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触诊模拟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12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肺部触诊模拟人,包括人体模型,以及包覆在人体模型内的正常模拟肺控制器、正常模拟肺系统、病变模拟肺控制器、病变模拟肺系统和主控制器;所述人体模型外部设置人造仿真胸部皮肤;所述正常模拟肺系统通过正常模拟肺控制器与主控制器接通;所述病变模拟肺系统通过病变模拟肺控制器与主控制器接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拟人属于动态模拟器,可以模拟肺在不同疾病的症状,症状反应逼真,配合水压、气压、传感器等技术,系统集成度高。系统集成度高。系统集成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肺部触诊模拟人


[0001]本技术涉及医学教育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肺部触诊模拟人。

技术介绍

[0002]肺部的触诊包括了胸廓扩张度、触觉语颤和胸膜摩擦感。传统的方法是让学员在实际患者身上进行体验性教学,但实际案例较少,且训练限制较多。另外,正常人只能触诊到正常的胸廓扩张度和触觉语颤,而病变情况下,病人的胸廓扩张度会发生改变,触觉语颤会增强或消失,而胸膜摩擦感只有在病理情况才能触诊到。目前的体格检查实训模拟人并没有这方面的功能,学生无法实际体验。
[0003]CN201721165500.6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模拟人体心肺听诊仪,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活动安装有听诊仪本体,所述第一凹槽远离开口的一端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远离开口的一端内壁上固定焊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焊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听诊仪本体相接触,所述第一凹槽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固定焊接在听诊仪本体的两侧,两个所述滑槽远离开口的一端内壁上等距离间隔开设有限位槽。该技术提供的是心肺听诊仪,只有叩诊和听诊功能,没有触诊功能,具有局限性。
[0004]CN201711484567.0公开一种高仿真人体生命体征

