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能室内供暖管道减震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039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热能室内供暖管道减震固定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木托和第二木托,在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木托,在第一木托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木托,在第一木托的内部挖设有第一弧状凹槽,在第二木托的内部挖设有第二弧状凹槽,且第一弧状凹槽和第二弧状凹槽呈上、下对称状分布;在第一木托和第二木托的外部设置有U型管夹,且U型管夹通定位组件与底座固定在一起;在第一木托和第二木托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通第一木托和第二木托外部设置U型管夹,并在第一木托和第二木托之间设置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不仅能够将管道固定在第二弧状凹槽和第一弧状凹槽内,同时能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热能室内供暖管道减震固定装置
[0001]

[0002]本技术涉及一种室内管道固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地热能室内供暖管道减震固定装置。
[0003]
技术介绍

[0004]地热能供暖站房内管道安装时,一般使用木托进行管道固定;冬季投入供暖后,管网通水介质后,站房内水泵、螺杆主机开始工作,管道会产生轻微的震动,上述的木托再此作用下,铝制管箍松弛,圆弧形木托倾斜,管道会因为震动而产生的细小的位移量,起不到固定的作用。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热能室内供暖管道减震固定装置,避免管道因轻微震动使木托、管箍松弛情况的发生,减少管道的位移。
[0007]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地热能室内供暖管道减震固定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木托和第二木托,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木托,在所述第一木托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木托,在所述第一木托的内部挖设有第一弧状凹槽,在所述第二木托的内部挖设有第二弧状凹槽,且第一弧状凹槽和第二弧状凹槽呈上、下对称状分布;在所述第一木托和第二木托的外部设置有U型管夹,且U型管夹通过定位组件与底座固定在一起;在所述第一木托和第二木托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
[0009]所述底座呈倒U型状分布。
[0010]所述U型管夹顶部呈向上凸起的弧形状分布,且U型管夹顶部的内侧面与第二木托顶部的外侧面紧贴在一起;所述U型管夹两侧的内壁与第二木托两侧的外壁紧贴在一起。
[0011]所述U型管夹底部的两端对应底座的位置处分别挖设有相匹配的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为两个,在每个矩形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板,在每个第一定位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且第一定位板位于底座的底面上;在所述U型管夹两端的竖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通孔,且第三通孔的位置与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U型管夹的两端分别插设在对应的矩形通孔内,并通过第一螺杆和配套螺母将U型管夹与第一定位板固定在一起。
[0012]所述第一减震机构为两个,呈对称状设置在第一弧状凹槽和第二弧状凹槽外部的两侧。
[0013]所述第一减震机构由第一弹簧、第一定位柱和第一插板组成,在所述第二弧状凹槽外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柱,且第一定位柱对应第一弧状凹槽的上端面挖设有第二定位孔,在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柱,且第一支撑柱圆形截面的直径为第一定位柱圆形截面直径的二分之一,在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上端与第一定位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第二定位孔上端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板,且第一插板对应第二弧状凹槽外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孔。
[0014]所述第二减震机构由第二螺栓、第三螺栓、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组成,在所述U型
管夹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对应第二木托顶部的位置处挖设有第一螺纹通孔,在所述第二通孔、第一螺纹通孔内插设有相匹配的第三螺栓,且第三螺栓通过螺纹与第一螺纹通孔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螺栓的下端伸入第二弧状凹槽内;在所述第三螺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柱,且第二支撑柱圆形截面的直径为第三螺栓圆形截面直径的二分之一,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部设置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的上端与第三螺栓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第一木托内挖设有第二螺纹通孔,且第二螺纹通孔位于第一木托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对应底座的位置处挖设有相匹配的通孔,在所述底座的底部插设有第二螺栓,且第二螺栓与第二螺纹通孔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螺栓的上端伸入第一弧状凹槽内,在所述第二螺栓的上端设置有第三支撑柱,且第三支撑柱圆形截面的直径为第二螺栓圆形截面直径的二分之一,在所述第三支撑柱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底部与第二螺栓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5]所述第三弹簧可依次贯穿第二通孔和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二弹簧可依次贯穿底座上的通孔和第二螺纹通孔。
[0016]所述第一弹簧可插设在第二定位孔内。
[0017]本技术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木托和第二木托的外部设置U型管夹,并通过定位组件将U型管夹与底座固定在一起,对管道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
[0019]2、本技术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第一木托和第二木托,并在第一木托和第二木托之间设置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不仅能够将管道固定在第二弧状凹槽和第一弧状凹槽内,同时能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0020]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U型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第一木托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第二木托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0029]参见图1

