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09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9
一种新型培养皿,包括底部主体(1)和上盖(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部主体(1)的立边(11)的内壁设有间隔分布的凸起(12),该凸起(12)的顶端为球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设在底部主体的立边内壁的凸起,能够有效增大培养基与培养皿的接触面,凸起嵌入凝固后培养基中,将培养基固定在培养皿中,这样就有效解决了倒置培养时培养基易脱落问题;设在上盖顶板内侧周边的多个垫块,将培养皿上边与上盖之间支撑出一个间隙,培养时可保证培养皿内外的空气交换;底部主体的计数线方便计数。底部主体的计数线方便计数。底部主体的计数线方便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培养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培养皿,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培养。

技术介绍

[0002]培养皿一般由底部主体和上盖组成,主体和上盖的形状相同,即在顶板 和底板的周边设有立边,上盖的直径略大于主体,使用时将上盖扣在主体的顶部。培养皿一般采用玻璃或塑料制成。传统的培养皿存在以下问题:
[0003]1.内部较光滑,加入培养基后,倒置培养过程中,有时培养基会从底部脱落下来,造成试验结果无法观察和判断。
[0004]2.在使用时,需要上盖与主体之间留有少量缝隙,供空气进入。但现有培养皿的上盖与主体之间的缝隙很小,尤其水汽较多时,会将缝隙封堵,将内部与外界气体完全隔离,不利于微生物生长。
[0005]3.无计数线(用培养皿接种菌体或样品进行培养后,上面会长出很多微生物菌落,有时只看看菌落特征即可,有时需要对平皿上长出的菌落具体计数,通常都是肉眼一个一个地点数,非常费时,并且容易混淆),不方便计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培养皿,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培养皿,包括底部主体和上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部主体的立边内壁的下部设有一圈间隔分布的凸起,该凸起的顶端为球形。
[0008]本技术的优点是:设在底部主体的立边内壁的凸起,能够有效增大培养基与培养皿的接触面,凸起嵌入凝固后的培养基,将培养基牢牢地固定住,这样就有效解决了倒置培养时培养基易脱落的问题;设在上盖顶板内侧周边的多个垫块,将底部立边与上盖之间支撑出一个间隙,培养时可保证培养皿内外的空气交换;底部主体的计数线方便计数。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轴向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中底部主体的俯视图之一(底板带有网格线);
[0011]图3是图1中底部主体的俯视图之二(底板带有十字线);
[0012]图4是图1中上盖的仰视图。
[0013]附图标记说明:1、底部主体,11、(主体的)立边,12、凸起,13、计数线,2、上盖,21、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见图1

图4,本技术一种新型培养皿,包括底部主体1和上盖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部主体1的立边11内壁的下部设有一圈间隔分布的凸起12(与立边11底边的距
离为立边11总高度的1/3

1/2处),该凸起12为圆柱体,该圆柱体的顶端为球形,该球形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该圆柱体的直径。立边11与凸起12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5]所述的立边11也可为圆锥筒形,其顶端的内径小于底端的内径。采用圆锥筒形的立边11可以省去或保留凸起12。
[0016]在所述的底部主体1的底板的上面设有计数线13,该计数线13为凸条或凹槽。所述的计数线13为网格线(如图2所示)或十字线(如图3所示)。
[0017]参见图1和图4,在所述的上盖2的顶板内侧周边沿圆周均布有三个垫块21,该垫块21的厚度为0.5

2mm。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培养皿,包括底部主体(1)和上盖(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部主体(1)的立边(11)内壁的下部设有一圈间隔分布的凸起(12),该凸起(12)的顶端为球形;在所述的底部主体(1)的底板的上面设有计数线(13),该计数线(13)为凸条或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数线(13)为网格线或十字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培养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向荣许英俊刘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