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芯可分离式紧套光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7654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芯可分离式紧套光纤,涉及光纤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光纤机构、连接机构和导电机构,光纤机构之间通过内侧中部的连接机构连接,且连接机构包括的一组侧连接管之间活动连接有中连接管;连接机构中部贯穿有导电机构,且导电机构端部与光纤机构内部电性连接,导电机构包括呈中心对称的一组侧导电柱,且侧导电柱之间通过中导电柱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机构和导电机构,解决了现有双芯式紧套光纤,两根光纤之间通过不可拆卸式结构进行电性连接,满足不了使用需求,同时,两根光纤之间由导线电性连接,两根光纤必须同时进行接电使用,不可单独进行使用,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芯可分离式紧套光纤


[0001]本技术属于光纤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芯可分离式紧套光纤。

技术介绍

[0002]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传输原理是“光的全反射”,双芯式紧套光纤属于光纤的一种,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现有的双芯式紧套光纤,两根光纤之间通过不可拆卸式结构进行电性连接,满足不了使用需求;
[0004]2、现有的双芯式紧套光纤,两根光纤之间由导线电性连接,两根光纤必须同时进行接电使用,不可单独进行使用,影响使用效果。
[0005]因此,现有的双芯可分离式紧套光纤,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芯可分离式紧套光纤,通过设置连接机构和导电机构,解决了现有双芯式紧套光纤,两根光纤之间通过不可拆卸式结构进行电性连接,满足不了使用需求,同时,两根光纤之间由导线电性连接,两根光纤必须同时进行接电使用,不可单独进行使用,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为一种双芯可分离式紧套光纤,包括光纤机构、连接机构和导电机构,所述光纤机构之间通过内侧中部的连接机构连接,且连接机构包括的一组侧连接管之间活动连接有中连接管;
[0009]所述连接机构中部贯穿有导电机构,且导电机构端部与光纤机构内部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机构包括呈中心对称的一组侧导电柱,且侧导电柱之间通过中导电柱电性连接。
[001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由侧导电柱与光纤体之间的电性连接,进行一组光纤体之间的共同使用,而在不对侧导电柱进行连接时,一组光纤体之间可单独进行使用。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中导电柱两侧的侧导电柱均呈分离的一组设置,且侧导电柱之间套接有调节管,调节管前后中部呈对外的凸起设置。
[0013]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由调节管对一组光纤体之间进行连接,并通过伸缩可对其进行尺寸调节,满足使用需求。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中连接管端部呈对外的环状凸块设置,且环状凸块阻尼连接于侧连接管内边缘的环状槽内,中连接管、侧连接管外表面呈均匀涂覆的绝缘层设置。
[0015]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由环状凸块与环状槽之间的卡接连接,进行中连接管与侧连接管间的连接,并易于其结构的拆装。
[0016]进一步地,所述光纤机构内侧中部呈贯穿的通口设置,且光纤机构内部一侧呈向内凹陷的导电孔设置,导电孔与侧导电柱之间套接电性连接。
[001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由通口对侧连接管以及侧导电柱进行承接,并通过侧导电柱与导电孔间的套接,对一组光纤体之间进行电性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光纤机构包括呈中心对称设置的一组光纤体,且光纤体为呈对称的两组石英纤维设置。
[001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由一组光纤体进行光纤通信作业。
[0020]进一步地,所述光纤体外侧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不锈钢铠、芳纶纱、内防护套和外防护套,且内防护套、外防护套之间为相同材质设置。
[002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由不锈钢铠、芳纶纱、内防护套和外防护套对光纤体进行外防护隔离,降低其损坏概率,节约成本。
[0022]进一步地,所述内防护套、外防护套均包括PVC层、纳米二氧化钛层和聚四氟乙烯层,且PVC层、纳米二氧化钛层和聚四氟乙烯层之间呈均匀混合设置。
[0023]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由PVC层、纳米二氧化钛层和聚四氟乙烯层对内防护套、外防护套进行构成,并提升其自身的耐候以及耐腐蚀、抗光性。
[002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机构,由对双芯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式连接,易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具体的,连接机构包括的侧连接管活动连接于一组光纤体的内侧中部,并通过中连接管端部与侧连接管内端的卡接连接,对一组光纤体之间进行连接,并施加上述反向步骤,可对其进行拆卸分离。
[0026]2、本技术通过设置导电机构,由对一组光纤体之间进行活动式的接电处理,可对一组光纤体间进行共同使用或单独使用,提升适用性,具体的,导电机构包括的中导电柱两侧电性连接有侧导电柱,通过侧导电柱与光纤体之间的电性连接,可对一组光纤体之间进行接电共同使用,而不对侧导电柱进行与光纤体之间的电性连接,一组光纤体之间可单独进行使用。
[0027]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技术外观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光纤机构内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连接机构、导电机构连接分解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外防护套内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4]100、光纤机构;110、外防护套;111、PVC层;112、纳米二氧化钛层;113、聚四氟乙烯层;120、内防护套;130、芳纶纱;140、不锈钢铠;150、光纤体;200、导电机构;210、中导电柱;
220、侧导电柱;230、调节管;300、连接机构;310、中连接管;320、侧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6]请参阅图1

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双芯可分离式紧套光纤,包括光纤机构100、连接机构300和导电机构200,光纤机构100之间通过内侧中部的连接机构300连接,且连接机构300包括的一组侧连接管320之间活动连接有中连接管310;
[0037]连接机构300中部贯穿有导电机构200,且导电机构200端部与光纤机构100内部电性连接,导电机构200包括呈中心对称的一组侧导电柱220,且侧导电柱220之间通过中导电柱210电性连接,进行该光纤机构100的使用时;
[0038]首先,根据使用需求选择一组光纤体150共同使用或单独使用,此时,若一组光纤体150共同使用时,将侧导电柱220的外端依次与光纤体150一侧的导电孔间套接电性连接;
[0039]然后,若一组光纤体150作为单独使用时,不对侧导电柱220进行与光纤体150间的电性连接;
[0040]最后,在对一组光纤体150进行共同使用时,将中连接管310贯穿中导电柱210外侧,并将其一侧的环状凸块卡接于一侧连接管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芯可分离式紧套光纤,包括光纤机构(100)、连接机构(300)和导电机构(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机构(100)之间通过内侧中部的连接机构(300)连接,且连接机构(300)包括的一组侧连接管(320)之间活动连接有中连接管(310);所述连接机构(300)中部贯穿有导电机构(200),且导电机构(200)端部与光纤机构(100)内部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芯可分离式紧套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机构(200)包括呈中心对称的一组侧导电柱(220),且侧导电柱(220)之间通过中导电柱(210)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芯可分离式紧套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导电柱(210)两侧的侧导电柱(220)均呈分离的一组设置,且侧导电柱(220)之间套接有调节管(230),调节管(230)前后中部呈对外的凸起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芯可分离式紧套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连接管(310)端部呈对外的环状凸块设置,且环状凸块阻尼连接于侧连接管(320)内边缘的环状槽内,中连接管(310)、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翌东邱伟丰周吉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裕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