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包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软包电池模组一般包括多个电芯,且多个电芯紧密排列在电池壳体内,而电池壳体的大小是固定的,因此,电池壳体的内壁面和软包电池模组的外壁面之间会存在间隙,并且壳体不能对软包电池进行压紧,即电池壳体不能很好地对软包电池模组进行束缚,这样,软包电池模组在经过充放电循环后易出现膨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软包电池模组在循环充放电的过程中易发生膨胀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电芯包括卷芯和与卷芯均连接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多个支撑部,支撑部包括与卷芯配合的容纳槽,多个支撑部与多个电芯沿第一方向一一对应设置,以构成电芯组件,支撑部上设有第一装配通孔;两个压板,分别设置在电芯组件的相对两侧,压板上设有与第一装配通孔对应的第二装配通孔;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芯(20),所述电芯(20)包括卷芯和与所述卷芯均连接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多个支撑部(30),所述支撑部(30)包括与所述卷芯配合的容纳槽(31),多个所述支撑部(30)与多个所述电芯(20)沿第一方向一一对应设置,以构成电芯组件,所述支撑部(30)上设有第一装配通孔(32);两个压板(40),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件的相对两侧,所述压板(4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通孔(32)对应的第二装配通孔(41);连接杆(10),穿过所述第一装配通孔(32)和所述第二装配通孔(41),以连接两个所述压板(40)和多个所述支撑部(30),将多个所述电芯(20)压紧在两个所述压板(40)之间,其中,所述压板(40)和所述支撑部(30)均相对于所述连接杆(10)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0)包括:第一支撑件(33);导热板(34),所述导热板(3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33)连接;第二支撑件(35),与所述导热板(3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33)、所述第二支撑件(35)和所述导热板(34)形成所述容纳槽(31),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33)和所述第二支撑件(35)上均设有所述第一装配通孔(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3)的朝向所述第二支撑件(35)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331);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35)的朝向所述第一支撑件(33)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35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34)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板段(341)、第二板段(342)和第三板段(343),所述第一板段(341)和所述第二板段(342)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朋霏,张俊超,马静,张磊,雷磊,成信刚,李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