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针头以及注射手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36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注射针头,包括:上盖,其设有环形块,环形块的底面环形布设有多个容纳槽组,容纳槽组包括多个深度依次递增的容纳槽,相邻的两个容纳槽之间设有具有第一斜面的分槽部;下盖,其与上盖连接,下盖内设有隔板,隔板设有出针孔;出针模块,其包括从上往下连接的按压部、主体部和出针部,主体部上下弹性连接在隔板与环形块之间,出针部设有与出针孔相对应的针头;限位环,其转动连接于主体部与环形块之间,限位环的外侧环形布设有多个具有第二斜面的卡接块,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相互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分段地控制针头的出针长度,从而建立统一的下针深度标准。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注射针头的注射手具。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注射针头的注射手具。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注射针头的注射手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射针头以及注射手具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注射针头以及注射手具。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行业当中,特别是对于美容医疗行业,注射属于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其通过注射针将药液注射至皮肤之下(一般为皮下深度1cm

2cm),以获得相应的美容效果。对于不同的个体,其表皮层的深度各不相同,有些人比较薄,而有些人则比较厚,治疗者往往是根据个人经验来进行下针,缺乏统一的下针深度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注射针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注射针头的注射手具。
[000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注射针头,包括:
[0006]上盖,其内顶面设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块,环形块的底面环形布设有多个容纳槽组,每个所述容纳槽组均包括至少两个深度依次递增的容纳槽,每个容纳槽组中容纳槽的配置均一致;每相邻的两个容纳槽之间均设有分槽部,每个分槽部的下端均设有第一斜面,所有的第一斜面均朝同一方向进行设置;
[0007]下盖,其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下盖内设有水平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设有若干个出针孔;
[0008]出针模块,其包括从上往下连接的按压部、主体部和出针部,所述按压部、主体部和出针部均设有可相互连通的容纳腔,所述主体部上下弹性连接在所述隔板与所述环形块之间,主体部的回弹方向朝上,所述按压部穿过所述环形块并向上延伸至所述上盖之外,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按压部之间密封连接有连通管,所述出针部包括若干个针头,所述针头与所述出针孔一一对应设置;
[0009]限位环,其转动套设于所述连通管之外,所述限位环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环形块之间,所述限位环位于按压部的移动路径上,限位环的外周面上环形布设有至少两个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用以与所述容纳槽进行卡接,容纳槽组的数量为卡接块数量的整数倍;每个卡接块的上端均设有第二斜面,所有第二斜面的上限位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相互配合。
[00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射针头,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向下按动按压部时,此时所述按压部带动整个出针模块以及限位环向下移动,使得限位环的所有卡接块均脱离环形块的容纳槽,由于主体部的回弹方向朝上,因此在回弹力的作用下,卡接块的第二斜面能够自适应滑行于环形块的第一斜面,使得卡接块的第二斜面具有滑向下一个容纳槽的趋势;当撤去对所述按压部的外力时,此时所述按压部不再限制卡接块的位置,卡接块的第二斜面在回弹力的作用下顺势滑向下一个容纳槽内,由于相邻的两个容纳槽其深浅不
一,且主体部的上下位置受限于限位环的上下位置,因此本技术能够通过改变限位环的上下位置来控制不同的出针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分段地控制针头的出针长度,从而建立统一的下针深度标准,有效提升美容效果并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环形块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止转槽,按压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止转块,所述止转块上下活动连接于所述止转槽。由于所述环形块与所述上盖无相对转动,且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无相对转动,因此所述按压部能够止转且上下活动连接于所述环形块。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按压部为回转体,按压部的下端设有环形锯齿,环形锯齿的移动路径与限位环的第二斜面相交,所述环形锯齿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对应的第三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相互配合。由于所述环形锯齿可与限位环的第二斜面抵接,因此当所述按压部向下移动时,其能够带动所述限位环向下移动,且由于所述第三斜面位于第一斜面的内侧,因此所述第三斜面能够促进限位环的自转动。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有第一斜面的下限位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以避免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发生干涉。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容纳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斜面相匹配,以稳定两者的卡接。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出针孔均设有向下延伸的保护套,所述出针部还包括若干个针套,所有的针套均连接于主体部的下底面,每个所述针套均连接有一个所述针头,所述针套与所述保护套一一对应设置。针套与保护套的设置,能够提升对针头的定位;当针头不出针时,此时所述针头被所述保护套所包裹,以提升注射针头的安全系数。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出针孔和针头的数量均为九个,所有的出针孔和所有的针头均矩阵分布。九针的设置,可显著提升注射效率。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板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设有若干个上下设置的弹簧,弹簧的回弹方向朝上,使得整个出针模块具有弹性。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板将下盖的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下盖连接有负压管,所述负压管与所述下腔连通。在注射时,个体的皮肤能够在所述负压管的作用下吸附于所述下盖,以解决由于皮肤的弹性而导致注射不便的技术问题。
[0019]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注射手具,包括注射器、推动装置和上述的注射针头,所述注射器与所述注射针头连接,所述推动装置用以推动注射器的活塞。
[00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射手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所述注射针头的注射手具,其能够分段地控制针头的出针长度,从而建立统一的下针深度标准,有效提升美容效果并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
[002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射针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所示的注射针头的立体结构透视图;
[0025]图3是图2所示的注射针头的正视图;
[0026]图4是图2所示的注射针头的分解图;
[00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上盖的仰视图;
[0028]图6是图2所示的注射针头在处于按压状态时的立体结构透视图;
[0029]图7是图6所示的注射针头的正视图;
[0030]图8是图6所示的注射针头的俯视图;
[0031]图9是图8所示的注射针头沿A

A剖面线的剖视图;
[0032]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射手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注射针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其内顶面设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块,环形块的底面环形布设有多个容纳槽组,每个所述容纳槽组均包括至少两个深度依次递增的容纳槽,每个容纳槽组中容纳槽的配置均一致;每相邻的两个容纳槽之间均设有分槽部,每个分槽部的下端均设有第一斜面,所有的第一斜面均朝同一方向进行设置;下盖,其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下盖内设有水平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设有若干个出针孔;出针模块,其包括从上往下连接的按压部、主体部和出针部,所述按压部、主体部和出针部均设有可相互连通的容纳腔,所述主体部上下弹性连接在所述隔板与所述环形块之间,主体部的回弹方向朝上,所述按压部穿过所述环形块并向上延伸至所述上盖之外,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按压部之间密封连接有连通管,所述出针部包括若干个针头,所述针头与所述出针孔一一对应设置;限位环,其转动套设于所述连通管之外,所述限位环位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环形块之间,所述限位环位于按压部的移动路径上,限位环的外周面上环形布设有至少两个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用以与所述容纳槽进行卡接,容纳槽组的数量为卡接块数量的整数倍;每个卡接块的上端均设有第二斜面,所有第二斜面的上限位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相互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针头,其特征在于:环形块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止转槽,按压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止转块,所述止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良黎智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思敏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