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流体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869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向流体泵,包括:泵体;泵体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驱动装置;泵体内腔底面中心和顶面中心分别开设有第一活动孔和第二活动孔;泵体内腔两侧分别设置有辅助板;两辅助板的底面固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底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一端与第一连接板底面中心固接;第一连接杆另一端贯穿第一活动孔与其中一驱动装置连接;泵体内腔中部设置有活塞板;第二连接板顶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一端与第二连接板顶面中心固接;第二连接杆另一端贯穿第二活动孔与另一驱动装置连接;两辅助板,活塞板和泵体内壁围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流体泵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泵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流体泵。

技术介绍

[0002]流体泵由缸体和驱动装置组成,通过驱动装置带动缸体内齿轮轴和活塞运动。活塞运动使缸体内腔的体积增大或缩小,缸体内腔与外界产生压力差,实现流体泵对流体的吸入或排出。在现有技术中,采用齿轮传动的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价格昂贵,精度低时,振动和噪声较大;并且现有技术中每次活塞的向上或向下运动,只能实现一次流体泵的吸入或排出,导致流体泵的工作效率较低,因此有必要对流体泵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流体泵,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泵体不间断动作,提高工作效率,并且直接由电机驱动凸轮,减少了动能的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向流体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泵体内腔底面中心和顶面中心分别开设有第一活动孔和第二活动孔;所述泵体内腔两侧分别设置有辅助板;两所述辅助板的底面固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底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底面中心固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活动孔与其中一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泵体内腔中部设置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底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顶面滑动接触;所述活塞板两端面与所述泵体内壁滑动接触;两所述辅助板顶面和两端面与所述泵体内壁滑动接触;所述活塞板顶面固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顶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顶面中心固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活动孔与另一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两所述辅助板,所述活塞板和所述泵体内壁围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均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0005]优选的,活塞板与辅助板的移动方向相反,活塞板与位于其两侧的辅助板之间形成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容积发生变化,围成第一腔体的活塞板与辅助板相对移动,使第一腔体容积迅速减小,出水口向外排水,围成第二腔体的辅助板与活塞板向相反方向移动,使其容积迅速增大,进水口开始吸水;活塞板向另一个方向移动时,第一腔体的进水口进水,第二腔体出水口排水,实现了泵体不间断动作,提高工作效率;活塞板与辅助板同步运动,缩短了其运动行程,比较现有技术中的单一活塞进行移动,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6]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壳体;所述驱动壳体顶面与所述泵体底面固接;所述驱动壳体顶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孔相适配的辅助孔;所述驱动壳体内腔两侧面分别固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一端面为开放设置;两所述连接筒内壁分别滑接有活塞杆;两所述活塞杆一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固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筒侧
面固接;两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件;位于所述泵体顶面的所述驱动装置与位于所述泵体底面的所述驱动装置关于所述泵体对称设置。
[0007]所述驱动件包括矩形壳体;所述矩形壳体两侧面分别与两所述活塞杆固接;所述矩形壳体内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顶面固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固接在所述驱动壳体内腔侧面。
[0008]优选的,传动轴轴心距凸轮弧顶距离为矩形壳体高度的一半,矩形壳体宽度等于凸轮最大轮径,且凸轮周面与矩形壳体内壁滑接,当电机驱动凸轮转动时,矩形壳体开始进行直线往返移动,带动活塞板和辅助板移动,泵体开始运作;并且驱动件的结构简单,直接由电机驱动凸轮,减少了动能的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9]所述泵体靠近两所述辅助板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内固接有过滤层;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内固接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
[0010]优选的,第一单向阀控制流体进入,第二单向阀控制流体排出,实现了泵体不间断动作,提高工作效率。
[0011]优选的,由于活塞板和辅助板端面与泵体内壁紧密连接,使辅助板与泵体侧壁之间形成真空腔,影响传动效率,开设的通气孔使真空腔与外界大气连通,减少了电机的能量损耗;过滤层的设置可以过滤外界灰尘或杂质,避免了有杂质堆积引起的辅助板行程减少。
[0012]所述第一活动孔和第二活动孔孔口处外壁分别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固接有密封垫。
[0013]优选的,密封槽为环状矩形开设,密封垫与密封槽形状适配;密封垫的设置避免流体进入驱动壳体内,增加泵体使用寿命。
[0014]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两相对端面与所述泵体内腔另外两相对侧面滑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底面与所述泵体内腔底面滑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泵体内腔顶面滑接。
[0015]所述活塞板底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顶面滑接;所述活塞板两端面与所述泵体内壁滑接。两所述辅助板顶面和两端面与所述泵体内壁滑接。
[0016]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活塞板与辅助板的移动方向相反,活塞板与位于其两侧的辅助板之间形成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容积发生变化,即围成第一腔体的活塞板与辅助板相对移动,使第一腔体容积迅速减小,出水口向外排水,围成第二腔体的辅助板与活塞板向相反方向移动,使其容积迅速增大,进水口开始吸水;活塞板向另一个方向移动时,第一腔体的进水口进水,第二腔体出水口排水,实现了泵体不间断动作,提高工作效率;活塞板与辅助板同步运动,缩短了其运动行程,比较现有技术中的单一活塞进行移动,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当电机驱动凸轮转动时,矩形壳体开始进行直线往返移动,带动活塞板和辅助板移动,泵体开始运作;并且驱动件的结构简单,直接由电机驱动凸轮,减少了动能的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
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

泵体,2

第一活动孔,3

第二活动孔,4

辅助板,5
‑ꢀ
第一连接板,6

第一连接杆,7

活塞板,8

第二连接板,9

第二连接杆,10

第一腔体,11

第二腔体,12

驱动壳体,13

辅助孔,14

连接筒,15

活塞杆,16

弹簧,17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流体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泵体(1)内腔底面中心和顶面中心分别开设有第一活动孔(2)和第二活动孔(3);所述泵体(1)内腔两侧分别设置有辅助板(4);两所述辅助板(4)的底面固接有第一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5)底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6)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5)底面中心固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活动孔(2)与其中一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泵体(1)内腔中部设置有活塞板(7);所述活塞板(7)底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5)顶面滑动接触;所述活塞板(7)两端面与所述泵体(1)内壁滑动接触;两所述辅助板(4)顶面和两端面与所述泵体(1)内壁滑动接触;所述活塞板(7)顶面固接有第二连接板(8);所述第二连接板(8)顶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杆(9);所述第二连接杆(9)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8)顶面中心固接;所述第二连接杆(9)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活动孔(3)与另一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两所述辅助板(4),所述活塞板(7)和所述泵体(1)内壁围成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11);所述第一腔体(10)和所述第二腔体(11)均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壳体(12);所述驱动壳体(12)顶面与所述泵体(1)底面固接;所述驱动壳体(12)顶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孔(2)相适配的辅助孔(13);所述驱动壳体(12)内腔两侧面分别固接有连接筒(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潇然赵伟国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