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角支撑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17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夹角支撑座,包括支架连接件、用于与挡风玻璃接触的第一固定接触件和用于与中控台接触的第二固定接触件,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可开合式连接于第二固定接触件;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前端呈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设置,所述支架连接件连接于第二固定接触件。通过设置有第一固定接触件和第二固定接触件,以将夹角支撑座稳固地安装于挡风玻璃和中控台之间,将支架连接件连接于第二固定接触件,固定稳定性好,避免脱落现象,同时,支架连接件的承重借助第二固定接触件作用于中控台,承重能力有保障,不会对夹角支撑座造成损坏。角支撑座造成损坏。角支撑座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角支撑座


[0001]本技术涉及支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夹角支撑座。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技术中,可参见中国专利ZL 202021506985.2所公开之吸盘支架结构,其通过设置有吸盘底座,实现吸盘支架可选择性的安装于挡风玻璃或中控台,使用灵活性好,打破了手机支架一贯固定于空调出风口的限制;但是,由于吸盘多为橡胶材质,因此吸盘极易因温度过高而产生变形,致使吸盘与玻璃产生脱落现象,进而导致吸盘支架难以固定稳定,从而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000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夹角支撑座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夹角支撑座,其通过设置有第一固定接触件和第二固定接触件,将支架连接件连接于第二固定接触件,提高了夹角支撑座的固定稳定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夹角支撑座,包括支架连接件、用于与挡风玻璃接触的第一固定接触件和用于与中控台接触的第二固定接触件,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可开合式连接于第二固定接触件;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前端呈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设置,所述支架连接件连接于第二固定接触件。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具有与挡风玻璃接触的第一粗糙面或者第一粘胶面;和/或: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具有与中控台接触的第二粗糙面或者第二粘胶面。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连接件包括有自前往后依次连接的安装段、连接段和球头,所述安装段连接于第二固定接触件;其中:所述安装段固定于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后端,或者,所述安装段可拆卸式装设于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后端。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的前端一体延伸可弯折式连接于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前端;或者,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的前端铰接于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前端;或者,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的前端与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前端彼此分离保持间距。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第二固定接触件之间连接有弹簧。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后端连接有伸缩管,所述支架连接件连接于伸缩管的后端;或者,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后端连接有用于增加支架连接件长度的可拆卸式配合管,所述支架连接件连接于配合管的后端。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后端或者支架连接件的前端连接有推杆,向前推动推杆以向上顶起第一固定接触件,使得第一固定接触件相对第二固定接触件张开夹角。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后端或者支架连接件的前端连接有连
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驱动杆、联动杆,所述驱动杆连接于相应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后端或者支架连接件的前端,所述驱动杆的前端铰接于联动杆的前端,所述联动杆分别针对第一固定接触件和/或第二固定接触件设置,所述联动杆的后端铰接于相应的第一固定接触件和/或第二固定接触件;向后拉动驱动杆,使联动杆相应撑开第一固定接触件和/或第二固定接触件。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连接件为软管。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连接件包括有多个旋转段,所有旋转段依次铰接。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设置有第一固定接触件和第二固定接触件,以将夹角支撑座稳固地安装于挡风玻璃和中控台之间,将支架连接件连接于第二固定接触件,固定稳定性好,避免脱落现象,同时,支架连接件的承重借助第二固定接触件作用于中控台,承重能力有保障,不会对夹角支撑座造成损坏。
[0016]其次是,通过设置有连杆组件,便于夹角支撑座的安装。
[0017]再者是,通过设置有伸缩管/配合管,适用于不同车型,实用性好。
[0018]以及,第一固定接触件、第二固定接触件之间连接有弹簧,使得第一固定接触件、第二固定接触件保持撑开状态,进一步加强了固定稳定性。
[0019]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二的侧视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三的侧视图;
[0024]图5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四的侧视图;
[0025]图6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五的侧视图;
[0026]图7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六的侧视图;
[0027]图8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七的侧视图;
[0028]图9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八的立体图。
[0029]附图标识说明:
[0030]10、支架连接件
ꢀꢀꢀꢀꢀꢀꢀꢀꢀꢀꢀꢀꢀꢀꢀꢀꢀꢀ
11、安装段
[0031]12、连接段
ꢀꢀꢀꢀꢀꢀꢀꢀꢀꢀꢀꢀꢀꢀꢀꢀꢀꢀꢀꢀꢀꢀ
13、球头
[0032]14、旋转段
ꢀꢀꢀꢀꢀꢀꢀꢀꢀꢀꢀꢀꢀꢀꢀꢀꢀꢀꢀꢀꢀꢀ
20、第一固定接触件
[0033]21、第一粗糙面
ꢀꢀꢀꢀꢀꢀꢀꢀꢀꢀꢀꢀꢀꢀꢀꢀꢀꢀ
22、第一粘胶面
[0034]30、第二固定接触件
ꢀꢀꢀꢀꢀꢀꢀꢀꢀꢀꢀꢀꢀꢀ
31、第二粗糙面
[0035]32、第二粘胶面
ꢀꢀꢀꢀꢀꢀꢀꢀꢀꢀꢀꢀꢀꢀꢀꢀꢀꢀ
40、弹簧
[0036]50、伸缩管
ꢀꢀꢀꢀꢀꢀꢀꢀꢀꢀꢀꢀꢀꢀꢀꢀꢀꢀꢀꢀꢀꢀ
60、推杆
[0037]70、连杆组件
ꢀꢀꢀꢀꢀꢀꢀꢀꢀꢀꢀꢀꢀꢀꢀꢀꢀꢀꢀꢀ
71、驱动杆
[0038]72、联动杆
ꢀꢀꢀꢀꢀꢀꢀꢀꢀꢀꢀꢀꢀꢀꢀꢀꢀꢀꢀꢀꢀꢀ
80、配合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9]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一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支架连接件10、用于与挡风玻璃接触的第一固定接触件20和用于与中控台接触的第二固定接触件30,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20可开合式连接于第二固定接触件30;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20、第二固定接触件30的前端呈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设置,所述支架连接件10连接于第二固定接触件30。
[0040]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20具有与挡风玻璃接触的第一粗糙面21或者第一粘胶面22;和/或: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30具有与中控台接触的第二粗糙面31或者第二粘胶面22。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20和第二固定接触件30均可由硅胶或橡胶或硅橡胶材质制成;或者,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20和第二固定接触件30为硬质板,在硬质板上设置相应的粗糙面或粘胶面,粗糙面可由硅胶或橡胶或硅橡胶材质制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角支撑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连接件、用于与挡风玻璃接触的第一固定接触件和用于与中控台接触的第二固定接触件,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可开合式连接于第二固定接触件;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前端呈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设置,所述支架连接件连接于第二固定接触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角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具有与挡风玻璃接触的第一粗糙面或者第一粘胶面;和/或:所述第二固定接触件具有与中控台接触的第二粗糙面或者第二粘胶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角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连接件包括有自前往后依次连接的安装段、连接段和球头,所述安装段连接于第二固定接触件;其中:所述安装段固定于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后端,或者,所述安装段可拆卸式装设于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后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角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的前端一体延伸可弯折式连接于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前端;或者,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的前端铰接于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前端;或者,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的前端与第二固定接触件的前端彼此分离保持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角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接触件、第二固定接触件之间连接有弹簧。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观平王方填蓝锦鸿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睿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