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预放墨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882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预放墨处理系统,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下端转动连接有左右对称的下转动轴,所述下转动轴上端往内壳体内延伸,所述内壳体上端活动连接有上盖,所述上盖内转动连接有上转动轴,所述外壳体下端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出料口和左右对称的振动电机,所述外壳体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间设置有电阻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处理装置存在功能单一不能对油墨进行加热,不能对油墨进行过滤,影响印刷的质量度,无法保证油墨均一性的问题,该印刷预放墨处理系统,具备可以加热和过滤的优点,提高了处理装置的实用性。置的实用性。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预放墨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印刷
,具体为一种印刷预放墨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纺织品、塑料品、皮革、PVC、PC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
[0003]印刷术起源于中国,发源于中国人独有的印章文化,它是由拓石和盖印两种方法逐步发展而合成的,是经过很长时间,积累了许多人的经验而成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印刷少不了油墨的使用,印刷时需要对油墨进行预放墨处理,但是现有的处理装置存在功能单一不能对油墨进行加热,油墨的粘度易上升,流动性变差,不能对油墨进行过滤,油墨中含有气泡和杂质,影响印刷的质量度,并且油墨易沉淀,无法保证油墨均一性的缺点,降低了处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预放墨处理系统,具备可以加热和过滤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处理装置无法保证油墨均一性和不能过滤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刷预放墨处理系统,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下端转动连接有左右对称的下转动轴,所述下转动轴上端往内壳体内延伸,所述内壳体上端活动连接有上盖,所述上盖内转动连接有上转动轴,所述上盖下端和内壳体上端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和另一限位槽间卡合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外壳体下端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出料口和左右对称的振动电机,所述外壳体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间设置有电阻丝。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上转动轴上端连接有上电机,所述上电机和上盖间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的上加固杆,所述上转动轴、限位槽、过滤网和出料口为同心圆结构。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下转动轴下端连接有下电机,所述下电机和外壳体间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的下加固杆。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下转动轴外侧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搅拌杆,所述上盖上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的加料口。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上转动轴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直径小于过滤网的内径。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加料口中心点到上转动轴中心点的距离大于过滤网的半径。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下转动轴上端往内壳体内延伸的高度和螺旋叶片的高度均大于内壳体高度的一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外壳体、内壳体、下转动轴、上盖、上转动轴、限位槽、过滤网、出料口、振动电机、减震弹簧、支撑脚和电阻丝,解决了现有的处理装置存在功能单一不能对油墨进行加热,油墨的粘度易上升,流动性变差,不能对油墨进行过滤,油墨中含有气泡和杂质,影响印刷的质量度,并且油墨易沉淀,无法保证油墨均一性的问题,该印刷预放墨处理系统,具备可以加热和过滤的优点,提高了处理装置的实用性。
[0014]2、本技术通过振动电机和减震弹簧的配合使用,使外壳体产生一定的振幅,从而有效减少油墨中的气泡,提高油墨的质量度,从而保证印刷的质量度。
[0015]3、本技术通过螺旋叶片和搅拌杆的配合使用,避免油墨沉淀,且使油墨更好的混合,保证不同位置油墨质量的均一性,且增设的过滤网,对油墨进行过滤,大大减少油墨中的杂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外壳体;2、内壳体;3、下转动轴;4、上盖;5、上转动轴; 6、限位槽;7、过滤网;8、出料口;9、振动电机;10、减震弹簧;11、支撑脚;12、电阻丝;13、上联轴器;14、上电机;15、上加固杆;16、下联轴器;17、下电机;18、下加固杆;19、搅拌杆;20、加料口;21、螺旋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印刷预放墨处理系统,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壳体2,外壳体1下端转动连接有左右对称的下转动轴3,下转动轴3上端往内壳体2内延伸,内壳体2上端活动连接有上盖4,上盖4内转动连接有上转动轴5,上盖4下端和内壳体2上端均开设有限位槽6,限位槽6和另一限位槽6间卡合连接有过滤网7,外壳体1 下端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出料口8和左右对称的振动电机9,外壳体1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0,减震弹簧10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脚11,外壳体1和内壳体2间设置有电阻丝12。
[0023]参考图1,上转动轴5上端连接有上电机14,上电机14和上盖4间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的上加固杆15,上转动轴5、限位槽6、过滤网7和出料口8 为同心圆结构。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确保从出料口8排出的油墨全部经过过滤处理,减少杂质。
[0025]参考图2,下转动轴3下端连接有下电机17,下电机17和外壳体1间固定连接有左右
对称的下加固杆18。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下电机17带动下转动轴3转动,而下加固杆18的设计,提高下电机17的稳固性。
[0027]参考图2,下转动轴3外侧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搅拌杆19,上盖4上端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的加料口20。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搅拌杆19的使用,对两侧的油墨进行搅拌,保证油墨的流动性。
[0029]参考图3,上转动轴5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21,螺旋叶片21的直径小于过滤网7的内径。
[00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确保过滤网7和螺旋叶片21互不影响。
[0031]参考图1,加料口20中心点到上转动轴5中心点的距离大于过滤网7的半径。
[003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加料口20的设计,便于加料,且避免加入的油墨落在过滤网7内,保证过滤网7对油墨的过滤作用。
[0033]参考图2,下转动轴3上端往内壳体2内延伸的高度和螺旋叶片21的高度均大于内壳体2高度的一半。
[003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螺旋叶片21的设计,确保将下端的油墨向上推至足够的高度,有效防止油墨沉淀。
[003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预放墨处理系统,包括外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下端转动连接有左右对称的下转动轴,所述下转动轴上端往内壳体内延伸,所述内壳体上端活动连接有上盖,所述上盖内转动连接有上转动轴,所述上盖下端和内壳体上端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和另一限位槽间卡合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外壳体下端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出料口和左右对称的振动电机,所述外壳体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间设置有电阻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预放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动轴上端连接有上电机,所述上电机和上盖间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的上加固杆,所述上转动轴、限位槽、过滤网和出料口为同心圆结构。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一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宝峰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