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077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轴承上料装置,包括外壳组件和引导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有背框,所述背框靠近底部的两侧为向内倾斜的斜面设计,所述背框靠近底部的正面内壁左右两侧均垂直固定连接有垂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框,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有前盖,所述前盖的底部左右两侧竖直设有限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壳组件中的背框和前盖设计,配合定位螺纹杆和不同长度的限位环设计,即能使背框内壁和前盖之间的间距得到调节,从而适用不同厚度的轴承零件进行上料,且通过更换不同直径的竖直引导单元,即能使该装置适配不同直径的轴承零件进行上料。零件进行上料。零件进行上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加工
,具体为轴承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轴承加工的流水线中,需要对轴承的零件进行顺序上料,现有的上料装置一般采用的是使轴承零件直接倒入容器中,然而直接倒入零件会使零件受到磕碰,从而影响零件的品质,且现有上料容器的厚度一定,导致无法使不同厚度的零件进行上料。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供一种轴承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轴承上料装置,具备避免轴承零件受到磕碰并适配于不同厚度和不同直径零件上料的优点,解决了现有上料装置容易使轴承零件受到磕碰并无法根据轴承的厚度进行调节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轴承上料装置,包括外壳组件和引导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有背框,所述背框靠近底部的两侧为向内倾斜的斜面设计,所述背框靠近底部的正面内壁左右两侧均垂直固定连接有垂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框,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有前盖,所述前盖的底部左右两侧竖直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之间的距离与两个连接板外侧的间距相适配,所述引导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轴承上料装置,包括外壳组件和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包括有背框(1),所述背框(1)靠近底部的两侧为向内倾斜的斜面设计,所述背框(1)靠近底部的正面内壁左右两侧均垂直固定连接有垂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两个所述连接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框(3);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有前盖(7),所述前盖(7)的底部左右两侧竖直设有限位杆(72),所述限位杆(72)之间的距离与两个连接板(2)外侧的间距相适配;所述引导组件包括有若干个横向引导单元(4)、若干个型号不同的竖直引导单元(5)和两个调节单元(6),所述横向引导单元(4)安装于背框(1)的内壁正面,所述竖直引导单元(5)安装于U型框(3)的内壁正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组所述横向引导单元(4)以两个为一组,两组所述横向引导单元(4)成左右对称设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引导单元(4)包括有圆块(46),所述圆块(4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U型的金属弹片(42),所述金属弹片(42)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斜向设置的限位板(43),所述限位板(43)靠近金属弹片(42)的一端与圆块(46)通过连接块(45)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引导单元(4)还包括有一个斜向固定连接在背框(1)靠近底部内壁的固定板(47),所述固定板(47)靠近内壁的一端和金属弹片(42)的始端均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敬洋胡春群龚如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实隆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