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童勇骏专利>正文

神经根拉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7380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神经根拉钩,包括依次连接的握持部、连接部和施力部,所述施力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克氏针的容纳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神经根拉钩能够减少神经根拉钩发生移位的概率,降低神经损伤风险。伤风险。伤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神经根拉钩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神经根拉钩。

技术介绍

[0002]腰椎间盘突出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对于压迫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过程,椎间盘结构需要暴露出来,从而就需要将手术路程上的神经根从视野中向中央硬膜囊牵开,以获得足够的视野进行手术操作。神经根拉钩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手术过程中神经根和硬囊膜的有效牵拉。
[0003]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助手医生站立在主刀医生的对侧,将神经根牵向身体中央,以暴露椎间盘和椎间隙结构。但是现有的神经根拉钩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4]1、一般腰椎手术切口较深,对处于身体对侧进行神经根牵拉的助手医生来说视野并不友好,导致助手医生无法直接观察椎管内的操作,从而通常无法确定神经根拉钩是否发生移位至未处于正确的保护神经根的位置,从而需要主刀医生在手术操作时进行反复确认;
[0005]2、椎间隙处理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而因为神经根特性,牵拉神经根过程中需要非常轻柔的操作,以避免损伤神经。助手医生使用神经根拉钩时力量不能过大,但是为了维持神经根拉钩位置,使用的力量又不能过小。在没有外界辅助情况下,助手医生很难长时间以接近相同的力量进行神经根牵拉。一旦助手医生维持神经根拉钩位置的手部在手术过程中稍微放松,就可能会出现神经根拉钩移位的情况,从而增加神经损伤风险,导致神经根拉钩的操作难度较大;
[0006]3、即便助手医生经过良好的训练,能够保持基本均匀一致的拉力,但是操作器械在手术过程中难免会反复触碰神经根拉钩,从而导致神经根拉钩发生移位,而助手医生又并无法确定神经根拉钩是否发生移位至未处于正确的保护神经根的位置,导致神经容易发生损伤。
[0007]因此,基于以上技术问题,现有的神经根拉钩亟待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神经根拉钩,该神经根拉钩能够减少神经根拉钩发生移位的概率,降低神经损伤风险。
[0009]本技术提供一种神经根拉钩,包括依次连接的握持部、连接部和施力部,所述施力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克氏针的容纳腔。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过程中,将克氏针扎入腰椎的后方进行固定,而施力部与克氏针套接,从而使得施力部也得以固定在腰椎的后方。此时,当施力部的位置经过主刀医生确认无误后,即便助手医生稍微放松,施力部的位置也不会出现移位。同时,操作器械触碰施力部也不会导致施力部发生移位。因此,神经根拉钩发生移位的概率得以降低,自然神经损伤风险也得以降低。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腔贯穿施力部。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腔贯穿施力部,从而使得克氏针的两端均能够从容纳腔的两端穿出,便于人们施力于克氏针的一端以将克氏针扎入腰椎的后方进行固定。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腔位于施力部的外侧。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腔位于施力部的外侧,从而克氏针也位于施力部的外侧。施力部的内侧与神经根直接接触,从而能够减少克氏针与神经根直接接触,从而减少神经损伤的风险。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持部包括依次连接的主体段、第一连接段和扩充段,所述主体段和扩充段间隔设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主体段和扩充段抵接的情况,在握持握持部时,主体段和扩充段间隔设置,增加握持部整体的体积,从而能够增加握持部的手部把持力,提升神经根拉钩的稳定性,对抗器械撞击造成的神经根拉钩移位等风险。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段和扩充段之间的距离从靠近连接部的一端往远离连接部的一端逐渐变大。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主体段和扩充段之间的距离从靠近连接部的一端往远离连接部的一端逐渐变小,则在握持握持部时,握持部容易发生脱离。而主体段和扩充段之间的距离从靠近连接部的一端往远离连接部的一端逐渐变大,即便握持部发生脱离,连接部也随着握持部的脱离而处于被握持状态,从而使得神经根拉钩仍处于被握持状态,避免神经根脱落,从而减少神经损伤风险。
[001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段和扩充段之间形成空隙。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握持部的重量,实现神经根拉钩轻量化,减少人们操作神经根拉钩的负载,从而便于人们更容易操作神经根拉钩。
[002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持部还包括第二连接段,所述主体段、第一连接段、扩充段和第二连接段依次首尾相连。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未设置第二连接段,人们在握持主体段和扩充段时,主体段和扩充段会在人们施力下容易发生弯折以相互靠近,从而影响握持部的结构稳定性。而第二连接段的设置,使得主体段和扩充段会在人们施力下受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的支撑,从而维持握持部的结构稳定性。
[002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段和第一连接段连接处。
[002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神经根拉钩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施力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部和施力部之间形成夹角α,90
°
<α<180
°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神经根移动至即将从施力部脱落时,限位部的设置起到对神经根移动的限位作用,从而减少神经根从施力部脱落的情况,从而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
[002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平滑连接于施力部的内侧。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是限位部凸出连接于施力部的内侧,则神经根在施力部的内侧移动时容易与限位部发生摩擦,从而容易导致神经损伤。而限位部平滑连接于施力部的内侧,使得神经根在施力部的内侧移动时不易与限位部发生摩擦,从而减少神经损
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图。
[0032]附图标记:100、握持部;110、主体段;120、第一连接段;130、扩充段;140、第二连接段;200、连接部;300、施力部;310、容纳腔;400、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根拉钩,包括依次连接的握持部(100)、连接部(200)和施力部(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300)远离连接部(20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克氏针的容纳腔(3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根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310)贯穿施力部(3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根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310)位于施力部(300)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根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100)包括依次连接的主体段(110)、第一连接段(120)和扩充段(130),所述主体段(110)和扩充段(130)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神经根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段(110)和扩充段(130)之间的距离从靠近连接部(200)的一端往远离连接部(200)的一端逐渐变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神经根拉钩,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勇骏赵新华杨永竑
申请(专利权)人:童勇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