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用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942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试验用减震装置。试验用减震装置包括:减震本体;两个支撑部,两个支撑部中的一个与减震本体的一端连接,两个支撑部中的另一个与减震本体的另一端连接,且沿第一方向,两个支撑部均相对于减震本体可移动地设置,以调节试验用减震装置的长度;锁紧结构,包括卡箍,支撑部和减震本体的连接处的外周设有卡箍,卡箍具有将支撑部锁定在减震本体上的锁紧状态和使支撑部相对于减震本体能够移动的解锁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试验用减震装置的长度可以调节,以适用不同类型的试验用车辆。试验用车辆。试验用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试验用减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试验用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车架和车桥之间设置有悬架,悬架主要由弹性元件、减振装置和导向机构组成。悬架中的减震装置通常为减震器,减震器能够有效抑制吸震后的弹性元件的震荡,这样可以避免车身产生较大的摇摆和晃动,同时,减震器也快速消除车轮和车桥的振动,从而保证车轮抓地力。减震器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平顺性。
[0003]减震器主要包括液压式减震器和充气式减震器,汽车悬架中一般采用液压式减震器,在车桥与车架发生相对运动时,液压式减震器的活塞会在液压缸中往复运动,这样,减震器的一个腔体内的油液会反复通过窄小的孔流入另一腔体内,这样,油液与液压缸的内壁的摩擦以及液体分子的内摩擦可以产生阻尼力,以使减小车桥和车身之间的相对运动。
[0004]而对于侧翻试验用的车辆,根据GB17578侧翻车辆试验标准规定,车辆的悬架应该处于锁止状态,即车桥和车架不能够发生相对位移,也就是说车桥、弹簧以及减震装置相对于车架应该是固定的,这样,就需要试验用的刚性减震装置来代替液压使减震器。
[0005]现有技术中,为了确保试验的安全性,试验用减震装置的总长度一般是固定的,即试验用减震装置的长度是不可调节的,这样,上述试验用减震装置只可以用于同一类型的车辆,即上述试验用减震装置只能用在具有固定距离的车桥和车架之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验用减震装置,上述试验用减震装置的长度可以调节,以适用不同类型的试验用车辆。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试验用减震装置,包括:减震本体;两个支撑部,两个支撑部中的一个与减震本体的一端连接,两个支撑部中的另一个与减震本体的另一端连接,且沿第一方向,两个支撑部均相对于减震本体可移动地设置,以调节试验用减震装置的长度;锁紧结构,包括卡箍,支撑部和减震本体的连接处的外周设有卡箍,卡箍具有将支撑部锁定在减震本体上的锁紧状态和使支撑部相对于减震本体能够移动的解锁状态。
[0008]进一步地,减震本体包括:两个连接套,分别与两个支撑部对应连接;套筒,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套筒的第一端与两个连接套中的一个连接套连接,套筒的第二端与两个连接套的另一个连接套连接,且沿第一方向,两个连接套均相对于套筒可移动地设置;试验用减震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锁紧结构,连接套与支撑部的连接处的外周以及连接套与套筒的连接处的外周均设有锁紧结构。
[0009]进一步地,套筒包括套筒主体和设置于套筒主体的安装通孔,部分连接套位于安装通孔内。
[0010]进一步地,套筒还包括设置于套筒主体的周向侧壁的两个第二通槽,两个第二通
槽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两个第二通槽中的一个贯穿套筒的第一端的端面,两个第二通槽中的另一个贯穿套筒的第二端的端面;或者,试验用减震装置还包括位于安装通孔内的止挡部,止挡部用于限制连接套在安装通孔内移动的极限位置;或者,至少部分安装通孔的内壁面设有第一内螺纹,至少部分连接套的外壁面设有外螺纹,第一内螺纹和连接套的外螺纹螺纹连接。
[0011]进一步地,支撑部上设有装配孔,部分连接套位于装配孔内,且装配孔的内壁面上设有与连接套的外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二内螺纹。
[0012]进一步地,支撑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第一轴段的直径大于第二轴段的直径,且装配孔设置于第一轴段,试验用减震装置还包括与两个支撑部对应设置的两个安装部,安装部位于第二轴段的外周,两个安装部中的一个安装部与车架连接,两个安装部中的另一个安装部与车桥连接。
[0013]进一步地,安装部包括两个止挡件和用于连接两个止挡件的减震垫,减震垫位于两个止挡件之间,止挡件和减震垫均位于第二轴段的外周。
[0014]进一步地,锁紧结构还包括:锁紧件,沿与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的第二方向布置,锁紧件和卡箍围成用于容纳部分支撑部和部分减震本体的夹持腔;防脱件,锁紧件穿过卡箍的第一端和卡箍的第二端后与防脱件螺纹连接;或者,支撑部上设有装配孔,支撑部的周向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装配孔连通的第一通槽,沿平行于装配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第一通槽自支撑部的朝向减震本体的一端的端面向远离减震本体的一侧延伸。
[0015]进一步地,当支撑部上设有装配孔时,支撑部的周向侧壁上设有两个第一通槽,减震本体的连接套上设有与两个第一通槽对应的且与连接套的内部连通的两个第一通孔,卡箍上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锁紧结构的锁紧件上设有与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试验用减震装置还包括第一定位销,部分第一定位销穿过两个第一通槽、两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与第三通孔卡接配合。
[0016]进一步地,当套筒包括设置于套筒主体的周向侧壁的两个第二通槽时,试验用减震装置还包括第二定位销,套筒主体上设有与两个第二通槽对应的且用于供第二定位销穿过的两个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安装通孔连通。
