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火灾烟雾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0615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煤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煤矿火灾烟雾监测装置,为了提高煤矿火灾烟雾监测的高效、及时性,所述安装座的两端对称贯穿卡合有锚固螺杆,所述旋转轴通过轴承套与安装座旋转卡合,所述旋转座的底端位于边缘位置处对称连接有紧固连杆,且旋转座通过紧固连杆与烟雾监控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锚固螺杆与安装座的配套组合,能够快速、便捷的将监测装置组装固定在煤矿井的顶部位置处,其不仅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强度,同时能够提高对烟雾的监测效率,且通过烟雾监控机构中三组进气风管的进气导通,在风力尾鳍的导向下,能够使进气风管始终与煤矿井空气保持同一方向,进而提高对煤矿井烟雾监测的高效、及时性。及时性。及时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火灾烟雾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
,具体是一种煤矿火灾烟雾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其中井工煤矿为煤层离地表远的煤层,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而在对井下煤层开采过程中,其一方面需要保持煤矿气体的流通,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火灾的发生,以确保工作人员的井下工作安全性。
[0003]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煤矿火灾烟雾的监测装置存在着一些缺点,传统的监测装置结构较为单一,其灵活组装性不足,且在使用过程中,其烟雾监测效率较为低下,极易由于井下气体的径向流通,而无法快速的对烟雾进行监测报警工作。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煤矿火灾烟雾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火灾烟雾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火灾烟雾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两端对称贯穿卡合有锚固螺杆,且安装座的底端位于中部位置处嵌入卡合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通过轴承套与安装座旋转卡合,且旋转轴的底端设置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的底端位于边缘位置处对称连接有紧固连杆,且旋转座通过紧固连杆与烟雾监控机构连接;
[0006]所述烟雾监控机构包括对称连接在紧固连杆底端的循环风筒,所述循环风筒的一侧对称连接有进气风管,且循环风筒的另一侧连接有排气风管,所述循环风筒的上方位于中部位置处固定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循环风筒的端面设置有锥形齿轮B,所述进气风管的内侧设置有进气扇,所述进气扇的尾端设置有锥形齿轮A,所述循环风筒的内侧靠近排气风管的端口位置处设置有烟雾传感器,且循环风筒的底端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底端设置有风力尾鳍。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座的端面位于两端位置处对称开设有紧固通孔,所述紧固通孔的端口内径与锚固螺杆的外径相适配。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锚固螺杆的螺杆长度不低于二十厘米,且锚固螺杆的顶端为锥形结构,所述锚固螺杆的尾端设置有正六角螺母。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风管的数量为三组,且进气风管相对于循环风筒的圆心呈扇形对称排列。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锥形齿轮B的齿牙与锥形齿轮A的齿牙相互啮合,所述传动电机与进气扇通过锥形齿轮B和锥形齿轮A转动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轴与旋转轴处于同一中心线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通过锚固螺杆与安装座的配套组合,能够快速、便捷的将监测装置组装固定在煤矿井的顶部位置处,取代了传统螺栓拧固在煤矿井侧壁的形式,其不仅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强度,同时能够提高对烟雾的监测效率,且在监测过程中,通过烟雾监控机构中三组进气风管的进气导通,在风力尾鳍的导向下,能够使进气风管始终与煤矿井空气保持同一方向,进而提高对煤矿井烟雾监测的高效、及时