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修井动力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8374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修井动力钳,包括主钳、背钳,主钳受液压马达驱动,背钳套接有导套,主钳与导杆固定,导杆安装有弹簧在导套内上下移动。还包括扶正钳,所述扶正钳在竖直方向上安装在主钳、背钳之间,所述扶正钳包括钳口、壳体、颚板、卡瓦、驱动器、尾座,所述壳体通过尾座与导套固连,壳体为圆形,壳体设置有豁口状的钳口,钳口宽度大于管柱之间;所述钳口内设置有对称的两块颚板,所述颚板上各安装有卡瓦,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驱动器,驱动器带动颚板向钳口中心靠近或远离;所述卡瓦可夹紧与放松管柱,卡瓦与主钳、背钳上的钳头中心同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避免人工找准导致的安全风险,避免管柱偏移对装卸操作的影响。避免管柱偏移对装卸操作的影响。避免管柱偏移对装卸操作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修井动力钳


[0001]本技术属于油井修井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修井动力钳。

技术介绍

[0002]油田修井作业是油田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保证油井正常产能。修井作业中需要频繁起下管柱,修井动力钳是在油田修井作业中用来快速上卸扣的一种开口型动力钳,经常需要使用动力钳对管柱的丝扣进行上扣和卸扣。目前我国油田修井作业动力钳采用钢丝绳悬挂的方式吊在井口附近,动力钳是由主钳和背钳组成,需要人工在现场推拉进行位置的找准,工人站在井架起吊设备下面来操作液压钳,既不安全,劳动强度又大,作业方式非常落后。
[0003]同时,由于管柱高度超过20米,作业通常在野外空旷的地方,受自身的摆动和风力的影响,管柱一般晃动幅度比较大,而动力钳的钳口一般比管柱要大很多,比较大的晃动会撞击动力钳造成设备损坏,严重时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因此,在作业时需要对管柱进行限制,以防止管柱有较大的晃动,避免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修井动力钳,可以对油井管柱进行预定位,以实现无人工的自动化操作,同时限制管柱的移动,避免损坏设备或造成事故。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修井动力钳,包括主钳、背钳,主钳受液压马达驱动,背钳套接有导套,主钳与导杆固定,导杆安装有弹簧在导套内上下移动,
[0006]还包括扶正钳,所述扶正钳在竖直方向上安装在主钳、背钳之间,所述扶正钳包括钳口、壳体、颚板、卡瓦、驱动器、尾座,所述壳体通过尾座与导套固连,壳体为圆形,壳体设置有豁口状的钳口,钳口宽度大于管柱之间;
[0007]所述钳口内设置有对称的两块颚板,所述颚板上各安装有卡瓦,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驱动器,驱动器带动颚板向钳口中心靠近或远离;所述卡瓦可夹紧与放松管柱,卡瓦与主钳、背钳上的钳头中心同轴。
[0008]进一步地,所述卡瓦夹紧时与管柱外壁间留有3mm间隙。
[0009]进一步地,所述卡瓦上设置有黄铜材料的突起。
[00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包括齿轮、齿柱,齿柱上设置有直齿,驱动器通过液压油口与液压站链接,齿柱水平移动时可带动齿轮正反旋转,齿轮驱动四个两两对称坡板,坡板靠近与远离时,带动颚板上的卡瓦夹紧与放松管柱。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所述的自动修井动力钳,动力钳自动前进、后退,主钳、扶正钳、背钳开口自动对齐,在主钳和背钳之间增加了一组扶正钳,将油管自动对正在主钳和背钳的中间,起到定位作用,避免人工找准导致的安全风险,保证夹持万无一失。同时扶正钳能够避免管
