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京新专利>正文

复合结构杯形砂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869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结构杯形砂轮,包括砂轮基体和固结在砂轮基体上的金刚石工作环,所述金刚石工作环包括多个齿组,多个所述齿组沿所述砂轮基体边缘依次固定布置;每个所述齿组均与其相邻齿组之间构成第一复合齿槽。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改善金刚石工作环的排屑功能和冷却功能,提高冷却水的利用率,强化了冷却水对内环部位的冷却效果,提高断续磨削功能,弱化了通齿振动的负作用,达到磨削效率提高的同时,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结构杯形砂轮


[0001]本技术涉及砂轮
,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结构杯形砂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杯形磨边砂轮一般指用于磨削面宽度小于砂轮的直径或小于砂轮的半径,目前金刚石杯形磨边砂轮,分为有齿和无齿两大类。有齿的砂轮,其常见设置的有:通齿、内齿、外齿等结构。通齿具有断续磨削功能且排屑好,但水利用率低,且易造成被加工材料的崩边;内齿具有蓄水能力,冷却效果好,但排屑能力差;外齿具有断续磨削功能,但冷却能力差。当砂轮转速较高时,受到气流屏障的作用,冷却水更易从通齿槽远离磨削面处无效泄露流出而对磨削面施加作用的比例极小而造成冷却水利用率极低、冷却水更易从内齿槽靠外环部位汇集流出而造成内环部分主要受雾化水的冷却即冷却相对欠缺的不利影响;当砂轮环宽较宽时,亦易出现上述类似的问题。在采用高转速、细粒度磨具磨削时,上述问题极易造成工件或磨具的烧伤而限制高质量、高效率的磨削,从而限制了磨削技术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改善排屑功能和冷却功能,提高冷却水的利用率和均衡作用于磨削面,充分利用断续磨削功能,提高磨削效率和质量,抑制通齿所带来的振动,适用于高转速、高效、细粒度磨削工艺的复合结构杯形砂轮。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复合结构杯形砂轮,包括砂轮基体和固结在砂轮基体上的金刚石工作环,所述金刚石工作环包括多个齿组,多个所述齿组沿所述砂轮基体边缘依次固定布置;每个所述齿组均与其相邻齿组之间构成第一复合齿槽。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齿组集合内齿与外齿两种结构的优势,通过第一内齿槽和第一复合齿槽改善金刚石工作环的排屑功能和冷却功能,提高冷却水的利用率,强化了冷却水对内环部位的冷却效果,同时发挥了外齿的断续磨削功能,齿组兼有通齿、内齿、外齿的复合功能,大大提高了砂轮周向排屑能力,并弱化了通齿振动的负作用,达到磨削效率提高的同时,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每个所述齿组内均设置有第一内齿槽或第二复合齿槽。
[000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内齿槽的蓄水能力,冷却水更好的保障内环部分的供水并均衡作用于整个磨削面,或兼顾发挥了外齿的断续磨削功能,使周向快速排屑得以实现。
[0009]进一步,每个所述齿组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齿块,每个所述第一齿块均与其所在的齿组内组件一体成型。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第一齿块沿金刚石工作环的径向位置不
同,可有效调节冷却水作用于金刚石工作环内环部分的环宽比例。
[0011]进一步,每个所述齿组均通过第一齿块与其相邻的齿组相抵连接,或每个所述齿组连接的第一齿块与其相邻的齿组保持间隙;每个所述齿组均与其相邻的齿组之间构成第一复合齿槽。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齿块相邻的齿组相抵连接,可形成支撑结构,增强砂轮环的刚性;或第一齿块相邻的齿组保持间隙,可使冷却水经间隙作用到外齿,使外齿兼具有通齿结构的作用。
[0013]进一步,每个所述第一齿块与其相邻的齿组相抵的端部上均设置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依次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第一齿块均通过多个凹槽与相邻齿组之间构成通水间隙。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齿块对应相邻两个凹槽之间的齿头与相邻齿组相抵,齿头构成支撑结构,增强相邻两个齿组之间的连接强度;多个通水间隙间隔布置,利用通水间隙进行通水,提升金刚石工作环的冷却效率。
[0015]进一步,每个所述齿组靠近其连接的第一齿块处均固定设置有倾斜平台,所述倾斜平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块固定连接,另一端向所述砂轮基体的圆心处倾斜向下。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冷却水作用于磨削工作面。