[0017]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能够相对于减震本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支撑部,并且锁紧结构的卡箍具有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当卡箍处于解锁状态时,支撑部能够相对于减震本体发生相对移动,这样就可以根据试验用车辆的车桥和车架之间的距离调节试验用减震装置的长度,在上述减震装置安装至相对应的试验用车辆后,利用卡箍将支撑部锁紧在减震本体上即可,即卡箍处于锁紧状态。这样,试验用减震装置就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车辆,适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试验用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图1的试验用减震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图1的试验用减震装置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图3的支撑部的左视图;
[0023]图5示出了图1的试验用减震装置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示出了图5的支撑部的左视图;
[0025]图7示出了图1的试验用减震装置的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示出了图1的试验用减震装置的锁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7]图9示出了图8的锁紧结构的左视图。
[002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9]10、减震本体;11、连接套;111、第一通孔;12、套筒;121、第二通槽;122、第四通孔;13、安装通孔;14、止挡部;20、支撑部;21、第一轴段;22、第二轴段;23、装配孔;24、第一通槽;30、锁紧结构;31、卡箍;312、第二通孔;32、锁紧件;323、第三通孔;33、防脱件;40、安装部;41、止挡件;42、减震垫;50、第一定位销;51、第二定位销。
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验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本体(10);两个支撑部(20),两个所述支撑部(20)中的一个与所述减震本体(10)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支撑部(20)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减震本体(10)的另一端连接,且沿第一方向,两个所述支撑部(20)均相对于所述减震本体(10)可移动地设置,以调节所述试验用减震装置的长度;锁紧结构(30),包括卡箍(31),所述支撑部(20)和所述减震本体(10)的连接处的外周设有所述卡箍(31),所述卡箍(31)具有将所述支撑部(20)锁定在所述减震本体(10)上的锁紧状态和使所述支撑部(20)相对于所述减震本体(10)能够移动的解锁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本体(10)包括:两个连接套(11),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部(20)对应连接;套筒(1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套筒(12)的第一端与两个所述连接套(11)中的一个所述连接套(11)连接,所述套筒(12)的第二端与两个所述连接套(11)的另一个所述连接套(11)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连接套(11)均相对于所述套筒(12)可移动地设置;所述试验用减震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所述锁紧结构(30),所述连接套(11)与所述支撑部(20)的连接处的外周以及所述连接套(11)与所述套筒(12)的连接处的外周均设有所述锁紧结构(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2)包括套筒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套筒主体的安装通孔(13),部分所述连接套(11)位于所述安装通孔(1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套筒主体的周向侧壁的两个第二通槽(121),两个所述第二通槽(121)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两个所述第二通槽(121)中的一个贯穿所述套筒(12)的第一端的端面,两个所述第二通槽(121)中的另一个贯穿所述套筒(12)的第二端的端面;或者,所述试验用减震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安装通孔(13)内的止挡部(14),所述止挡部(14)用于限制所述连接套(11)在所述安装通孔(13)内移动的极限位置;或者,至少部分所述安装通孔(13)的内壁面设有第一内螺纹,至少部分所述连接套(11)的外壁面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和所述连接套(11)的外螺纹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试验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0)上设有装配孔(23),部分所述连接套(11)位于所述装配孔(23)内,且所述装配孔(23)的内壁面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套(11)的外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二内螺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验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0)包括相连接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蛟程崇安徐建威李健李章军董锋钱豪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