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769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包括:壳体和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贯穿所述壳体,所述进水管的进口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进水管的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生物反应区内,且高度低于所述生物反应区的工作液面;所述进水管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高度高于所述生物反应区的工作液面,低于所述壳体的顶壁。本方案是高度集成化的污水处理一体结构,进水管伸进生物反应区液面以下,出水口靠近潜污泵布置,设备内液位之上的进水管开孔,避免停止进水时的虹吸效应,也可较少减少止回阀的使用;污泥的回流采用重力自流的形式,污泥回流不需要加泵,减少能耗。减少能耗。减少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
,特别涉及一种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
[0003]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中,其进入的原水与设备内污水混合效果还有待提高;另外,进水的止回阀堵塞、损坏会造成设备运行异常,需要经常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该设备的进水混合更加充分,避免停止进水时的虹吸效应,也可减少止回阀的使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包括:壳体和进水管;
[0007]所述进水管贯穿所述壳体,所述进水管的进口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进水管的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生物反应区内,且高度低于所述生物反应区的工作液面;
[0008]所述进水管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高度高于所述生物反应区的工作液面,低于所述壳体的顶壁。
[0009]优选的,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生物反应区、导流区和沉淀区;
[0010]所述生物反应区溢流连通于所述导流区,所述工作液面为溢流液面。
[0011]优选的,所述壳体在所述沉淀区后还依次设有混合区、絮凝区和除磷区。
[0012]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贯穿于所述壳体的顶部;
[0013]所述壳体内沿水平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功能区,所述生物反应区为位于所述壳体进水侧的功能区;
[0014]所述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出水侧的第二出水管。
[0015]优选的,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设有朝向所述生物反应区倾斜的滑泥板;
[0016]所述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进水侧的穿孔排泥管。
[0017]优选的,所述滑泥板的倾斜角度≥45
°

[0018]优选的,所述开孔的直径为1

2cm。
[0019]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生物反应区内的射流器;
[0020]所述进水管的出口高度等于所述射流器的吸气管高度。
[0021]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生物反应区内的潜污泵;
[0022]所述进水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生物反应区的进水侧,所述潜污泵位于所述生物反应区的出水侧,所述射流器位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和所述潜污泵之间。
[0023]优选的,所述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为地埋式安装结构或地上式安装结构。
[0024]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进水的
在液面之下的形式,且不用止回阀,设备的进水混合更加充分;污泥的回流采用重力自流的形式,污泥回流不需要加泵,减少能耗。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a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的工艺平面图;
[0027]图1b为沿图1a中A

A截面的剖面图;
[0028]图2a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中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的工艺平面图;
[0029]图2b为沿图2a中B

B截面的剖面图。
[0030]其中,1为进水管,1.1为进水管本体,1.2为进水管法兰;2为通气管;3为电缆管;4为吸气管;5为水泵压水管;6为加药管,6.1为加药管本体,6.2为加药管法兰;7为出水管,7.1为出水管本体,7.2为出水管法兰;8为穿孔排泥管;9为壳体;10为覆土;
[0031]①
为射流器;

为潜污泵;

为生物绳;
[0032]Ⅰ为生物反应区;Ⅱ为导流区;Ⅲ为沉淀区;Ⅳ为混合区;

为絮凝区;

为除磷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使进入的原水与设备内污水充分混合;采用混合液重力自流的形式回流污泥,减少设备能耗。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包括:壳体9和进水管1;其结构可以参照图1b和图2b所示;
[0036]其中,进水管1贯穿壳体9,进水管1的进口位于壳体9外;进水管1的出口位于壳体9的生物反应区Ⅰ内,且高度低于生物反应区Ⅰ的工作液面;即进水管1伸进生物反应区Ⅰ液面以下;
[0037]进水管1设有开孔1.3,该开孔1.3的高度高于生物反应区Ⅰ预设的工作液面,低于壳体9的顶壁;即设备内液位之上的进水管1设有开孔1.3。
[0038]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其液路设计为:进水(即进水管1的出口)在液面之下,与进水在液面之上相比,由于本方案的进水更靠近潜污泵

,通过潜污泵

抽吸,进入射流器

,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得原污水于设备内在较短的时间里与设备溶液充分混合;同时,设备内液位之上的进水管1设有开孔1.3,避免停止进水时的虹吸效应,也可减少止回阀的使用,降低运维强度。
[0039]作为优选,壳体9内依次设有生物反应区Ⅰ、导流区Ⅱ和沉淀区Ⅲ;
[0040]生物反应区Ⅰ溢流连通于导流区Ⅱ,则前述工作液面为溢流液面。其结构可以参照
图1b和图2b所示,溢流液面即为生物反应区Ⅰ和导流区Ⅱ之间隔板的顶端高度。
[0041]进一步的,壳体9在沉淀区Ⅲ后还依次设有混合区Ⅳ、絮凝区

和除磷区

,以提高污水处理的净化效果。
[0042]具体的,进水管1贯穿于壳体9的顶部;
[0043]壳体9内沿水平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功能区,生物反应区Ⅰ为位于壳体9进水侧的功能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各功能区;
[0044]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还包括:设置于壳体9出水侧的第二出水管7。其结构可以参照图1a、图1b、图2a和图2b所示,分别为沉淀区出水管和除磷区出水管。采用顶部进水,侧面出水,适用于地埋式安装;便于进水管1的拆装和维护,流量计等配套小部件的安装、检修和观看。相应的,在壳体9的顶部设置通气管2、人孔和加药管6。
[0045]目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9)和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贯穿所述壳体(9),所述进水管(1)的进口位于所述壳体(9)外;所述进水管(1)的出口位于所述壳体(9)的生物反应区(Ⅰ)内,且高度低于所述生物反应区(Ⅰ)的工作液面;所述进水管(1)设有开孔(1.3),所述开孔(1.3)的高度高于所述生物反应区(Ⅰ)的工作液面,低于所述壳体(9)的顶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9)内依次设有生物反应区(Ⅰ)、导流区(Ⅱ)和沉淀区(Ⅲ);所述生物反应区(Ⅰ)溢流连通于所述导流区(Ⅱ),所述工作液面为溢流液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9)在所述沉淀区(Ⅲ)后还依次设有混合区(Ⅳ)、絮凝区(

)和除磷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贯穿于所述壳体(9)的顶部;所述壳体(9)内沿水平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功能区,所述生物反应区(Ⅰ)为位于所述壳体(9)进水侧的功能区;所述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9)出水侧的第二出水管(7)。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污水处理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斌许书亮蔡华连清林盘东龙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天鸿市政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