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无铁芯绕组的纺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7294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无铁芯绕组的纺纱装置。该装置包括机壳、前轴承座、后轴承座、无铁芯绕组、电机轴、轴承和纺纱杯;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分别固定在机壳两端,多个轴承分别位于前轴承座、后轴承座内并且套设在电机轴外壁,电机轴一端与纺纱杯固定连接;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都设置有多个散热挂线筋,无铁芯绕组为线圈自身缠绕,并且无铁芯绕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的散热挂线筋上;电机轴固定设置有永磁体,永磁体与无铁芯绕组的驱动磁路位置相对应。该装置通过设置不需要硅钢片的无铁芯绕组驱动永磁体的方式驱动纺纱杯转动,减少整个装置的体积,降低装置成本。降低装置成本。降低装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无铁芯绕组的纺纱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纺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无铁芯绕组的纺纱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纺纱杯又称转杯,是纺纱纤维凝聚加捻的元件。纺纱杯形状呈空腔薄壁截头圆锥体,杯内斜面最大内径处构成凝聚槽。到达杯壁斜面的纤维,在杯壁很高表面速度产生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内壁斜面平行排列滑向凝聚槽,叠合成环形凝聚须条;转杯带着凝聚须条及同其相连的径向纱臂一起高速回转,实现加捻和纺纱。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7304785B,公开日:20190507)公开了纺纱杯轴、用于主动磁支承的轴承装置和纺纱杯驱动装置,纺纱杯驱动装置包括这种轴承装置和这种纺纱杯轴的。轴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借助电子控制系统被影响的用于纺纱杯轴的径向主动磁轴承。轴承装置的特点是,轴承装置具有可借助这个或另一个电子控制系统被影响的用于纺纱杯轴的轴向主动磁轴承。
[0004]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传统的纺纱装置中的电机定子采用线圈缠绕在硅钢片的凹槽内的形式;而此种方式中硅钢片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增加了整个纺纱装置的体积,也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无铁芯绕组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机壳(1)、前轴承座(2)、后轴承座(3)、无铁芯绕组(4)、电机轴(5)、轴承(6)和纺纱杯(7);前轴承座(2)和后轴承座(3)分别固定在机壳(1)两端,多个轴承(6)分别位于前轴承座(2)、后轴承座(3)内并且套设在电机轴(5)外壁,电机轴(5)一端与纺纱杯(7)固定连接;前轴承座(2)和后轴承座(3)都设置有多个散热挂线筋(8),无铁芯绕组(4)为线圈自身缠绕,并且无铁芯绕组(4)两端分别固定在前轴承座(2)和后轴承座(3)的散热挂线筋(8)上;电机轴(5)固定设置有永磁体(51),永磁体(51)与无铁芯绕组(4)的驱动磁路位置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采用无铁芯绕组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挂线筋(8)设置有挂线勾(81),前轴承座(2)和后轴承座(3)的挂线勾(81)都为向外侧弯曲的弯钩状,无铁芯绕组(4)两端分别固定勾连在前轴承座(2)和后轴承座(3)的挂线勾(8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采用无铁芯绕组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无铁芯绕组(4)按照星形方式自身缠绕。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采用无铁芯绕组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轴承座(2)的多个散热挂线筋(8)和后轴承座(3)的多个散热挂线筋(8)都沿着圆周形状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采用无铁芯绕组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后轴承座(3)设置有轴向贯穿并且与外部相连通的出线口(31),出线口(31)用于无铁芯绕组(4)的线圈接头延伸至后轴承座(3)外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采用无铁芯绕组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轴承座(2)通过其外壁与机壳(1)内孔过盈配合固定至机壳(1)一端,后轴承座(3)通过其外壁与机壳(1)内孔过盈配合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军钟仁志
申请(专利权)人:鑫磊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