[0017]进一步,所述第一齿块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齿块均与其所在的齿组内组件一体成型,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齿块间隔布置。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冷却水均衡作用在宽环砂轮的磨削工作面,每个齿组连接的第一齿块与相邻齿组连接的第一齿块错位设置,还可自动造成砂轮使用中磨削面形成网状磨削结构,有利于砂轮的高效冷却和排屑。
[0019]进一步,每个所述第一复合齿槽均包括第二内齿槽和第一外齿槽,所述第二内齿槽和第一外齿槽通过所述第一齿块相隔离或连通。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方便制造。
[0021]进一步,所述第一内齿槽沿其槽向的第一对称轴线偏离所述砂轮基体的圆心,所述第一复合齿槽沿其槽向的第二对称轴线偏离所述砂轮基体的圆心。
[00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粗磨或低转速磨削时冷却水的有效流动和快速排屑。
[0023]进一步,所述第一内齿槽或第二复合齿槽沿其槽向的第一对称轴线经过所述砂轮基体的圆心,所述第一复合齿槽沿其槽向的第二对称轴线经过所述砂轮基体的圆心。
[00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精磨或高转速条件下冷却水的高效利用。
[0025]进一步,每个所述第二复合齿槽均包括第三内齿槽和第二外齿槽,所述第三内齿槽和第二外齿槽通过所述第二齿块相隔离或连通。
[002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冷却水分段均衡作用在宽环砂轮的磨削工作面,第二外齿槽兼有内齿槽或通齿槽的作用,防止冷却水在离心力下过于集中的作用在砂轮的外环部分;多个齿块交错设置,还可自动造成砂轮使用中磨削面形成网状磨削结构,有利于砂轮的高效冷却和排屑。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复合结构杯形砂轮关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的E处放大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复合结构杯形砂轮关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图3的F处放大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复合结构杯形砂轮关于实施例3的一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5的G处放大示意图;
[0033]图7为本技术复合结构杯形砂轮关于实施例3的二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图7的H处放大示意图;
[0035]图9为本技术复合结构杯形砂轮关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0为图9的I处放大示意图;
[0037]图11为本技术复合结构杯形砂轮关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2为图11的J处放大示意图;
[0039]图13为本技术齿组关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4为本技术组件关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5为本技术复合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结构杯形砂轮,包括砂轮基体(1)和固结在砂轮基体(1)上的金刚石工作环(2),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刚石工作环(2)包括多个齿组(2.1),多个所述齿组(2.1)沿所述砂轮基体(1)边缘依次固定布置;每个所述齿组(2.1)均与其相邻齿组(2.1)之间构成第一复合齿槽(2.2);每个所述齿组(2.1)内均设置有第一内齿槽(2.3)或第二复合齿槽(2.4);每个所述齿组(2.1)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齿块(2.5),每个所述第一齿块(2.5)均与其所在的齿组(2.1)内组件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杯形砂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齿组(2.1)均通过第一齿块(2.5)与其相邻的齿组(2.1)相抵连接,或每个所述齿组(2.1)连接的第一齿块(2.5)与其相邻的齿组(2.1)保持间隙;每个所述齿组(2.1)均与其相邻的齿组(2.1)之间构成第一复合齿槽(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结构杯形砂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齿块(2.5)与其相邻的齿组(2.1)相抵的端部上均设置有多个凹槽(2.5.1),多个所述凹槽(2.5.1)依次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第一齿块(2.5)均通过多个凹槽(2.5.1)与相邻齿组(2.1)之间构成通水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京新梁安宁龙慧玲郭新玲王志勇赵亮
申请(专利权)人:宋京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