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连式双动力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892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连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包括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第一主轴传动配合设有动力输出件;第一主轴与第二主轴之间在第一主轴正向传动时形成超越,反向则啮合传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个动力输入主轴超越式直连的方式形成双动力驱动结构,可根据需要选择单动力驱动还是双动力驱动,并且由于超越结构的存在,第二主轴可在同步转动后介入动力,整体平稳性较好;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小单个动力驱动的功率,降低制造、使用和维护成本,节约能源从而提高续航能力。能源从而提高续航能力。能源从而提高续航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连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动力输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车是以车载动力蓄电池为动力驱动电动车辆行驶,由于电动车具有节能、环保轻便的特点,并且使用费用较低,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实际使用时,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是考察电动车的重要指标之一。现有技术中,电动车普遍采用的是单电机结构,根据车型或者使用状况选择电机型号。而对于道路条件来说,情况较为复杂,对电机动力的需求也差别较大,单一电机的采用会造成车辆制造成本的增加,同时,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状况,造成能源的浪费,降低续航能力。
[0003]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现有电动车的双动力驱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直连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具有双动力驱动结构,并可根据需要选择单动力驱动还是双动力驱动,可减小单个动力驱动的功率,降低制造、使用和维护成本,节约能源从而提高续航能力。
[0005]本技术的直连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包括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所述第一主轴传动配合设有动力输出件;
[0006]所述第一主轴与第二主轴之间在第一主轴正向传动时形成超越,反向则啮合传动。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主轴与第二主轴之间设置有超越离合器,所述超越离合器在第一主轴正向传动时对第二主轴形成超越,反向则啮合传动。
[0008]进一步,所述第二主轴为T形轴,T形大头的端部形成沉孔式轴承座,所述第一主轴沿轴向伸入所述沉孔式轴承座并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与沉孔式轴承座配合。
[0009]进一步,所述动力输出件为动力输出齿轮且与第一主轴一体成形。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主轴外圆作为超越离合器内圈,沉孔式轴承座作为超越离合器的外圈。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主轴伸入沉孔式轴承座的轴段呈直径减小的阶梯轴结构,阶梯轴结构的轴肩直径大于所述沉孔式轴承座孔径。
[0012]进一步,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包括:
[0013]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一主轴的动力输出状况参数;
[0014]控制单元,接收检测单元传来的参数并根据该参数发出第二主轴介入传动的命令。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主轴由第一驱动电机输入驱动动力,第二主轴通过第二驱动电机输入驱动动力;
[0016]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第一主轴的动力输出状况参数为检测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流参数;
[0017]所述控制单元发出的第二主轴介入传动的命令为向第二驱动电机发送驱动第二主轴转动的命令。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直连式双动力驱动系统,采用两个动力输入主轴超越式直连的方式形成双动力驱动结构,可根据需要选择单动力驱动还是双动力驱动,并且由于超越结构的存在,第二主轴可在同步转动后介入动力,整体平稳性较好;同时,本技术可减小单个动力驱动的功率,降低制造、使用和维护成本,节约能源从而提高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直连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包括第一主轴1和第二主轴2,所述第一主轴1传动配合设有动力输出件4;
[0023]所述第一主轴1与第二主轴2之间在第一主轴1正向传动时形成超越,反向则啮合传动;形成超越的结构可以选择超越离合器配合结构,也可以采用现有的棘轮、凸轮等超越结构,均可实现专利技术目的,在此不再赘述;
[0024]本实施例中,第二主轴2没有介入动力输入或第二主轴2介入动力过程中在转速没有达到第一主轴1的转速时,第一主轴1则超越从动接合件5传动,不会干扰第一主轴1的动力输出;当第二主轴2的转速达到第一主轴1的转速时则啮合参与传动,使得双动力结构平稳传动,增加驾乘的舒适性。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轴1与第二主轴2之间设置有超越离合器3,所述超越离合器3在第一主轴1正向传动时对第二主轴2形成超越,反向则啮合传动;采用超越离合器实现上述目的,可形成较为标准的整体结构且传动可靠;这里的超越指的是超越离合器的超越设置方向,假定第二主轴2不转动的情况下的状态。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轴2为T形轴,T形轴大头的端部形成沉孔式轴承座201,所述第一主轴1沿轴向伸入所述沉孔式轴承座201并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3与沉孔式轴承座配合;如图所示,超越离合器3位于沉孔式轴承座201内并与第一主轴1配合,整体结构紧凑可靠,并且,利于锁住润滑油形成有效润滑。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输出件4为动力输出齿轮且与第一主轴1一体成形,结构简单紧凑,便于生产以及日常维护。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轴1外圆作为超越离合器3内圈,沉孔式轴承座 201作为超越离合器的外圈,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减小整体体积,节约制造成本。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轴1伸入沉孔式轴承座的轴段呈直径减小的阶梯轴结构,阶梯轴结构的轴肩101直径大于所述沉孔式轴承座201孔径,且安装时轴肩可以抵住沉孔式
轴承座,从而轴肩与沉孔式轴承座端部配合形成限位,同时利于对超越离合器整体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且利于保证同轴传动,从而保证超越离合器的整体性,避免短期失效。
[0030]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包括:
[0031]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一主轴的动力输出状况参数,动力输出状况参数可以为扭矩、电机电流等能够反映出动力输出状况的参数,在此不再赘述;检测单元一般根据检测的参数而设定,比如转速传感器、扭矩传感器等等;
[0032]控制单元,接收检测单元传来的参数并根据该参数发出第二主轴介入传动的命令;采用单独的CPU及外围组件即可实现,也可利用原车ECU,都可实现技术目的,属于现有技术的控制结构及方式;向第二主轴发出命令,则第二主轴的动力输入设备需具有接收命令的装置单元,如动力输入设备为电机,则接受接通电源的命令,如果是发动机,则须接收发动机启动的命令,通过现有技术的硬件设备以及技术手段均可实现上述目的,在此不再赘述。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轴由第一驱动电机输入驱动动力,第二主轴通过第二驱动电机输入驱动动力;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在图中没有画出,可以是直接将动力输入至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也可通过中间装置,比如减速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0034]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第一主轴的动力输出状况参数为检测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流参数,通过电流传感器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0035]所述控制单元发出的第二主轴介入传动的命令为向第二驱动电机发送驱动第二主轴转动的命令;通过控制单元发出命令,将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源接通即可实现转动并驱动第二主轴。
[003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正向传动指的是为车辆正向行进时的转动方向,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连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所述第一主轴传动配合设有动力输出件;所述第一主轴与第二主轴之间设置有超越离合器,所述超越离合器在第一主轴正向传动时对第二主轴形成超越,反向则啮合传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连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轴为T形轴,T形大头的端部形成沉孔式轴承座,所述第一主轴沿轴向伸入所述沉孔式轴承座并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与沉孔式轴承座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连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件为动力输出齿轮且与第一主轴一体成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连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轴外圆作为超越离合器内圈,沉孔式轴承座作为超越离合器的外圈。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吉龙罗裕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