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单断点触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874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单断点触头装置,包括安装壳及设置在安装壳内的动触头、静触头、转轴以及增磁块,静触头中的倾斜面、第二折弯部与第二水平面连接形成U型结构,没有过多裁剪静触头材料,有效地保证载流面积,避免了温升过高影响零部件的使用寿命;U型结构中有一部分与动触头电流反向,且电流反向部分的长度较长,动触头受该部分电动力作用,可以提高打开速度以及打开距离;动触头电流反向部分与静触头的倾斜面、第三水平面呈锐角,可以在动静触头分闸时加大动静触头之间的开距;静触头U形结构的中间部分设置U型增磁块,可以提高电弧的转移速度。高电弧的转移速度。高电弧的转移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单断点触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低压塑壳断路器,具体的是一种模块化单断点触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塑壳断路器在电路出现短路以及过载故障时,它能切断电路,保护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在以上所述的两种故障中,短路故障电流大而且危害严重,尤其是电路出现非正常的短路电流时,此时的短路电流较正常的短路电流更大且危害更为严重,所以为了快速、可靠地分断此类短路电流,动静触头之间需要较大开距。且断路器在正常使用时触头处若载流量不够,会出现温升过高,影响零部件使用寿命。断路器在长时间这样过高的温升下运行时,会烧损断路器或引发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单断点触头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模块化单断点触头装置,包括由壳体一和壳体二对称拼装而成的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左右两侧分别为出线端和进线端,所述安装壳内设置有转轴,且所述转轴上活动连接有动触头,所述安装壳的下端靠近进线端侧设置有静触头,所述静触头的两侧设置有增磁块,所述静触头包括第一水平面、第一折弯部、第二水平面、第二折弯部、倾斜面以及第三水平面,所述第一水平面一端伸出安装壳外,另一端向下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水平面位于第一水平面的下端,一端与所述第一折弯部连接,另一端向上折弯形成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水平面的前后端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倾斜面连接,所述倾斜面向第二水平面倾斜,且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第二水平面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倾斜面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三水平面;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宽度W1大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宽度W2;所述倾斜面的上端面上设置有静触点,所述动触头沿转轴向下运动并与所述静触点接触。
[0006]进一步地,所述增磁块包括设置在倾斜面与第二水平面之间的水平部,所述水平部的前后端分别向上设置有竖直面,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竖直面连接形成U型结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动触头的右侧端部为引弧脚,所述引弧脚的下端设置有动触点,所述动触头的左侧设置有与所述转轴活动连接的活动中心,所述动触头沿所述转轴上下运动,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触。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时,所述动触点的底面与所述静触点的上端面贴合在一起。
[000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一内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转轴的第二容腔,所述壳体一的顶部靠近进线端侧设置有用于限制动触头向上运动的限制面,所述壳体一的下端靠近进线端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静触头的第一容腔。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腔内设置有尺寸与所述限位凸台相适配的卡槽,所述限位凸台卡合在所述卡槽内。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1.静触头中的第二水平面、第二折弯部以及倾斜面连接形成U型结构,没有过多裁剪静触头材料,可以有效地保证载流面积,避免了温升过高影响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0013]2.该U型结构中有一部分与动触头电流反向,且电流反向部分的长度较长,动触头受该部分电动力作用,可以提高打开速度以及打开距离;
[0014]3.动触头电流反向部分与静触头的倾斜面、第三水平面呈锐角,可以在动静触头分闸时加大动静触头之间的开距即动静点之间的最小距离。这样做可以快速拉长电弧,电弧越长,接触的栅片数量越多,从而电弧被切割成更多段电弧,熄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0015]4.增磁块包括设置在倾斜面与第二水平面之间的水平部,水平部的前后端分别向上设置有竖直面,水平部与竖直面连接形成U型结构,该方案可以提高电弧的转移速度;
[0016]5、静触头从第一水平面到第二水平面的宽度W1一致,从第二水平面到倾斜面的宽度W2稍作收窄,即W1>W2,但收窄部分不影响载流量,该结构有效地保证静触头的载流面积,以保证断路器使用时的温升达到使用标准。
附图说明
[0017]图1:本技术整体结构图;
[0018]图2:本技术取掉一侧壳体以及半边U型增磁块的结构图;
[0019]图3:本技术取掉一侧壳体的结构图;
[0020]图4:壳体一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本技术静触头的结构图;
[0022]图6:本技术动触头的结构图;
[0023]1、壳体一,2、静触头,3、动触头,4、转轴,5、壳体二,6、增磁块,11、限位面,12、第一容腔,13、第二容腔,21、第一水平面,22、第一折弯部,23、第二水平面,24、第二折弯部,25、倾斜面,26、第三水平面, 31、动触点,32、转动中心,33、引弧脚,221、限位凸台,231、静触点,232、第二倾斜面,61、水平部,62、竖直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

3,一种模块化单断点触头装置,包括由壳体一1和壳体二5对称拼装而成的安装壳,安装壳的左右两侧分别为出线端和进线端,安装壳内设置有转轴4,且转轴4上活动连接有动触头3,安装壳的下端靠近进线端侧设置有静触头2,静触头2的两侧设置有增磁块6。静触头2的第一水平面21伸出壳体出线端,用来与电路连接。动触头3位于静触头2上方,且其安装在转轴4的容腔内,与转轴4形成弹性连接。正常动作时,转轴4与动触头3一起在操作机构带动下做上下运动。当出现非正常短路电流时,如图2中箭头方向所示,动触头3受与静触头2反向部分电流的电动力的作用,可以绕着设置在转轴上的旋转中心自己向上动作,快速打开至一定的距离。而此时机构未动作,所以转轴也不动作。该反向的电流部分尺寸较长,可有效地提高动触头的斥开速度以及距离,且该部分与静触头的倾斜面25呈锐角结构,可以有效地增加动静触头之间的开距H。当断路器机构动作后,动触头3动作至最高位置,如图3中所示,此时动触头3与静触头2之间获得最大的开距H。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单断点触头装置,包括由壳体一(1)和壳体二(5)对称拼装而成的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左右两侧分别为出线端和进线端,所述安装壳内设置有转轴(4),且所述转轴(4)上活动连接有动触头(3),所述安装壳的下端靠近进线端侧设置有静触头(2),所述静触头(2)的两侧设置有增磁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包括第一水平面(21)、第一折弯部(22)、第二水平面(23)、第二折弯部(24)、倾斜面(25)以及第三水平面(26),所述第一水平面(21)一端伸出安装壳外,另一端向下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22);所述第二水平面(23)位于第一水平面(21)的下端,一端与所述第一折弯部(22)连接,另一端向上折弯形成第二折弯部(24),所述第二水平面(23)的前后端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台(221);所述第二折弯部(24)的另一端与所述倾斜面(25)连接,所述倾斜面(25)向第二水平面(23)倾斜,且与所述第一折弯部(22)、第二水平面(23)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倾斜面(25)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三水平面(26);所述第一折弯部(22)的宽度W1大于所述第二折弯部(24)的宽度W2;所述倾斜面(25)的上端面上设置有静触点(231),所述动触头(3)沿转轴(4)向下运动并与所述静触点(231)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单断点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磁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咸李冰燕陆宇洋
申请(专利权)人:西屋低压开关设备镇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