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煤矿火灾烟雾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一种煤矿火灾烟雾监测装置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一种煤矿火灾烟雾监测装置中烟雾监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安装座;2、锚固螺杆;3、排气风管;4、旋转座;5、传动电机;6、紧固连杆;7、循环风筒;8、进气风管;9、传动轴;10、风力尾鳍;11、旋转轴;12、轴承套;13、紧固通孔;14、进气扇;15、锥形齿轮A;16、锥形齿轮B;17、烟雾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煤矿火灾烟雾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的两端对称贯穿卡合有锚固螺杆2,安装座1的端面位于两端位置处对称开设有紧固通孔13,紧固通孔13的端口内径与锚固螺杆2的外径相适配,锚固螺杆2的螺杆长度不低于二十厘米,且锚固螺杆2的顶端为锥形结构,锚固螺杆2的尾端设置有正六角螺母,在对烟雾监测装置组装使用时,对预先设定的煤矿井顶部开孔,在开孔完毕后,将安装座1抵压开孔位置处,使紧固通孔13与开孔对齐,进而将锚固螺杆2贯穿紧固通孔13抵入开孔内,通过钻具将锚固螺杆2螺旋钻入煤矿井顶部,对安装座1进行锚固,同步的对监测装置进行定位处理。
[0019]安装座1的底端位于中部位置处嵌入卡合有旋转轴11,旋转轴11通过轴承套12与安装座1旋转卡合,且旋转轴11的底端设置有旋转座4,旋转座4的底端位于边缘位置处对称连接有紧固连杆6,且旋转座4通过紧固连杆6与烟雾监控机构连接,烟雾监控机构包括对称连接在紧固连杆6底端的循环风筒7,循环风筒7的一侧对称连接有进气风管8,且循环风筒7的另一侧连接有排气风管3,循环风筒7的上方位于中部位置处固定有传动电机5,传动电机5的输出端贯穿循环风筒7的端面设置有锥形齿轮B16,进气风管8的内侧设置有进气扇14,进气扇14的尾端设置有锥形齿轮A15,循环风筒7的内侧靠近排气风管3的端口位置处设置有烟雾传感器17,进气风管8的数量为三组,且进气风管8相对于循环风筒7的圆心呈扇形对称排列,锥形齿轮B16的齿牙与锥形齿轮A15的齿牙相互啮合,传动电机5与进气扇14通过锥形齿轮B16和锥形齿轮A15转动连接,在使用监测装置对煤矿井烟雾进行监测过程中,传动电机5工作,带动锥形齿轮B16转动,通过锥形齿轮B16与锥形齿轮A15齿牙的啮合,带动进气扇14转动,将煤矿井内的空气通过进气风管8负压吸送至循环风筒7内部,循环风筒7内部的烟雾传感器17对空气中的烟雾进行实时监测,检测后的气体通过排气风管3循环排出。
[0020]循环风筒7的底端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传动轴9,传动轴9的底端设置有风力尾鳍10,传动轴9与旋转轴11处于同一中心线上,在使用监测装置对煤矿井烟雾进行监测过程
中,当煤矿井内的气体流通方向发生改变时,通过旋转轴11与轴承套12的中转传动,风力尾鳍10在风力的作用下,同步发生改变,推动循环风筒7同步转动,使进气风管8与风力方向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方向上,确保对风力中烟雾的及时吸送监测。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对烟雾监测装置组装使用时,对预先设定的煤矿井顶部开孔,在开孔完毕后,将安装座1抵压开孔位置处,使紧固通孔13与开孔对齐,进而将锚固螺杆2贯穿紧固通孔13抵入开孔内,通过钻具将锚固螺杆2螺旋钻入煤矿井顶部,对安装座1进行锚固,同步的对监测装置进行定位处理,进一步的在使用监测装置对煤矿井烟雾进行监测过程中,传动电机5工作,带动锥形齿轮B16转动,通过锥形齿轮B16与锥形齿轮A15齿牙的啮合,带动进气扇14转动,将煤矿井内的空气通过进气风管8负压吸送至循环风筒7内部,循环风筒7内部的烟雾传感器17对空气中的烟雾进行实时监测,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火灾烟雾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两端对称贯穿卡合有锚固螺杆(2),且安装座(1)的底端位于中部位置处嵌入卡合有旋转轴(11),所述旋转轴(11)通过轴承套(12)与安装座(1)旋转卡合,且旋转轴(11)的底端设置有旋转座(4),所述旋转座(4)的底端位于边缘位置处对称连接有紧固连杆(6),且旋转座(4)通过紧固连杆(6)与烟雾监控机构连接;所述烟雾监控机构包括对称连接在紧固连杆(6)底端的循环风筒(7),所述循环风筒(7)的一侧对称连接有进气风管(8),且循环风筒(7)的另一侧连接有排气风管(3),所述循环风筒(7)的上方位于中部位置处固定有传动电机(5),所述传动电机(5)的输出端贯穿循环风筒(7)的端面设置有锥形齿轮B(16),所述进气风管(8)的内侧设置有进气扇(14),所述进气扇(14)的尾端设置有锥形齿轮A(15),所述循环风筒(7)的内侧靠近排气风管(3)的端口位置处设置有烟雾传感器(17),且循环风筒(7)的底端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传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庆杰刘英杰赵尤信吴兵张静雯马天放贾新雷王安虎
申请(专利权)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