柱在安装与拆卸操作前的晃动,避免损伤,扶正钳的卡瓦牙采用黄铜材料,即使夹住油管也不影响松紧扣的过程中,油管上下滑动,实现自动化运行。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自动修井动力钳的剖视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扶正钳与管柱连接时的俯视示意图。
[0015]图中:1、主钳;2、背钳;3、导套;4、尾座;5、钳口;6、管柱;7、颚板;8、卡瓦;9、驱动器;10、导杆;11、液压油口;12、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技术的具体内容。
[0017]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修井动力钳,包括主钳1、背钳2、扶正钳,主钳1受液压马达驱动,背钳2套接有导套3,主钳1与导杆10 固定,导杆10安装有弹簧在导套3内上下移动。所述扶正钳在竖直方向上安装在主钳1、背钳2之间,所述扶正钳包括钳口5、壳体12、颚板7、卡瓦8、驱动器9、尾座4,所述壳体12通过尾座4与导套 3固连,壳体12为圆形,壳体12设置有豁口状的钳口5,钳口5宽度大于管柱6之间。
[0018]如图2所示,所述钳口5内设置有对称的两块颚板7,所述颚板 7上各安装有卡瓦8,所述壳体12上还设置有驱动器9,驱动器9带动颚板7向钳口5中心靠近或远离;所述卡瓦8可夹紧与放松管柱6,卡瓦8与主钳1、背钳2上的钳头中心同轴。
[0019]在其中一个实例中,所述卡瓦8夹紧时与管柱6外壁间留有3mm 间隙。
[0020]在其中一个实例中,所述卡瓦8上设置有黄铜材料的突起。
[0021]在其中一个实例中,所述驱动器9包括齿轮、齿柱,齿柱上设置有直齿,驱动器9通过液压油口11与液压站链接,齿柱水平移动时可带动齿轮正反旋转,齿轮驱动四个两两对称坡板,坡板靠近与远离时,带动颚板7上的卡瓦8夹紧与放松管柱6。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23]本技术所述的自动修井动力钳,将吊筒与主钳1悬吊杆相连接,把动力钳悬吊于修井机井架上,悬吊点离井口大约15米以上。在自由悬吊状态下,动力钳钳头中心离井口约0.5m,悬吊高度以背钳2能卡到油管接箍为宜在主钳1与背钳2钳头对齐开口的状态下,分别将复位旋钮和扳向上扣方向。在水平移动装置作用下,动力钳移动至管柱6,扶正钳的驱动器9在液压油作用下带动坡板运动,颚板 7带动卡瓦8缩小,使卡瓦8与管柱6找正。
[0024]然后背钳2夹住下段管柱6,操纵换向阀使主钳1沿上扣方向旋转,进行上扣。上扣完毕,操纵换向阀使主钳1反转,主钳1、背钳2分别对齐开口,然后松开扶正钳,将动力钳撤离管柱6,完成一次上扣作业。卸扣时,操纵换向阀使主钳1沿卸扣方向旋转,进行卸扣。卸扣完毕,操纵换向阀使主钳1反转,主钳1、背钳2分别对齐开口,然后松开扶正钳,将动力钳撤离管柱6,完成一次卸扣作业。
[0025]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使主钳、背钳自动对正油管,避免人工找准导致的安全风险,避免管柱偏移对装卸操作的影响。
[00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
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修井动力钳,包括主钳(1)、背钳(2),主钳(1)受液压马达驱动,背钳(2)套接有导套(3),主钳(1)与导杆(10)固定,导杆(10)安装有弹簧在导套(3)内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扶正钳,所述扶正钳在竖直方向上安装在主钳(1)、背钳(2)之间,所述扶正钳包括钳口(5)、壳体(12)、颚板(7)、卡瓦(8)、驱动器(9)、尾座(4),所述壳体(12)通过尾座(4)与导套(3)固连,壳体(12)为圆形,壳体(12)设置有豁口状的钳口(5),钳口(5)宽度大于管柱(6)之间;所述钳口(5)内设置有对称的两块颚板(7),所述颚板(7)上各安装有卡瓦(8),所述壳体(12)上还设置有驱动器(9),驱动器(9)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达张敏李阳陈弘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聚慧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