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单导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32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单导织带,包括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包括外表层和贴肤层,外表层设为亲水扩散层,贴肤层设为疏水导水层,疏水导水层用于将水分或汗液由体表传导至外表层,亲水扩散层用于将导出到外表层的水分挥发掉,亲水扩散层采用疏水纱Y1编织而成,疏水导水层采用亲水纱Y2编织而成,疏水纱Y1和亲水纱Y2为不同吸湿性能的纱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从贴肤面向外表层单向导湿的效果,既兼顾了穿着舒适性,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单导织带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单导织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服装穿着舒适感要求越来越高。织带作为服装搭配的重要辅料,尤其多数作为贴肤穿着辅料时,其穿着的舒适性能要求亦越来越高。特别是全民运动理念的推进,服装市场对贴身穿着服饰及运动服的热湿舒适感要求提高。要求贴身穿着服饰能够迅速将体表的水分或汗液导到面料外层,且由面料外层快速挥发,保证穿着的舒适性。多数人容易将此特性与面料的导湿快干性混淆。导湿快干是指织物通过增加蒸发面积使汗液在织物上快速扩散从而达到快干的目的。而单向导湿是指织物的内外层亲疏水性不同,即织物的外层亲水而内层大部分疏水,汗液从内层小部分亲水的部位输到织物的亲水外层,并且在外层快速蒸发从而实现单向导湿。
[0003]随着市场对单导面料需求量的增加,市面上各种单导面料应运而生。专利CN105644098B报道了一种单导排汗面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面料由内层和外层两部分组成,内层为丙纶层,外层为排汗导湿层,其主要通过对排汗导湿层进行亲水处理,加强其亲水作用,使之具有单向导湿效应。专利CN105286096A公开了一种排汗内衣面料,此款面料主要是通过对其不同质量、不同颜色的面料进行针对性后处理使之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汗功能。如上专利所提及产品均是通过后处理加强其亲疏性能的差异,使之具有良好的单向导湿效应。亦有部分产品是通过压花工艺将疏水整理剂印在织物内层,使织物内层印花部位疏水,织物内外两层产生润湿性梯度差,有利于水分由内向外传导,以此实现单向导湿性能。但是由于该方法是通过后整理方式将整理剂附着在织物上,日常穿着中经过频繁洗涤,整理剂脱落或附着在织物内外层,从而使其单向导湿性能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舒适性较高的新型单导织带。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单导织带,包括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包括外表层和贴肤层,外表层设为亲水扩散层,贴肤层设为疏水导水层,疏水导水层用于将水分或汗液由体表传导至外表层,亲水扩散层用于将导出到外表层的水分挥发掉,亲水扩散层采用疏水纱Y1编织而成,疏水导水层采用亲水纱Y2 编织而成,疏水纱Y1和亲水纱Y2为不同吸湿性能的纱线。
[0007]所述疏水纱Y1的湿润边角θ1≥90
°
,亲水纱Y2的湿润边角θ2≤ 90
°
,当材料与水接触时,在材料、水以及空气三相的交点处,作沿水滴表面的切线,该切线与材料和水接触面的夹角θ称为湿润边角。
[0008]所述亲水纱Y2为高纤维数长丝,疏水纱Y1为低纤维数长丝,设疏水纱Y1为单纤维纤度为DPF1,亲水纱Y2为单纤维纤度为DPF2,则DPF1≥2, DPF2≤1.2。
[0009]所述疏水导水层中添加有亲水纱线Y2,其中疏水纱Y1与亲水纱Y2在疏水导水层中
的占比Y1:Y2≥2:1。
[0010]所述疏水导水层采用七下一上或五下一上的浮长线组织结构编织设置,亲水纱Y2的浮长线小于疏水纱Y1的浮长线。
[0011]所述亲水扩散层编织形成有用于增大纱线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的提花结构或蜂窝状结构。
[0012]所述织带主体为梭织带或者针织带。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纱线的亲水性能选择,织带内层选用疏水纱与亲水纱结合织造,外层采用亲水纱织造,使织带内外层产生亲疏水性能差异。且织带外层采用高纤维数纱线,具有丰富的毛细管效应,加强外层的吸湿作用,从而使织带具有持续的单向导湿作用而不会随着织物的穿着和洗涤减弱其单向导湿效应。疏水性的内层使人体出汗时穿着不沾身,加之织物外层水分快速蒸发带走大量的热量,进而使人体在穿着过程中感觉凉爽而不会闷热不透气。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织带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梭织实例穿棕图;
