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制氧机氮氧分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862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制氧机氮氧分离结构,包括压缩机、吸附塔A、吸附塔B、储气罐,设置在压缩机与吸附塔A和吸附塔B之间的换向组合阀、设置在储气罐与吸附塔A和吸附塔B之间的单向阀、设置在吸附塔A与吸附塔B之间的节流阀,以及流通管路;所述储气罐下方设置有第一端盖,所述吸附塔A下方设置有第二端盖,所述吸附塔B下方设置有第三端盖;所述单向阀通过单向片与第一端盖组合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现有技术的工作原理,对传统结构进行了改进;在结构下方精简设置有第一出气管路、第二出气管路、回吹管路,快插连接,安装方便;且重新设计了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及第三端盖的结构,安装快捷,一件多用,占用空间更少。占用空间更少。占用空间更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制氧机氮氧分离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制氧机
,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制氧机氮氧分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常规制小型制氧机的氮氧分离系统,主要部件由换向结构,吸附塔,氧气出气和氧气回吹管路等多个部件组成,其中氧气出气和氧气回吹管路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如图1所示,气路管路复杂,原件多,需要三个三通接头、两个单向阀、一个节流阀结构,至少7段气管;部件多安装麻烦,且需要给吸附塔下方留出足够空间,否则会有压迫气管有瘪管风险;第二种方式,如图2所示,管路系统简单,管路之间只有小孔的节阀,但这种结构需要系统提供更高的压力,才能保证有足量的氧气输出,所以该结构需要压缩机有更大的输出,压缩机的功率也更高,负荷更大,噪声更大,产生的热量更多,寿命减少;因此,本技术研制了一种医用制氧机氮氧分离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技术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制氧机氮氧分离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气路管路复杂易引发风险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制氧机氮氧分离结构,包括压缩机、吸附塔A、吸附塔B、储气罐,设置在压缩机与吸附塔A和吸附塔B之间的换向组合阀、设置在储气罐与吸附塔A和吸附塔B之间的单向阀、设置在吸附塔A与吸附塔B之间的节流阀,以及流通管路;所述储气罐下方设置有第一端盖,所述单向阀通过单向片与第一端盖组合形成。
[0005]优选的,所述吸附塔A下方设置有第二端盖,所述吸附塔B下方设置有第三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出气管路,所述第一端盖与第三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出气管路,所述第二端盖与第三端盖之间设置有回吹管路;所述吸附塔A上端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进气管路,所述吸附塔B上端连接有排氮管路;所述第一出气管路、第二出气管路、回吹管路、进气管路及排氮管路共同组成流通管路。
[0006]优选的,所述节流阀设置在回吹管路内,所述换向组合阀安装于进气管路及排氮管路上。
[0007]优选的,组成所述流通管路的各管路两端均设置有快插头,对应的安装位置处均具有通气孔,以及由通气孔向外延伸的硬质PU管,所述快插头与硬质PU管插接配合。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端盖内侧端面安装有一对单向片,所述单向片一端通过垫压片固定,另一端延伸至通气孔处,并覆盖通气孔。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0]本技术基于现有技术的工作原理,对传统结构进行了改进;将设置于结构下方的第一出气管路、第二出气管路、回吹管路精简设置,快插连接,安装方便;重新设计了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及第三端盖的结构,安装快捷,一件多用,占用空间更少。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2]图1、图2为现有技术中制氧机的两种工作原理图;
[0013]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医用制氧机氮氧分离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所述第一出气管路、第二出气管路、回吹管路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医用制氧机氮氧分离结构的仰视图;
[0016]图6为本技术所述储气罐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17]图7为本技术所述回吹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吸附塔A,11、第二端盖,2、吸附塔B,21、第三端盖,3、储气罐,31、第一端盖,32、单向片,33、垫压片,4、换向组合阀,51、快插头,52、通气孔,53、硬质PU管;
[0019]01、第一出气管路,02、第二出气管路,03、回吹管路,031、节流阀,04、进气管路,05排氮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如图3所示,一种医用制氧机氮氧分离结构,包括压缩机(图中未具体示出)、吸附塔A1、吸附塔B2、储气罐3,设置在压缩机与吸附塔A1和吸附塔B2之间的换向组合阀4、设置在储气罐3与吸附塔A1和吸附塔B2之间的单向阀、设置在吸附塔A1与吸附塔B2之间的节流阀031,以及流通管路;本技术基于图1中现有技术的工作原理,精简了零部件,具体结构如下:
[0022]如图4、图5所示,储气罐3下方设置有第一端盖31,吸附塔A1下方设置有第二端盖11,吸附塔B2下方设置有第三端盖21;第一端盖31与第二端盖11之间设置有第一出气管路01,第一端盖31与第三端盖21之间设置有第二出气管路02,第二端盖11与第三端盖21之间设置有回吹管路03;吸附塔A1上端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进气管路04,吸附塔B2上端连接有排氮管路05;第一出气管路01、第二出气管路02、回吹管路03、进气管路04及排氮管路05共同组成流通管路;结合图6所示,组成流通管路的各管路两端均设置有快插头51,对应的安装位置处均具有通气孔52,以及由通气孔52向外延伸的硬质PU管53,快插头51与硬质PU管53插接配合,进而实现了快速连接,安装方便;本实施例对吸附塔A1及吸附塔B2下方的第二端盖11及第三端盖21进行设计,合并了图1所示传统结构的三通结构功能,进而精简了零部件。
[0023]如图7所示,节流阀031设置在回吹管路03内,如图3所示,换向组合阀4安装于进气管路04及排氮管路05上,如图6所示,单向阀通过单向片32与第一端盖31组合形成,一对单向片32安装在第一端盖31内侧端面,一端通过垫压片33固定,另一端延伸至通气孔52处,并覆盖通气孔52;单向阀结构的改进,避免了图1所示传统结构中需要使用两个单向阀元器件。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25]压缩机工作,吸入空气并进行压缩增压,空气通过换向组合阀4,按照设定好的时间交替向吸附塔A1和吸附塔B2供气;吸附塔A1和吸附塔B2吸附的氮气,也会通过换向组合
阀4,按照设定好的时间交替排出;以一个工作周期为例,过程中,当吸附塔A1吸附住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会通过第一出气管路01进入储气罐3;同时由于输出的氧气为高压气体,导致与吸附塔B2连通的单向片32闭合,氧气只能通过具有节流阀031的回吹管路03进入吸附塔B2内,将吸附塔B2中已吸附的氮气进行吹洗,吸附塔B2中的氮气再通过换向组合阀4排出。
[0026]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制氧机氮氧分离结构,包括压缩机、吸附塔A、吸附塔B、储气罐,设置在压缩机与吸附塔A和吸附塔B之间的换向组合阀、设置在储气罐与吸附塔A和吸附塔B之间的单向阀、设置在吸附塔A与吸附塔B之间的节流阀,以及流通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下方设置有第一端盖,所述单向阀通过单向片与第一端盖组合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制氧机氮氧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塔A下方设置有第二端盖,所述吸附塔B下方设置有第三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出气管路,所述第一端盖与第三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出气管路,所述第二端盖与第三端盖之间设置有回吹管路;所述吸附塔A上端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进气管路,所述吸附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大林吴方
申请(专利权)人:柯尔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