心肺听诊触诊电脑模拟人,微电脑控制器设有各种开关及旋钮、智能温控器、脉搏频率计及呼吸频率计、心肺体征选择按键板,机箱内设心肺听诊体征控制处理器,模拟脉搏动力装置连接上肢动脉、呼吸运动动力装置连接胸部的肺囊,心肺各听诊部位设小扬声器,皮下及直肠壁设电热线,直肠及腋下设置体温探头,上臂前下部设有小扬声器,外接模拟血压计,可形象模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并可根据教学需要调节,还可模拟多种心肺触听诊体征。该技术提供的心肺听诊触诊电脑模拟人通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值的设定,实现对人体心肺听诊技能训练,对于肺出现水肿等情况的触诊没有进行说明,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肺部触诊模拟人,使得学生能够真实感受肺部出现不同病变时,相应的胸廓扩张度、触觉语颤和胸膜摩擦感。
[0006]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肺部触诊模拟人,包括人体模型,以及包覆在人体模型内的正常模拟肺控制器、正常模拟肺系统、病变模拟肺控制器、病变模拟肺系统和主控制器;所述人体模型外部设置人造仿真胸部皮肤;
[0008]所述正常模拟肺系统通过正常模拟肺控制器与主控制器接通;
[0009]所述病变模拟肺系统通过病变模拟肺控制器与主控制器接通;
[0010]所述正常模拟肺系统包括正常吸气系统、第一力传感器、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一
压力传感器和正常呼气系统;所述正常吸气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源、第一充气阀、第一充气压力泵和第一模拟肺;所述正常呼气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源、第一回气压力泵、第一回气阀、第一模拟肺;若干所述第一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均设置在第一模拟肺上;
[0011]所述病变模拟肺系统包括第二模拟肺、病变吸气系统、第二力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病变呼气系统、病变灌水系统、病变出水系统、限位控制系统;
[0012]所述病变吸气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源、第二充气阀、第二充气压力泵和第二模拟肺;所述病变呼气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源、第二回气压力泵、第二回气阀、第二模拟肺;若干所述第二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均设置在第二模拟肺上;
[0013]所述病变灌水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水源、充水阀、充水压力泵和第二模拟肺;所述病变出水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水源、回水压力泵、回水阀、第二模拟肺;
[0014]所述限位控制系统设置在第二模拟肺外围,所述限位控制系统包括信号传感器,所述信号传感器与病变模拟肺控制器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制器、病变模拟肺控制器、正常模拟肺控制器均为嵌入式控制系统,用来采集、处理、显示信号,分析计算输出控制信号。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拟肺、第二模拟肺为硅橡胶膜和线绳通过粘接支撑的多层网状结构的环形囊体。
[0017]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控制系统为弹性气囊,包覆在第二模拟肺外围,且在弹性气囊内侧设置有若干个信号传感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可以满足实验人员实践需求反复练习,避免使用实际患者进行教学产生的医疗纠纷;
[0020]本技术模拟人属于动态模拟器,可以模拟肺在不同疾病的症状,症状反应逼真,配合水压、气压、传感器等技术,系统集成度高;
[0021]本技术提供的肺部触诊模拟人能够使使用者真是感受肺部出现不同病变时,相应的胸廓扩张度、触觉语颤和胸膜摩擦感,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0022]图1本技术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肺部触诊模拟人,包括人体模型7,以及包覆在人体模型7内的正常模拟肺控制器2、正常模拟肺系统4、病变模拟肺控制器3、病变模拟肺系统4和主控制器1;所述人体模型7外部设置人造仿真胸部皮肤;用于包覆正常模拟肺控制器2、正常模拟肺系统4、病变模拟肺控制器3、病变模拟肺系统5;
[0026]所述正常模拟肺系统4通过正常模拟肺控制器2与主控制器1接通;
[0027]所述病变模拟肺系统5通过病变模拟肺控制器3与主控制器1接通;
[0028]所述正常模拟肺系统4包括正常吸气系统、第一力传感器42、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3、第一压力传感器44和正常呼气系统;所述正常吸气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源8、第一充气阀46、第一充气压力泵45和第一模拟肺41;所述正常呼气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源8、第一回气压力泵48、第一回气阀47、第一模拟肺41;若干所述第一力传感器42、第一压力传感器44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3均设置在第一模拟肺41上;通过正常吸气系统和正常呼气系统实现正常模拟肺的正常吸气、呼气,以及正常模拟肺的工作、状态等情况;通过正常模拟肺控制器对正常模拟肺系统的控制,使得正常模拟肺的吸气、呼气频率接近正常肺的呼吸运动,实现与病变模拟肺系统的呼吸运动作为比对;其中,第一力传感器42、第一加速度传感器43、第一压力传感器44、第一充气阀46、第一充气压力泵45、第一回气压力泵48、第一回气阀47均与正常模拟肺控制器2电连通;
[0029]所述病变模拟肺系统5包括第二模拟肺、病变吸气系统、第二力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病变呼气系统、病变灌水系统、病变出水系统、限位控制系统6;
[0030]所述病变吸气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源8、第二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肺部触诊模拟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人体模型,以及包覆在人体模型内的正常模拟肺控制器、正常模拟肺系统、病变模拟肺控制器、病变模拟肺系统和主控制器;所述人体模型外部设置人造仿真胸部皮肤;所述正常模拟肺系统通过正常模拟肺控制器与主控制器接通;所述病变模拟肺系统通过病变模拟肺控制器与主控制器接通;所述正常模拟肺系统包括正常吸气系统、第一力传感器、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正常呼气系统;所述正常吸气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源、第一充气阀、第一充气压力泵和第一模拟肺;所述正常呼气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源、第一回气压力泵、第一回气阀、第一模拟肺;若干所述第一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均设置在第一模拟肺上;所述病变模拟肺系统包括第二模拟肺、病变吸气系统、第二力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病变呼气系统、病变灌水系统、病变出水系统、限位控制系统;所述病变吸气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源、第二充气阀、第二充气压力泵和第二模拟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梅陈珍珍陈小梅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