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肠道菌群培养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540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肠道菌群培养试剂盒,涉及菌群培养工具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盒体,盒体内的底板上设有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方设有两个卡接杆,卡接杆两侧均连接有一个支撑杆,两个卡接杆下端相互靠近一侧均设有顶杆,顶杆上套设有套筒,套筒通过第一弹簧与顶杆连接,两个顶杆相互靠近一端之间设有一个梯形块,梯形块上方连接有固定块,梯形块一侧连接有驱动机构,固定块上方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方固定连接有培养皿。通过驱动机构可驱动两个卡接杆快速对培养皿进行固定,进而有效避免在实验过程试剂盒被误碰产生晃动,提高了大肠菌群的培养效果,还降低了由于细菌洒出威胁实验人员人身安全。洒出威胁实验人员人身安全。洒出威胁实验人员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肠道菌群培养试剂盒


[0001]本技术涉及菌群培养工具
,具体为一种用于肠道菌群培养试剂盒。

技术介绍

[0002]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胚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0003]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肠道菌群试剂盒在使用时无法快速进行快速固定,这样在实验过程试剂盒易被误碰产生晃动,不仅可能影响大肠菌群的培养效果,还可能由于洒出威胁实验人员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肠道菌群培养试剂盒,可实现对培养皿的快速固定,进而有效避免在实验过程试剂盒被误碰产生晃动,提高了大肠菌群的培养效果,还降低了由于细菌洒出威胁实验人员人身安全。
[0005]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用于肠道菌群培养试剂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的底板上设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盒体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座上方设有两个卡接杆,两个所述卡接杆在所述固定底座上对称设置,所述卡接杆两侧均设有一个支撑杆,所述卡接杆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卡接杆下端相互靠近一侧均设有顶杆,所述顶杆上套设有套筒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套筒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套筒靠近所述支撑杆一端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圈,所述挡圈套设在所述顶杆上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外侧套设有支架且两者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下端与所述固定底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顶杆相互靠近一端之间设有一个梯形块,所述梯形块两侧的斜面分别与两个所述顶杆相互靠近一端贴合,所述梯形块上方设有固定块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下方通过立柱与所述固定底座固定连接,梯形块一侧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固定块上方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方固定连接有培养皿,两个所述卡接杆上端的下侧均与所述安装座下端的上侧贴合,两个所述卡接杆的下端相互靠近一侧通过第二弹簧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培养内添加好待培养的相关菌群及其他生长所必需的材料后,将培养皿的下方的安装座固定块上方,在通过驱动机构使梯形块沿着固定块滑动,所述梯形块移动时会改变其两侧设置的顶杆在套筒内的位置,当顶杆在套筒内向外侧移动时会顶着卡接杆围绕其与支撑杆的连接点转动,使两个卡接杆的上端相互靠近的同时,卡接杆上端的下侧会将安装座卡紧在固定块上,从而在使用时可实现对培养皿的快速固定,
进而有效避免在实验过程试剂盒被误碰产生晃动,提高了大肠菌群的培养效果,还降低了由于细菌洒出威胁实验人员人身安全。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与所述梯形块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螺纹杆上套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转动块与靠近所述旋钮一侧的立柱固定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旋钮可驱动螺纹杆转动,由于螺纹杆与其外侧套设的转动块螺纹连接,且远离旋钮一端与梯形块转动连接,这样方螺纹杆转动时便可带着转动块沿固定块进行移动,该结构使用起来不仅方便易操作,而且驱动效果稳定便于控制。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盒体一侧壁与所述盒体顶板上均设有观察口。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观察口可在培养菌群的过程随时进行观察,及时进行菌群生长环境的调节,这样这避免频繁打开盒体造成菌群污染,影响培养效果。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盒体顶板上设有滴加管,所述滴加管下端口贯穿所述盒体顶板且两者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滴加管上端口安装有橡胶塞。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给培养皿中的菌群添加营养时可打开橡胶塞,将胶头滴管通过滴加管放入盒体中完成对营养液的滴加,这样避免了实验人员取出培养皿时发生意外影响菌群的生长或危及人身安全。
[00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盒体一侧壁上设有导气口,所述导气口内安装有空气过滤网,所述导气口外侧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一端与安装有所述导气口的所述盒体侧壁转动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菌群的生长过程会产生废气,可通过导气口将废气排出,也可通过导气口向盒体内输送空气来为菌群的生长补充所必须氧气等气体,导气口上的过滤网可防止在进行气体交换时外界空气中的杂质对菌群造成影响,盖板可方便打开或关闭导气口。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7]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培养内添加好待培养的相关菌群及其他生长所必需的材料后,将培养皿的下方的安装座固定块上方,在通过驱动机构使梯形块沿着固定块滑动,所述梯形块移动时会改变其两侧设置的顶杆在套筒内的位置,当顶杆在套筒内向外侧移动时会顶着卡接杆围绕其与支撑杆的连接点转动,使两个卡接杆的上端相互靠近的同时,卡接杆上端的下侧会将安装座卡紧在固定块上,从而在使用时可实现对培养皿的快速固定,进而有效避免在实验过程试剂盒被误碰产生晃动,提高了大肠菌群的培养效果,还降低了由于细菌洒出威胁实验人员人身安全;
[0018]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旋钮可驱动螺纹杆转动,由于螺纹杆与其外侧套设的转动块螺纹连接,且远离旋钮一端与梯形块转动连接,这样方螺纹杆转动时便可带着转动块沿固定块进行移动,该结构使用起来不仅方便易操作,而且驱动效果稳定便于控制。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第二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第三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第四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第五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盒体;2、固定底座;3、卡接杆;4、支撑杆;5、顶杆;6、套筒;7、第一弹簧;8、挡圈;9、支架;10、梯形块;11、固定块;12、立柱;13、驱动机构;131、螺纹杆;132、旋钮;133、转动块;14、安装座;15、培养皿;16、第二弹簧;17、观察口;18、滴加管;19、橡胶塞;20、导气口;21、空气过滤网;22、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所披露的一种用于肠道菌群培养试剂盒,包括盒体1,盒体1内的底板上设有固定底座2,固定底座2与盒体1底板固定连接,固定底座2上方设有两个卡接杆3,两个卡接杆3在固定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肠道菌群培养试剂盒,包括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内的底板上设有固定底座(2),所述固定底座(2)与所述盒体(1)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座(2)上方设有两个卡接杆(3),两个所述卡接杆(3)在所述固定底座(2)上对称设置,所述卡接杆(3)两侧均设有一个支撑杆(4),所述卡接杆(3)与所述支撑杆(4)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卡接杆(3)下端相互靠近一侧均设有顶杆(5),所述顶杆(5)上套设有套筒(6)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套筒(6)内设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一端与所述套筒(6)靠近所述支撑杆(4)一端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7)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圈(8),所述挡圈(8)套设在所述顶杆(5)上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套筒(6)外侧套设有支架(9)且两者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支架(9)下端与所述固定底座(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顶杆(5)相互靠近一端之间设有一个梯形块(10),所述梯形块(10)两侧的斜面分别与两个所述顶杆(5)相互靠近一端贴合,所述梯形块(10)上方设有固定块(11)且两者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11)下方通过立柱(12)与所述固定底座(2)固定连接,梯形块(10)一侧连接有驱动机构(13),所述固定块(11)上方放置有安装座(14),所述安装座(14)上方固定连接有培养皿(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关民王瑾瑾徐学琴闫国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