[0016]图3为梭织实例组织结构图;
[0017]图4为针织实例工艺图;
[0018]图5为针织实例组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新型单导织带,包括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包括外表层1和贴肤层2,外表层1设为亲水扩散层,贴肤层2设为疏水导水层,疏水导水层用于将水分或汗液由体表传导至外表层,亲水扩散层用于将导出到外表层的水分挥发掉,亲水扩散层采用疏水纱Y1 编织而成,疏水导水层采用亲水纱Y2编织而成,疏水纱Y1和亲水纱Y2 为不同吸湿性能的纱线,减少水分重新进入织带主体内层,实现单向导湿效果,提高穿着的舒适性。
[0021]所述疏水纱Y1的湿润边角θ1≥90
°
,亲水纱Y2的湿润边角θ2≤ 90
°
,当材料与水接触时,在材料、水以及空气三相的交点处,作沿水滴表面的切线,该切线与材料和水接触面的夹角θ称为湿润边角。θ角越小,表明材料越容易被水湿润。当θ角小于等于90度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小于水分子材料表面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为亲水材料;当θ大于等于90度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大于水分子与材料表面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为疏水材料。
[0022]所述亲水纱Y2为高纤维数长丝,疏水纱Y1为低纤维数长丝,设疏水纱Y1为单纤维纤度为DPF1,亲水纱Y2为单纤维纤度为DPF2,则DPF1≥2, DPF2≤1.2。由于纤维越细或纤维的截面形状越复杂,表面的沟槽和微孔越多,即纤维的异形度越大,形成的毛细管数量越多,织物的导湿能力也就越强。
[0023]所述疏水导水层中添加有亲水纱线Y2,其中疏水纱Y1与亲水纱Y2在疏水导水层中
的占比Y1:Y2≥2:1。而亲水扩散层则全部由亲水纱Y2编织而成。
[0024]所述疏水导水层采用七下一上或五下一上的浮长线组织结构编织设置,亲水纱Y2的浮长线小于疏水纱Y1的浮长线。
[0025]所述亲水扩散层编织形成有用于增大纱线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的提花结构或蜂窝状结构,从而加快水分或汗液挥发,减少水分或汗液重新进入疏水导水层。
[0026]所述织带主体为梭织带或者针织带。
[0027]实施例1
[0028]采用NF4/66普通梭织机进行织造,其具体织造过程如下:
[0029]1、包根准备
[0030]用840D氨纶与70/24/1SD尼龙进行双包,芯层为840D氨纶,内外包覆纱均为70/24/1SD尼龙,形成包根线N84041/35。
[0031]2、整经准备
[0032]经线有:带身骨架氨纶包覆纱N84041/35(根芯为840D氨纶,外包覆纱为70/24/1SD尼龙,内包覆纱为70/24/1SD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单导织带,包括织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主体包括外表层和贴肤层,外表层设为亲水扩散层,贴肤层设为疏水导水层,疏水导水层用于将水分或汗液由体表传导至外表层,亲水扩散层用于将导出到外表层的水分挥发掉,亲水扩散层采用疏水纱Y1编织而成,疏水导水层采用亲水纱Y2编织而成,疏水纱Y1和亲水纱Y2为不同吸湿性能的纱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单导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纱Y1的湿润边角θ1≥90
°
,亲水纱Y2的湿润边角θ2≤90
°
,当材料与水接触时,在材料、水以及空气三相的交点处,作沿水滴表面的切线,该切线与材料和水接触面的夹角θ称为湿润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单导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纱Y...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佩珠胡军岩曹令学陈道胜张鑫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润信弹性织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