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滇中红层软岩大变形隧洞超前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770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滇中红层软岩大变形隧洞超前加固装置,包括两个弧板,一侧所述弧板的端面焊接设置有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的外部套接滑动设置有套筒板,所述活动挡板和所述套筒板的上部设置有防护网机构,一侧所述弧板的下端面螺丝固定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设置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上旋接匹配设置有连接板,两侧所述弧板间组合的结构内弧端面设置有除尘机构,两侧所述弧板的下端均设置有支撑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设计合理,实现了整体装置的竖向和横向位移调整,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同时在掘进操作过程中进行除尘,有效解决了施工中的粉尘困扰。了施工中的粉尘困扰。了施工中的粉尘困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滇中红层软岩大变形隧洞超前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隧洞加固防护相关
,具体为一种滇中红层软岩大变形隧洞超前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红层软岩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结构具有变形量大及流变性的特点,在该地质条件下开挖隧洞可能会出现围岩大变形甚至发生失稳坍塌等安全事故。
[0003]目前,隧洞在建造时,需要配合掘进设备,利用掘进设备进行掘进,掘进后的泥土较为松旷,需要及时的通过加固设备进行加固,以避免坍塌事故的发生,现有的加固方法主要是在隧洞内安装支护,支护为一弧形的板件,其底部焊接有钢杆,通过钢杆与支护的配合,对隧洞的顶壁进行支撑,但是现有的钢杆长度和受力能力均有限,因此抵御形变的能力较差,十分容易发生支撑失效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滇中红层软岩大变形隧洞超前加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滇中红层软岩大变形隧洞超前加固装置,包括两个弧板,一侧所述弧板的端面焊接设置有活动挡板,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滇中红层软岩大变形隧洞超前加固装置,包括两个弧板(1),其特征在于:一侧所述弧板(1)的端面焊接设置有活动挡板(2),所述活动挡板(2)的外部套接滑动设置有套筒板(3),且所述套筒板(3)的另一侧端与另一侧所述弧板(1)的端面焊接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挡板(2)和所述套筒板(3)的上部设置有防护网机构(4),一侧所述弧板(1)的下端面螺丝固定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设置有第一转杆(6),所述第一转杆(6)上旋接匹配设置有连接板(7),且所述连接板(7)的上端与所述套筒板(3)的端面焊接固定,两侧所述弧板(1)间组合的结构内弧端面设置有除尘机构(8),两侧所述弧板(1)的下端均设置有支撑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滇中红层软岩大变形隧洞超前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9)包括立块板(91)和在立块板(91)上套接滑动设置有连接块板(92),所述连接块板(92)的内侧端焊接设置有支撑板(93),所述支撑板(93)上螺纹旋接设置有第二转杆(94),所述第二转杆(9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95),且所述第二伺服电机(95)设置在所述立块板(91)的侧端面,所述立块板(91)的前部端设置有推手架,所述立块板(91)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弹簧柱(96),所述减震弹簧柱(96)的下端设置有行走轮(9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怀国李福军刘雪山王海燕林华罗锋寿陈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