段的端部为球头;其中,第二传动结构与第一过渡轴段和第二过渡轴段中的至少之一连接。
[0007]例如,两个支撑凹部包括第一支撑凹部和第二支撑凹部,两个转轴之一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凹部内,两个转轴之另一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撑凹部内;第一支撑凹部包括至少三个倾斜面;其中,第一支撑凹部中设置的转轴的端部为球头,和/或第二支撑凹部中设置的转轴的端部为球头。
[0008]例如,第一支撑凹部内的球头与第一支撑凹部之间的接触点至少为三个。
[0009]例如,第二支撑凹部包括V型槽或者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面、底面和第二倾斜面。
[0010]例如,第一支撑凹部的至少三个倾斜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第六平面、第五平面第六平面位于球头远离曲面镜的镜体的一侧;其中,第一平面、第五平面、第六平面与球头相切设置。
[0011]例如,第二支撑凹部的内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第四平面与第三平面相对设置,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均与第二转轴的端部相切设置;其中,第四平面与第三平面均为倾斜面。
[0012]例如,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两个支撑凹部之一设置于第一支架,两个支撑凹部之另一设置于第二支架。
[0013]例如,第一支架与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或可拆卸地连接,第二支架与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或可拆卸地连接。
[0014]例如,第一支架包括的两个支撑凹部之一与第一支架的其余部分一体成型,和/或第二支架包括的两个支撑凹部之另一与第二支架的其余部分一体成型。
[0015]例如,第一传动结构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支架组件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一包括的容纳空间中。例如,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第一传动结构以使第二传动结构转动且带动曲面镜转动,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二传动结构之一为蜗轮且另一为蜗杆;或者,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二传动结构中的之一为齿轮且另一为齿条。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的曲面镜支撑装置。
[0017]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包括上述的显示设备。
[0018]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曲面镜的两个转轴中的至少一个转轴的端部为球头。支架组件的两个支撑凹部与曲面镜的两个转轴一一对应地设置,各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支撑凹部内,且至少一个支撑凹部包括支撑球头的至少两个倾斜面。这样,通过两个支撑凹部与两个转轴一一对应地配合,以实现支架组件对曲面镜的支撑,进而将曲面镜架设在壳体内,使得曲面镜与支架组件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可以减少曲面镜支撑装置的生产工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拆装难度。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曲面镜支撑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图1中的曲面镜支撑装置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2]图3示出了图1中的曲面镜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0023]图4示出了图3中的曲面镜支撑装置的B

B向剖视图;
[0024]图5示出了图3中的曲面镜支撑装置拆除曲面镜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示出了图5中的曲面镜支撑装置的C处放大示意图;
[0026]图7示出了图1中的曲面镜支撑装置的曲面镜与第二支架装配后的俯视图;
[0027]图8示出了图7中的曲面镜支撑装置的侧视图;以及
[0028]图9示出了图7中的曲面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0]10、壳体;20、曲面镜;21、第一转轴;211、第一过渡轴段;212、球头;22、第二转轴; 221、第二过渡轴段;23、镜体;30、第一支架;311、第一平面;312、第三弧形面;313、第五平面;314、第六平面;315、第一弧形面;316、第二弧形面;31、第一支撑凹部;40、第二支架;41、
第二支撑凹部;411、第三平面;412、第四平面;42、开口;50、驱动装置;60、传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2]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3]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34]本公开的专利技术人研究中发现,在一些情形下,曲面镜支撑装置的生产工序较为繁琐、复杂,降低了曲面镜支撑装置的生产效率。
[0035]为了提高曲面镜支撑装置的生产效果,一方面,本公开的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面镜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曲面镜(2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曲面镜(20)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侧的两个转轴,所述两个转轴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部为球头(212);传动组件(60),其包括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二传动结构,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在所述曲面镜(20)的侧方与至少一个所述转轴连接,以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及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两个支撑凹部,所述两个支撑凹部与所述两个转轴一一对应地设置,各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支撑凹部内;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凹部包括支撑所述球头(212)的至少两个倾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镜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转轴包括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所述第一转轴(21)包括第一过渡轴段(211),所述第一过渡轴段(211)的端部为所述球头(212);和/或,所述第二转轴(22)包括第二过渡轴段(221),所述第二过渡轴段(221)的端部为所述球头(212);其中,所述第二传动结构与第一过渡轴段(211)和第二过渡轴段(221)中的至少之一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面镜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凹部包括第一支撑凹部(31)和第二支撑凹部(41),所述两个转轴之一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凹部(31)内,所述两个转轴之另一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凹部(41)内;所述第一支撑凹部(31)包括至少三个倾斜面;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凹部(31)中设置的转轴的端部为所述球头(212),和/或所述第二支撑凹部(41)中设置的转轴的端部为所述球头(2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面镜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凹部(31)内的所述球头(212)与所述第一支撑凹部(31)之间的接触点至少为三个。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面镜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凹部(41)包括V型槽或者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面、底面和第二倾斜面。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面镜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凹部(31)的所述至少三个倾斜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311)、第六平面(314)、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曼莉高进王志芳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