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40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36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包括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断路器极的两端分别作为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在至少一个断路器极设有第一接线端的一端还设有用于驱动断路器分合闸的操作件,在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之间设有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在所述断路器极内还设有过载保护机构,所述过载保护机构沿断路器极的边侧与动触头并列设置在安装腔的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插入式断路器,过载保护机构与动触头并列设置在安装腔的中部,如此使得断路器的整体宽度较小,利于断路器的小型化设计。路器的小型化设计。路器的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具体涉及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根据其安装方式通常又分为插入式、固定式和抽屉式断路器。现有插入式断路器,通常将过载保护机构与灭弧室并列设置在外壳中,这种布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断路器的宽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宽度较小的插入式断路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包括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断路器极的两端分别作为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在至少一个断路器极设有第一接线端的一端还设有用于驱动断路器分合闸的操作件,在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之间设有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在所述断路器极内还设有过载保护机构,所述过载保护机构沿断路器极的边侧与动触头并列设置在安装腔的中部。
[0006]进一步,在所述断路器极内还设有短路保护机构,所述短路保护机构与过载保护机构分别位于动触头的两侧,短路保护机构与静触头位于断路器极的同一侧。
[0007]进一步,所述短路保护机构倾斜设置在动触头与第一接线端之间,短路保护机构的一端向过载保护机构的方向倾斜。
[0008]进一步,在所述断路器极内还设有灭弧装置,所述灭弧装置位于动触头与第二接线端之间。
[0009]进一步,所述灭弧装置包括灭弧室、引弧板和引弧片,所述灭弧室设置在动触头与第二接线端之间,引弧板与引弧片分别设置在灭弧室的两侧,所述引弧片与过载保护机构位于安装腔的同一侧。
[0010]进一步,在所述灭弧装置与第二接线端之间还设有防雷模块,静触头通过引弧板与防雷模块电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触头机构还包括触头支持和触头弹簧,所述动触头设置在触头支持上,在触头支持与动触头之间设有触头弹簧,触头支持转动安装在过载保护机构的一侧。
[0012]进一步,所述触头机构还包括绝缘挡板,所述静触头固定在断路器极内并与动触头相对,绝缘挡板设置在触头机构与灭弧室之间,且设在静触头上方,触头机构的动触头穿过绝缘挡板伸入灭弧室。
[0013]进一步,所述过载保护机构包括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的固定端位于动触头的一侧,双金属片的活动端向第一接线端的方向延伸。
[0014]进一步,至少一个断路器极里设有操作机构,操作机构与该断路器极内的动触头连接,所述操作机构包括第一连杆、联动件、第二连杆、支持件、主动锁扣和跳扣,所述支持件转动装配在主动极内,跳扣与主动锁扣转动装配在支持件上,跳扣与主动锁扣的一端搭扣配合,所述联动件转动装配在支持件与操作件之间,联动件通过第一连杆与跳扣联动,支持件通过第二连杆与触头支持连接,驱动动触头。
[0015]相比将过载保护机构与灭弧室并列设置的布局方式,本技术的一种插入式断路器,过载保护机构与动触头并列设置在安装腔的中部,如此使得断路器的整体宽度较小,利于断路器的小型化设计。
[0016]此外,在断路器极中还设置过电流保护机构,短路保护机构与过载保护机构分别设置在动触头的两侧,其中短路保护机构向过载保护机构的方向倾斜设置,避免在断路器中占据过多空间。
[0017]此外,触头机构中设置绝缘挡板,绝缘挡板与灭弧装置配合防止灭弧室内的电弧反向喷射。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外部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一种插入式断路器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一种插入式断路器中断路器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一种插入式断路器中主动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一种插入式断路器中主动极的结构示意图(不含电操模块);
[0024]图7是本技术一种插入式断路器中N相断路器极的结构示意图(不含防雷模块);
[0025]图8是本技术一种插入式断路器中操作机构与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本技术一种插入式断路器中操作机构与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技术一种插入式断路器中触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是本技术一种插入式断路器中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1至11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种插入式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30]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包括外壳1,外壳1内分隔形成至少两个断路器极的安装腔。在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15(参见图2),所述外壳1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至少一个隔板15,第一侧板、至少一个隔板15和第二侧板依次拼接将外壳1划分为至少两个断路器极的安装腔,在每个安装腔内装配有一个断路器极,如此,在外壳1内并列设置有至少两个断路器极;当然,每个断路器极包括独立的相极外壳,相邻两个断路器极通过各自的相极外壳拼装在一起,外壳1由多个相极外壳共同组成,每个相极外壳的内部空间作为一个安装腔也是可以的。这种拼接的装配的结构,使得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拼接从两级、三极或四极等多种断路器。
[0031]在所述安装腔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接线口和第二接线口,如图4

7所示,断路器极的一端作为第一接线端设有第一接线端子671,所述第一接线端子671 与第一接线口对应,断路器的另一端作为第二接线端设有第二接线端子672,所述第二接线端子672与第二接线口相对应,第二接线口为插口结构,对应的装配在第二接线口的第二接线端子672为可以插拔连接的接线端子,使断路器通过插拔连接完成接线;在每个断路器极的第一接线端子671与第二接线端子672 之间设有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与第一接线端子671、第二接线端子672电连接用于控制每个断路器极的主线路的通断,相邻两个断路器极的动触头611通过联动轴联动连接或者所有断路器极的动触头611的一端为一体结构,在每个断路器极的触头机构与第二接线端之间设有灭弧装置。
[0032]本申请的一个改进点在于,所述插入式断路器包括至少两个并列拼接设置的断路器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断路器极中,其中一个断路器极作为主动极2,剩余断路器极作为从动极3,仅在主动极2设置有操作件21和操作机构22,其中操作件21设置在主动极2的第一接线端,本实施例操作件21为直线滑动设置在主动极2一端的按钮机构,具体在安装腔的第一接线口一侧设有一个用于装配操作件21的操作件孔,操作机构22设置在操作件21与触头机构之间,主动极2的操作件21、操作机构22以及触头机构的动触头611依次联动连接,在断路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包括至少一个断路器极,断路器极的两端分别作为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在至少一个断路器极设有第一接线端的一端还设有用于驱动断路器分合闸的操作件(21),在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之间设有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头(611)和静触头(61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断路器极内还设有过载保护机构(65),所述过载保护机构(65)沿断路器极的边侧与动触头(611)并列设置在安装腔的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断路器极内还设有短路保护机构(64),所述短路保护机构(64)与过载保护机构(65)分别位于动触头(611)的两侧,短路保护机构(64)与静触头(612)位于断路器极的同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保护机构(64)倾斜设置在动触头(611)与第一接线端之间,短路保护机构(64)的一端向过载保护机构(65)的方向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断路器极内还设有灭弧装置,所述灭弧装置位于动触头(611)与第二接线端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装置包括灭弧室(631)、引弧板(632)和引弧片(633),所述灭弧室(631)设置在动触头(611)与第二接线端之间,引弧板(632)与引弧片(633)分别设置在灭弧室(631)的两侧,所述引弧片(633)与过载保护机构(65)位于安装腔的同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插入式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灭弧装置与第二接线端之间还设有防雷模块(66),静触头(612)通过引弧板(632)与防雷模块(66)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科军顾斌斌杨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