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尖端可控微导管及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25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尖端可控微导管及套件,所述微导管包括用于容纳导丝的管体以及设置于管体的调节部,所述管体的后端设置有接头,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管体前端的弯曲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微导管,结构简单、紧凑,一方面,可以方便的控制微导管前端的弯曲弧度,以便医护人员调节微导管前端的方位,使得微导管可以方便、快速、高效的穿刺到肿瘤位置处,有利于简化操作、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所述握持件可以有效锁紧传动线,使得管体前端稳定的保持所设定的弯曲弧度,以便医护人员可以空出手来进行其它操作,有利于使用更加灵活、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尖端可控微导管及套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尖端可控微导管及套件。

技术介绍

[0002]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通常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微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护人员的视野,借助微导管、导丝延长了医护人员的双手,介入治疗的切口(穿刺点)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如肿瘤,血管瘤,各种出血等,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特点,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
[0003]在临床中,医护人员通常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操作微导管的后端来调整微导管前端的方位,以推动微导管沿预定的路径穿刺到肿瘤位置(或靶血管)处,然而,从穿刺点到肿瘤位置的路径通常比较曲折,例如,血管的直径可能会越来越小,且血管的分叉也较多,微导管需要弯折较大的角度,而现有的微导管不便于医护人员调节微导管前端的方位,从而导致穿刺过程操作复杂、耗时长、甚至经常出现穿刺失败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的微导管,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方便的控制微导管前端的弯曲弧度,以便调节微导管前端的方位,使得微导管可以方便、快速、高效的穿刺到肿瘤位置处,有利于简化操作、提高效率,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为解决介入手术穿刺过程中,不能有效调节微导管前端方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尖端可控微导管,包括用于容纳导丝的管体以及设置于管体的调节部,所述管体的后端设置有接头,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管体前端的弯曲度。本方案中,通过在微导管的管体设置调节部,使得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穿刺路径,通过调节部方便、有效地调节管体前端的弯曲度,从而达到有效调节管体前端方位和/或位置的目的,使得管体前端可以方便、快速的沿预定的穿刺路径前进,并最终定位到肿瘤位置或靶血管的位置处。
[0007]为解决管体前端弯曲度可调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包括传动线和设置于传动线一端的握持件,所述传动线的一端与所述管体的前端相连,传动线沿着管体的长度方向向管体的后端延伸,并与所述握持件相连。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管体的前端连接传动线,并使得传动线沿着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便在穿刺的过程中,传动线的一端可以延伸出体外,并与所述握持件相连,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握持件拉动或放松传动线,以调节管体前端的弯曲弧度,达到管体前端弯曲度可调的目的,以便医护人员有效调节管体前端的方位和/或位置。
[0008]优选的,所述传动线为柔性线。尤其是采用韧性好、横截面面积小的柔性细线,以
便在外力的作用下绷直,并带动管体的前端弯曲。
[0009]为便于穿刺,优选的,所述管体为软管。由于采用软管,使得微导管在具有一定刚度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柔性,以便在传动线的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以便顺利的改变方位。
[0010]优选的,所述管体采用橡胶、塑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
[0011]为解决保持管体前端弯曲幅度的问题,一种方案中,还包括管道,所述握持件包括底座和旋钮,所述底座设置有内部空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管体或外管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且所述管道与所述内部空腔相连通,
[0012]所述底座设置有一段外螺纹,所述旋钮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且所述内部空腔中设置有绕线部件,所述旋钮通过一传动杆与所述绕线部件相连,并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设置于所述底座,
[0013]所述传动线的一端经由所述管道延伸进所述内部空腔,并固定于所述绕线部件。在本方案中,由于旋钮与底座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医护人员可以旋转旋钮,以驱动绕线部件转动,从而可以收紧传动线,并带动管体的前端弯曲,同时可以不断将传动线缠绕于所述绕线部件,当医护人员松开旋钮后,由于旋钮与底座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传动线的拉力,旋钮不会在传动线的作用下自行转动,从而可以使管体前端稳定的保持所需的弯曲弧度,以便医护人员可以空出手来进行其它操作,非常的方便。
[0014]另一种方案中,所述握持件包括底座和旋钮,所述底座设置有内部空腔,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接头,
[0015]所述底座设置有一段外螺纹,所述旋钮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且所述内部空腔中设置有绕线部件,所述旋钮通过一传动杆与所述绕线部件相连,并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设置于所述底座,
[0016]所述传动线的一端延伸进所述内部空腔,并固定于所述绕线部件。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底座集成于所述接头,可以取消设置管道,不仅能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而且有利于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0017]为便于收纳传动线,优选的,所述绕线部件为设置有环状凹槽的绕线轮或绕线架。以便通过转动实现传动线的收纳。
[0018]优选的,所述管道为软管。
[0019]为解决拉动传动线驱动管体前端弯曲的技术问题,一种构思中,所述管体的侧壁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传动线的孔道,所述孔道沿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孔道的一端在距离管体前端所设定的距离处穿出管体的侧壁,
[0020]孔道的另一端在距离接头所设定的距离处穿出管体的侧壁,或从管体的另一端延伸出管体,
[0021]所述传动线的一端设置于管体的外侧,并与管体的前端相连,另一端通过所述孔道延伸出管体,并延伸进所述内部空腔。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孔道,可以有效收纳部分传动线,并使得传动线的一端与管体的外侧相连,一部分传动线可以留在管体的外侧,另一部分传动线可以经由孔道延伸出管体,并与所述握持件相连,以便将握持件留置于体外,孔道与管体前端之间的部分管体就是在拉动传动线的过程中可以发生弯曲、且弯曲弧度可以调节的部分,通过合理的设置孔道与管体前端之间的间距,可以有效调节管体前端的弯曲弧
度。
[0022]为解决拉动传动线驱动管体前端弯曲的技术问题,在另一种构思中,所述管体的外侧还设置有一层外管,且外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管体的侧壁,外管与管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外管设置有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分别与所述外管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管体的前端具有所设定的间距,所述传动线的一端设置于管体的外侧,并与管体的前端相连,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进入外管内,并经由所述第二连通孔延伸出外管,并延伸进所述内部空腔。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外管,可以有效收纳部分传动线,并使得传动线的一端与管体的外侧相连,一部分传动线可以留在管体的外侧,另一部分传动线可以经由外管与管体之间的间隙延伸出外管,并与所述握持件相连,以便将握持件留置于体外,第一连通孔与管体前端之间的部分管体就是在拉动传动线的过程中可以发生弯曲、且弯曲弧度可以调节的部分,通过合理的设置孔道与管体前端之间的间距,可以有效调节管体前端的弯曲弧度。...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尖端可控微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导丝的管体以及设置于管体的调节部,所述管体的后端设置有接头;所述调节部包括传动线和设置于传动线一端的握持件,所述传动线的一端与所述管体的前端相连,传动线沿着管体的长度方向向管体的后端延伸,并与所述握持件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端可控微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道,所述握持件包括底座和旋钮,所述底座设置有内部空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管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且所述管道与所述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底座设置有一段外螺纹,所述旋钮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且所述内部空腔中设置有绕线部件,所述旋钮通过一传动杆与所述绕线部件相连,并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传动线的一端经由所述管道延伸进所述内部空腔,并固定于所述绕线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端可控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件包括底座和旋钮,所述底座设置有内部空腔,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接头,所述底座设置有一段外螺纹,所述旋钮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且所述内部空腔中设置有绕线部件,所述旋钮通过一传动杆与所述绕线部件相连,并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传动线的一端延伸进所述内部空腔,并固定于所述绕线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尖端可控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件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刚许国辉李德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