图6,一种地热能室内供暖管道减震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木托2和第二木托3,在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木托2,在第一木托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木托3,在第一木托2的内部挖设有第一弧状凹槽2

A,在第二木托3的内部挖设有第二弧状凹槽3

A,且第一弧状凹槽2

A和第二弧状凹槽3

A呈上、下对称状分布;在第一木托2和第二木托3的外部设置有U型管夹4,且U型管夹4通过定位组件与底座1固定在一起;在第一木托2和第二木托3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
[0030]上述描述中,第一弧状凹槽2

A和第二弧状凹槽3

A为两个相同的弧状凹槽。
[0031]底座1呈倒U型状分布。
[0032]U型管夹4顶部呈向上凸起的弧形状分布,且U型管夹4顶部的内侧面与第二木托3顶部的外侧面紧贴在一起;U型管夹4两侧的内壁与第二木托3两侧的外壁紧贴在一起。
[0033]U型管夹4底部的两端对应底座1的位置处分别挖设有相匹配的矩形通孔1

A,矩形通孔1

A为两个,在每个矩形通孔1

A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板10,在每个第一定位板1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10

1,且第一定位板10位于底座1的底面上;在U型管夹4两端的竖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通孔4

2,且第三通孔4

2的位置与第一通孔10

1的位置相对应;U型管夹4的两端分别插设在对应的矩形通孔1

A内,并通过第一螺杆11和配套螺母将U型管夹4与第一定位板10固定在一起。
[0034]上述描述中,每个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能室内供暖管道减震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木托(2)和第二木托(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木托(2),在所述第一木托(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木托(3),在所述第一木托(2)的内部挖设有第一弧状凹槽(2

A),在所述第二木托(3)的内部挖设有第二弧状凹槽(3

A),且第一弧状凹槽(2

A)和第二弧状凹槽(3

A)呈上、下对称状分布;在所述第一木托(2)和第二木托(3)的外部设置有U型管夹(4),且U型管夹(4)通过定位组件与底座(1)固定在一起;在所述第一木托(2)和第二木托(3)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能室内供暖管道减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呈倒U型状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能室内供暖管道减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夹(4)顶部呈向上凸起的弧形状分布,且U型管夹(4)顶部的内侧面与第二木托(3)顶部的外侧面紧贴在一起;所述U型管夹(4)两侧的内壁与第二木托(3)两侧的外壁紧贴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能室内供暖管道减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夹(4)底部的两端对应底座(1)的位置处分别挖设有相匹配的矩形通孔(1

A),所述矩形通孔(1

A)为两个,在每个矩形通孔(1

A)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板(10),在每个第一定位板(1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10

1),且第一定位板(10)位于底座(1)的底面上;在所述U型管夹(4)两端的竖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通孔(4

2),且第三通孔(4

2)的位置与第一通孔(10

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U型管夹(4)的两端分别插设在对应的矩形通孔(1

A)内,并通过第一螺杆(11)和配套螺母将U型管夹(4)与第一定位板(10)固定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能室内供暖管道减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为两个,呈对称状设置在第一弧状凹槽(2

A)和第二弧状凹槽(3

A)外部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热能室内供暖管道减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由第一弹簧(8)、第一定位柱(6)和第一插板(7)组成,在所述第二弧状凹槽(3

A)外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柱(6),且第一定位柱(6)对应第一弧状凹槽(2

A)的上端面挖设有第二定位孔(9),在所述第一定位柱(6)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柱(6

1),且第一支撑柱(6

1)圆形截面的直径为第一定位柱(6)圆形截面直径的二分之一,在所述第一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文斌曹俊莫明星郭胜武春艳张永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