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音墙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91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音墙面结构,其中,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内形成多个分隔的空腔;柔性填充体,所述柔性填充体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多个吸音板,多个所述吸音板设置在所述架体背离所述墙体上的表面上,所述吸音板覆盖所述空腔。解决现有技术中吸音墙的装修方式步骤繁琐、施工难度大的问题。施工难度大的问题。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音墙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室内装修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吸音墙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墙面为达到吸音效果,通常是在吸音墙制作中通过在墙面开设不同的纹理,如铺设凹凸不平的吸音砖,或做出凹凸不同的墙面造型来实现吸音功能。但现有的制作方式存在操作步骤繁琐、施工难度大等问题。
[0003]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音墙面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吸音墙的装修方式步骤繁琐、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吸音墙面结构,包括:
[0007]架体,所述架体内形成多个分隔的空腔;
[0008]柔性填充体,所述柔性填充体设置在所述空腔中;
[0009]多个吸音板,多个所述吸音板设置在所述架体背离所述墙体上的表面上,所述吸音板覆盖所述空腔。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好处是:通过将吸音墙面区域分为多个吸音板区域,采用多个吸音板拼接为整体的方式降低施工难度,简化施工步骤。
[0011]进一步,所述吸音板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架体连接;
[0012]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背板;
[0013]面板,所述面板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
[0014]通过所述地支撑件连接所述背板,实现背板与架体的连接,所述支撑板将背板固定在架体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背板朝向所述架体的表面上连接有第一连接件组和第二连接件组,所述第一连接件组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组分别位于所述吸音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件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背面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背面连接件;
[0016]多个所述第一背面连接件和多个所述第二背面连接件之间互相错位设置;
[0017]在相邻的两块吸音板拼接位置,一所述吸音板上的第一背面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上,另一所述吸音板的所述第二背面连接件嵌于所述架体与吸音板之间的间隙,并抵靠在一所述吸音板上固定在所述架体上的第一背面连接件上。
[0018]通过第一背面连接件,与第二背面连接件之间的相互错位设置,实现相邻两块吸音板能够无缝拼接。
[0019]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吸音墙面结构,所述第一背面连接件用于连接在墙体上;所
述第一背面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背面连接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
[0020]第一折板,所述第一折板连接在所述背板朝向所述墙体的一侧;
[0021]第二折板,所述第二折板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折板上、另一端朝向所述墙体的一侧延伸设置;
[0022]第三折板,所述第三折板连接在所述第二折板上,并平行于所述背板并朝向所述背板外侧延伸;
[0023]第四折板,所述第四折板连接在所述第三折板上,并背离所述墙体延伸。
[0024]进一步地,所述吸音墙面结构,所述第一背面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背面连接件的第一折板均铆接在背板上。
[0025]所述第一背面连接件中的所述第三折板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在所述架体上。
[0026]通过将第一背面连接件与第二背面连接件的第一折板铆接在背板上,实现所述背板能够快速便捷的与架体实现固定连接。
[0027]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多条纵向龙骨,垂直连接在所述纵向龙骨之间的多条横向龙骨,所述纵向龙骨和所述横向龙骨之间形成所述空腔;
[0028]所述纵向龙骨上沿上下方向固定设置有多个角码件,所述角码件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墙体上;
[0029]所述吸音板连接在所述纵向龙骨上。
[0030]通过上述方案,设置多条纵向龙骨和所述横向龙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的形成,有助于放置所需要的矿棉,实现吸音板的灵活放置。
[0031]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支撑件为金属件,所述支撑件的外形轮廓为W形;
[0032]所述面板的表面上分布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贯通所述吸音板。
[0033]如上所述的吸音墙面结构,所述柔性填充层为矿棉或玻璃棉。
[0034]有益效果:本方案提出一种吸音墙面结构,用于设置在墙体上并具有吸音功能,其中,先在墙面上设置架体,架体中的各个空腔中填充柔性填充体,在架体上设置多个吸音板,通过多个吸音板进行吸音,同时通过柔性填充体能对透过吸音板的声音进行缓冲,从而增强了吸音效果,在更大的空间中避免产生回声。而且通过多块吸音板直接安装在架体上,使整个吸音墙通过多块吸音板进行拼接,从而方便了吸音墙的制作,施工难度小,施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技术一种吸音墙面结构的实施例的俯视角的剖视图;
[0036]图2为本技术一种吸音墙面结构的实施例在施工过程中的部分结构主视图;
[0037]图3为本技术一种吸音墙面结构的实施例的施工示意图;
[0038]图4为本技术一种吸音墙面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中各标号:100、架体;110、纵向龙骨;120、横向龙骨;130、空腔;140、角码件;150、紧固件;200、柔性填充体;300、吸音板;310、背板;320、支撑件;330、面板;340、间隙;400、第一连接件组;410、第一背面连接件;411、第一折板;412、第二折板;413、第三折板;414、第四折板;500、第二连接件组;510、第二背面连接件;520、自攻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4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音墙面结构,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1]为解决现代装饰中墙面的隔音功能不好,隔音效果不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这些方法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吸音效果不佳且材料昂贵。第二,装卸施工难度高,耗时长,安装一块吸音木板需要运用水泥将其粘在墙上,很多时候会出现粘贴不牢固,木板脱离墙面倒塌破裂等状况,基于以上原因,需要一种新型的吸音墙结构来改善上述问题,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吸音墙面结构,以及用了该吸音墙面结构的吸音墙面能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0042]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音墙面结构,包括:架体100,柔性填充体200,以及多个吸音板300。所述架体100内形成多个分隔的空腔130。所述柔性填充体200设置在所述空腔130中。多个所述吸音板300设置在所述架体100背离所述墙体上的表面上,所述吸音板300覆盖所述空腔130。
[0043]先在墙面上设置架体100,架体100中的各个空腔130中填充柔性填充体200,在架体100上设置多个吸音板300,通过多个吸音板300进行吸音,同时通过柔性填充体200能对透过吸音板300的声音进行缓冲,从而增强了吸音效果,在更大的空间中避免产生回声。且通过将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音墙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内形成多个分隔的空腔;柔性填充体,所述柔性填充体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多个吸音板,多个所述吸音板设置在所述架体的表面上,所述吸音板覆盖所述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墙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架体连接;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背板;面板,所述面板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音墙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架体的表面上连接有第一连接件组和第二连接件组,所述第一连接件组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组分别位于所述吸音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件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背面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背面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一背面连接件和多个所述第二背面连接件之间互相错位设置;在相邻的两块吸音板拼接位置,一所述吸音板上的第一背面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上,另一所述吸音板的所述第二背面连接件嵌于所述架体与吸音板之间的间隙,并抵靠在一所述吸音板上固定在所述架体上的第一背面连接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音墙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面连接件用于连接在墙体上;所述第一背面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背面连接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键昌吕忠新肖宇峰熊顺生张伟郭耀文廖嘉文曹伟林雄周叶素绿刘丹曹洪波刘锦豪谢青新陈计明王海波梁泽群赵秀权李鹏鹏王洪伟李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