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狭长场地下的阶梯式污雨水收集处理使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雨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狭长场地下的阶梯式污雨水收集处理使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节约水资源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的重要一环,正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绝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主要考虑的是对临时道路路面上的雨水进行回收利用,而对于先行施工的裙楼屋面上滴落的雨水、冲洗车辆(各类施工车辆等) 产生的污水等则未进行有效地收集利用,导致水资源回收利用率不高;同时,采用现有的方式对路面和裙楼屋面的雨水、冲洗污水进行收集利用,需要占用大量的场地内空间进行相关设施的布置,对于施工场地狭小的工程来说难以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狭长场地下的阶梯式污雨水收集处理使用系统,以便实现对路面和裙楼屋面的雨水、冲洗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后二次利用,同时,结合阶梯式的地形特点,充分利用场地内永久道路、消防水池等永久性设施,实现永临结合,在提高水资源回收利用率的同时,节约场地内施工空间。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狭长场地下的阶梯式污雨水收集处理使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雨水收集系统(5)、污雨水处理系统和污雨水使用系统;所述污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道路排水沟(3)、散水排水沟(12)、洗车槽(10)和清水池(4),所述道路排水沟(3)和散水排水沟(12)设置在临时道路(11)两旁,所述散水排水沟(12)通过预埋排水管(7)与道路排水沟(3)连通,所述洗车槽(10)设置在临时道路(11)上且与道路排水沟(3)连通;所述污雨水处理系统包括多级沉淀单元(1)和沉砂池(2),所述多级沉淀单元(1)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与道路排水沟(3)连通,所述沉砂池(2)布置在道路排水沟(3)上且设置在多级沉淀单元(1)之间;所述清水池(4)与道路排水沟(3)的末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长场地下的阶梯式污雨水收集处理使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雨水使用系统包括消防水池(16)、与消防水池连通的市政补水管(17)、用于连通清水池与消防水池的清水管(18)、设置在消防水池内的液位浮球(19)、控制器(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辉,易志宇,徐志杰,罗标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