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16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包括连接板、角度调节机构、安装口、滑槽、内螺纹孔、调节螺栓和螺孔位移机构,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一上一下对齐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两个所述连接板均与角度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贯穿连接板的安装口,每个所述安装口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开设有滑槽,每个所述连接板背离角度调节机构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安装口相通的内螺纹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调节连接板的角度,方便连接不同夹角的板材,能够改变内螺纹套筒的位置,即使板材上的螺孔偏移也可以安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应用。便于推广应用。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


[0001]本技术涉及紧固件的
,特别是一种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

技术介绍

[0002]螺栓,机械零件,配用螺母的圆柱形带螺纹的紧固件,由头部和螺杆两部分组成的一类紧固件,需与螺母配合,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带有通孔的零件,这种连接形式称螺栓连接,如把螺母从螺栓上旋下,又可以使这两个零件分开,故螺栓连接是属于可拆卸连接,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是用于汽车上两块不同材料的板材的连接;然而传统的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的连接板是一整块,不能对连接板的角度进行调节,因此当两块板材不平行时,连接板就会与板材之间产生缝隙,影响连接的稳定性,此外,传统的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的连接板上的螺孔的位置是固定的,当连接板上的螺孔与板材上的螺孔对不上时,就无法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包括连接板、角度调节机构、安装口、滑槽、内螺纹孔、调节螺栓和螺孔位移机构,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一上一下对齐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两个所述连接板均与角度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贯穿连接板的安装口,每个所述安装口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开设有滑槽,每个所述连接板背离角度调节机构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安装口相通的内螺纹孔,每个所述内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每个所述安装口内均设有螺孔位移机构,所述螺孔位移机构包括安装块、滑块、安装方孔、限位槽、内螺纹套筒、限位块、第一齿条、第一伸缩杆、第二齿条、第一弹簧、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所述安装块可滑动设在安装口内,所述调节螺栓的钻入端与安装块的侧部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块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均固定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设在滑槽内,所述安装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方孔,所述安装方孔上侧部和下侧部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安装方孔内穿设有垂直于安装块的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的上侧部和下侧部均固定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可滑动设在限位槽内,所述安装块的上表面位于内螺纹套筒的上侧和下侧均固定设有第一齿条,两个所述第一齿条对称设置,所述内螺纹套筒的上侧部和下侧部均固定设有垂直于内螺纹套筒的第一伸缩杆,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朝向第一齿条的一端均固定设有平行与第一齿条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内螺纹套筒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上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母。
[0005]作为优选,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冂形块、连接块、轴孔、转轴、齿轮、第二伸缩杆、第三齿条和第二弹簧,所述冂形块的开口的内侧设有连接块,所述冂形块的开口的两侧均
开设有轴孔,两个所述轴孔同轴设置,所述连接块的两侧部均固定设有与轴孔相配合的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穿设在轴孔内,每个所述转轴背离连接块的一端均固定设有齿轮,所述冂形块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与下方的连接板固定连接的第二伸缩杆,每个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自由端均固定设有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每个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冂形块背离连接块的一侧与下方的连接板的上侧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背离冂形块的一侧与上方的连接板的下侧部固定连接。
[0006]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块与内螺纹套筒相连接的部分为圆弧形结构。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角度调节机构和螺孔位移机构,角度调节机构不仅可以调整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角度,还可以锁定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角度,方便与不同夹角的两个板材进行稳固连接,螺孔位移机构可以多向调节内螺纹套筒的位置,可以让内螺纹套筒去对齐板材上的螺孔,即使板材上的螺孔位置出现偏差也可以正常安装,提升了适应性。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调节连接板的角度,方便连接不同夹角的板材,能够改变内螺纹套筒的位置,即使板材上的螺孔偏移也可以安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0008]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一种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的结构俯视图。
[0010]图2是图1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1]图3是本技术一种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的结构侧视图。
[0012]图中:1

连接板、2

角度调节机构、21

冂形块、22

连接块、23

轴孔、24

转轴、25

齿轮、26

第二伸缩杆、27

第三齿条、28

第二弹簧、3

安装口、4

滑槽、5

内螺纹孔、6

调节螺栓、7

螺孔位移机构、701

安装块、702

滑块、703

安装方孔、704

限位槽、705

内螺纹套筒、706

限位块、707

第一齿条、708

第一伸缩杆、709

第二齿条、710

第一弹簧、711

连接螺栓、712

连接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阅图1、2、3,本技术一种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包括连接板1、角度调节机构2、安装口3、滑槽4、内螺纹孔5、调节螺栓6和螺孔位移机构7,所述连接板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1一上一下对齐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板1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2,两个所述连接板1均与角度调节机构2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板1的上表面均开设有贯穿连接板1的安装口3,每个所述安装口3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开设有滑槽4,每个所述连接板1背离角度调节机构2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安装口3相通的内螺纹孔5,每个所述内螺纹孔5内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6,每个所述安装口3内均设有螺孔位移机构7,所述螺孔位移机构7包括安装块701、滑块702、安装方孔703、限位槽704、内螺纹套筒705、限位块706、第一齿条707、第一伸缩杆708、第二齿条709、第一弹簧710、连接螺栓711和连接螺母712,所述安装块701可滑动设在安装口3内,所述调节螺栓6的钻入端与安装块701的侧部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块701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均固定设有与滑槽4相配合的滑块702,所述滑块702可滑动设在滑槽4内,所述安装块70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方孔703,所述安装方孔703上侧部和下侧部均开设有
限位槽704,所述安装方孔703内穿设有垂直于安装块701的内螺纹套筒705,所述内螺纹套筒705的上侧部和下侧部均固定设有限位块706,所述限位块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金属连体式汽车螺栓,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角度调节机构(2)、安装口(3)、滑槽(4)、内螺纹孔(5)、调节螺栓(6)和螺孔位移机构(7),所述连接板(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1)一上一下对齐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板(1)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2),两个所述连接板(1)均与角度调节机构(2)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板(1)的上表面均开设有贯穿连接板(1)的安装口(3),每个所述安装口(3)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开设有滑槽(4),每个所述连接板(1)背离角度调节机构(2)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安装口(3)相通的内螺纹孔(5),每个所述内螺纹孔(5)内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6),每个所述安装口(3)内均设有螺孔位移机构(7),所述螺孔位移机构(7)包括安装块(701)、滑块(702)、安装方孔(703)、限位槽(704)、内螺纹套筒(705)、限位块(706)、第一齿条(707)、第一伸缩杆(708)、第二齿条(709)、第一弹簧(710)、连接螺栓(711)和连接螺母(712),所述安装块(701)可滑动设在安装口(3)内,所述调节螺栓(6)的钻入端与安装块(701)的侧部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块(701)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均固定设有与滑槽(4)相配合的滑块(702),所述滑块(702)可滑动设在滑槽(4)内,所述安装块(70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方孔(703),所述安装方孔(703)上侧部和下侧部均开设有限位槽(704),所述安装方孔(703)内穿设有垂直于安装块(701)的内螺纹套筒(705),所述内螺纹套筒(705)的上侧部和下侧部均固定设有限位块(706),所述限位块(706)可滑动设在限位槽(704)内,所述安装块(701)的上表面位于内螺纹套筒(705)的上侧和下侧均固定设有第一齿条(707),两个所述第一齿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鼎盛汽车紧固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