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工程信号接收塔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794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工程信号接收塔保护装置,涉及信号塔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框架,底座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联动箱,联动箱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联动箱的上部设置有两个闭合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通过设置升降机构,能够对信号塔中的信号收发装置进行保护,使其在强风天气时自动下降,收进掩体内部,从而实现信号收发装置不受强风影响,在强风过后,还能够通过驱动装置对信号收发装置进行复位,避免其在掩体内部信号较弱,通过设置闭合机构,能够在升降机构联动时对升降机构的上部进行防护,避免强风中夹杂的杂物对信号收发装置造成影响,有效的降低了信号收发装置的损坏几率。号收发装置的损坏几率。号收发装置的损坏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工程信号接收塔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信号塔
,具体是一种通信工程信号接收塔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信号塔,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网络运营商所建立的一种无线信号发射装置,外型像塔,所以叫做信号塔,又是一种公用的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
[0003]现有的信号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信号塔大都设置在野外,所以信号塔受到野外自然天气的影响比较大,在遭到自然灾害时,信号塔的信号收发功能若是受损的话,会导致讯息传导中段,容易导致信息传达不及时,造成使现有的恶性事件扩大化,所以,对信号塔的保护是一个值的探讨的问题。
[0004]在现有的信号塔保护装置中,参考专利文件CN213175051U,此类文件提出的方案大都是对信号塔的基础进行保护,并不能有效的保护信号收发装置,虽然能够保护信号塔不倾斜,但容易使信号收发装置损坏;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通信工程信号接收塔保护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强风天气对信号收发装置进行保护的信号接收塔保护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工程信号接收塔保护装置,包括底座框架,所述底座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联动箱,所述联动箱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联动箱的上部设置有两个闭合机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个升降板、一个螺旋杆、四个限位杆和一个第一传动带,所述螺旋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联动箱的内底壁,四个所述限位杆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联动箱的内底壁。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内壁与所述螺旋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螺旋槽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风动轮,所述螺旋槽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带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信号收发器。
[0010]进一步的,所述闭合机构包括一个固定板、一个主动滚轴组、一个齿条和两个第二传动带,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联动箱的外表面,所述主动滚轴组传动连接于所述联动箱的外壳之上,所述齿条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板的底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从动滚轴组,所述从动滚轴组的外表面
固定连接有隔离网,所述主动滚轴组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滚轴组与所述从动滚轴组通过两个所述第二传动带传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隔离网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磁铁,两个所述磁铁相互远离的一面的磁极相反。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通信工程信号接收塔保护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设置升降机构,能够对信号塔中的信号收发装置进行保护,使其在强风天气时自动下降,收进掩体内部,从而实现信号收发装置不受强风影响,在强风过后,还能够通过驱动装置对信号收发装置进行复位,避免其在掩体内部信号较弱,通过设置闭合机构,能够在升降机构联动时对升降机构的上部进行防护,避免强风中夹杂的杂物对信号收发装置造成影响,有效的降低了信号收发装置的损坏几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的正视剖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闭合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座框架;2、联动箱;3、升降机构;301、升降板;302、螺旋杆;303、限位杆;304、第一传动带;305、螺旋槽;306、风动轮;307、第一从动齿轮;308、旋转电机;309、主动齿轮;310、信号收发器;4、闭合机构;401、固定板;402、主动滚轴组;403、齿条;404、第二从动齿轮;405、从动滚轴组;406、隔离网;407、第二从动齿轮;5、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通信工程信号接收塔保护装置,该装置能够依靠自身风动结构在遇到强风时自动回收,对信号收发装置进行保护。
[0022]参见图1和图2,一种通信工程信号接收塔保护装置,包括底座框架1。
[0023]此处底座框架1为常见的钢结构塔身,需要注意的时,此处底座框架1的底座必须稳定的固定于地面之上,应采用强化紧固装置对底座框架1进行固定,避免底座框架1侧翻导致人员或经济损失。
[0024]参见图1和图2,底座框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联动箱2。
[0025]联动箱2为信号收发装置的掩体,起到挡风和保护作用,同时联动箱2的外表面应适当固定连接避雷装置,避免联动箱2在雷雨天气受到雷击导致联动箱2内部的部件损坏。
[0026]参见图1、图2和图3,联动箱2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3。
[0027]升降机构3包括一个升降板301、一个螺旋杆302、四个限位杆303和一个第一传动带304,螺旋杆302固定连接于联动箱2的内底壁,四个限位杆303均固定连接于联动箱2的内底壁。
[0028]升降板3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旋槽305,螺旋槽305的内壁与螺旋杆302的外表面
螺纹连接,螺旋槽30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风动轮306,螺旋槽30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307。
[0029]升降板3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308,旋转电机308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309,主动齿轮309通过第一传动带304与第一从动齿轮307传动连接,升降板3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信号收发器310。
[0030]即通过在强风天气时风动轮306转动带动螺旋槽305转动动,从而实现螺旋槽305带动升降板301和其附属结构沿螺旋杆302下降,收进联动箱2的内部。
[0031]需要注意的是,此处主动齿轮309为单向棘轮。
[0032]参见图1、图2和图4,联动箱2的上部设置有两个闭合机构4。
[0033]闭合机构4包括一个固定板401、一个主动滚轴组402、一个齿条403和两个第二传动带404,固定板401固定连接于联动箱2的外表面,主动滚轴组402传动连接于联动箱2的外壳之上,齿条403固定连接于升降板301的底面。
[0034]固定板4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从动滚轴组405,从动滚轴组40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隔离网406,主动滚轴组4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407,齿条403与第二从动齿轮407啮合,主动滚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工程信号接收塔保护装置,包括底座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框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联动箱(2),所述联动箱(2)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3),所述联动箱(2)的上部设置有两个闭合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工程信号接收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一个升降板(301)、一个螺旋杆(302)、四个限位杆(303)和一个第一传动带(304),所述螺旋杆(302)固定连接于所述联动箱(2)的内底壁,四个所述限位杆(303)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联动箱(2)的内底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信工程信号接收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3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旋槽(305),所述螺旋槽(305)的内壁与所述螺旋杆(30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螺旋槽(30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风动轮(306),所述螺旋槽(30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3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信工程信号接收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3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308),所述旋转电机(308)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309),所述主动齿轮(309)通过所述第一传动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粲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