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751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装置。它解决了现有定子转子驱动稳定性差并且不具备对转子进行防尘防水保护等技术问题。本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包括外壳,轴承固定部,连接于外壳顶部并凸出于外壳顶部;转筒,内置于外壳内,并且转筒靠近外壳顶部的一端伸入于轴承固定部中;轴承,设置于轴承固定部和转筒伸入至轴承固定部中的一端之间,轴承使得转筒轴心线和光轴重合,并且使得转筒可相对外壳旋转以及转筒轴向相对外壳固定;遮挡部,连接于轴承固定部上并且遮挡于转筒伸入轴承固定部中的一端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提高驱动同心度。遮挡部起到防尘防水等等目的,可以延长轴承使用寿命。延长轴承使用寿命。延长轴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摄像马达
,尤其涉及一种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摄像装置其一般会应用到摄像马达,摄像马达其都具有对焦功能。现有摄像马达其结构包括承载透镜的承载框,承载框在光轴轴向的移动采用电磁驱动方式,这种方式的对焦其对焦行程短。有专利技术人对此进行了改进,利用定子和转子的配合驱动承载框在光轴轴向的对焦(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1595429B),这种方式其增大了对焦行程,这种方式的原理如下:定子驱动转子旋转,定子设于底座或者外壳,转子设于承载框,两者采用螺纹连接以驱动承载框在光轴轴向的对焦,虽然具有如上的优点,但是,这种方式马达其由于螺旋传动会导致转子裸露于外壳外,影响转子寿命。
[0003]其次,转子和光轴的同心度较差,影响最终摄像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6]本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包括外壳;
[0007]轴承固定部,连接于外壳顶部并凸出于外壳顶部,轴承固定部呈圆环状并且轴承固定部的轴心线和光轴重合;
[0008]转筒,内置于外壳内,并且转筒靠近外壳顶部的一端伸入于轴承固定部中;
[0009]轴承,设置于轴承固定部和转筒伸入至轴承固定部中的一端之间,轴承使得转筒轴心线和光轴重合,并且使得转筒可相对外壳旋转以及转筒轴向相对外壳固定;
[0010]遮挡部,连接于轴承固定部上,并且遮挡部越过轴承遮挡于转筒伸入轴承固定部中的一端外侧,遮挡部呈圆环状。
[0011]在上述的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中,所述轴承固定部内壁设有内轴承固定台阶。
[0012]在上述的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中,所述转筒伸入至轴承固定部中的一端外壁设有外轴承固定台阶,所述的内轴承固定台阶和外轴承固定台阶合围形成轴承容纳环形空间,所述轴承位于轴承容纳环形空间中。
[0013]在上述的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中,所述轴承为滚珠轴承,该轴承的内圈固定于外轴承固定台阶,该轴承的外圈固定于内轴承固定台阶。
[0014]在上述的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中,所述轴承固定部包括与外壳顶部垂直连接的第一圆环部,在第一圆环部的顶端连接有与第一圆环部垂直连接的第二圆环
部,所述第二圆环部内径小于第一圆环部内径,所述第一圆环部和第二圆环部内侧形成内轴承固定台阶。
[0015]在上述的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中,所述遮挡部包括与第二圆环部垂直连接的第三圆环部,所述第三圆环部内径小于第二圆环部内径,在第三圆环部内侧连接有与第三圆环部垂直连接的第四圆环部,所述第四圆环部内径小于第三圆环部的内径。
[0016]在上述的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中,所述第二圆环部和第四圆环部平行分布。
[0017]在上述的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中,第四圆环部位于第二圆环部的内侧上方。第四圆环部的内径小于转筒内径。
[001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有所述的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
[001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具有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002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具有所述的摄像装置。
[0021]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2]轴承固定部可以用于固定与转筒连接的轴承,使得转筒组装更加简单,轴承还使得转筒(属于转子一部分)绕光轴旋转,以及使得转筒轴向相对外壳固定,这种方式其可以大幅降低对焦驱动力,以使得定子绕组成本降低以及定子安装于外壳中的空间占用面积大幅缩小,在保证对焦驱动力的情况下使得最终的透镜驱动装置径向尺寸更小,以及使得透镜驱动装置在光轴轴向的尺寸进一步缩小。
[0023]遮挡部起到防尘防水等等目的,可以延长轴承使用寿命,确保了马达对焦稳定性。
[0024]轴承固定部和轴承的配合使得转筒轴心线和光轴重合,以确保最终的透镜同心度,提高了摄像品质。
[0025]转筒可旋转并且轴向相对固定,这种方式可以使得转子轴向位置始终处于一个轴向位置上饶光轴旋转,此时定子线圈组件则只要在转子周向提供电磁力即可驱动转子绕光轴运动,由于转子安装于转筒上,可以确保定子线圈组件和转子产生的驱动力驱动转筒绕光轴运动,在满足驱动的情况下可以大幅缩小定子和转子在光轴轴向的长度,大幅降低了转子和定子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透镜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中是图1沿线B

B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中是本技术提供的透镜驱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透镜驱动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透镜驱动装置外壳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透镜驱动装置转筒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摄像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3]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0034]图9是图1中的C

C沿线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是本技术提供的磁轭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1是本技术提供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底座1、转筒2、内螺纹20、外轴承固定台阶21、伸缩镜筒3、外螺纹30、约束机构4、前约束孔40、约束光杆41、约束加强环42、内环凹槽420、后约束孔43、子约束通孔430、外壳5、轴承固定部50、内轴承固定台阶500、遮挡部51、轴承6、转子磁轭70、翻折边71、磁极配合缺口72、定子磁轭80、线圈槽81、底座固定板82、内翻折边83、外翻折边84。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是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9]实施例一
[0040]透镜驱动装置包括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以及连续变焦驱动磁轭组。具体地,如图4和图9

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驱动磁轭组位于底座1和外壳5形成的腔室内,所述磁轭组包括转子磁轭70和定子磁轭80。
[0041]转筒2内置于所述腔室内并且轴向一端与外壳5旋转连接,转筒2的轴向另一端向底座1侧延长并且呈自由状;
[0042]转筒其轴向相对于底座固定并可以旋转,在这种前提下转筒其长度大幅缩短,同时,转子磁轭和定子磁轭在光轴轴向的长度大幅缩短,这种设计其可以减小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轴向长度,也就可以被应用于更加薄或者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连接机构还包括:轴承固定部,连接于外壳顶部并凸出于外壳顶部,轴承固定部呈圆环状并且轴承固定部的轴心线和光轴重合;转筒,内置于外壳内,并且转筒靠近外壳顶部的一端伸入于轴承固定部中;轴承,设置于轴承固定部和转筒伸入至轴承固定部中的一端之间,轴承使得转筒轴心线和光轴重合,并且使得转筒可相对外壳旋转以及转筒轴向相对外壳固定;遮挡部,连接于轴承固定部上,并且遮挡部越过轴承遮挡于转筒伸入轴承固定部中的一端外侧,遮挡部呈圆环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固定部内壁设有内轴承固定台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伸入至轴承固定部中的一端外壁设有外轴承固定台阶,所述的内轴承固定台阶和外轴承固定台阶合围形成轴承容纳环形空间,所述轴承位于轴承容纳环形空间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变焦驱动转子和外壳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滚珠轴承,该轴承的内圈固定于外轴承固定台阶,该轴承的外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在伟
申请(专利权)人: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