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料面有效风量的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686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40
一种烧结料面有效风量的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通风装置(1)、多功能测试仪(2);所述通风装置(1)设置在烧结机台车上,且通风装置(1)的下端伸入烧结机台车上的烧结料面下方;所述多功能测试仪(2)设置在通风装置(1)外侧;多功能测试仪(2)上还设有测试探头(201);所述测试探头(201)伸入通风装置(1)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直接准确地测量烧结料面各个区域的有效风量,根据所测得的有效风量进而指导烧结烟气循环率的计算,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依赖于软测量来实现烧结风量的控制而存在的技术问题。烧结风量的控制而存在的技术问题。烧结风量的控制而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结料面有效风量的测试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烧结烟气循环工艺,具体涉及一种烧结料面有效风量的测试系统,属于烧结生产


技术介绍

[0002]烧结烟气循环工艺是有选择性的将部分烧结烟气返回点火器后的烧结机台车上部的密封罩中循环使用的一种烧结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回收烧结烟气中的显热和潜热、提高烧结热利用率,降低燃料配比,提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尘的处理浓度,减少烟气处理量,降低脱硫脱硝系统投资及运行成本,最终实现节能减排。国内外已有多家钢铁公司在烧结机上采用烟气循环技术,从系统的运行情况来看,烟气循环的风量平衡控制为该技术的关键性环节。
[0003]由于烧结机运行过程中通常存在诸如台车漏风、风箱及其支管漏风、双层卸灰阀漏风、烟道漏风、电除尘器漏风等,烧结烟气量要明显高于烧结机台车面的有效进风量,采用烟气循环工艺时应选取适宜的烟气循环率。当烟气循环率过高时,会导致循环至台车上部密封罩中的烟气量过多,烟气无法被全部有效利用,由密封罩外溢,从而影响烧结生产环境;当烟气循环率过低时,则节能减排效果有限。
[0004]在现有技术中,烧结烟气循环率是基于假设的烧结机系统漏风率再经风量平衡估算而来,该方法的可靠性依赖于烧结机漏风率的准确性。实际生产中,由于烧结系统的庞大性、复杂性、以及设备新老程度的不同性,不同烧结机的系统漏风率差异很大,低的有20%,高的则达60%。如图3所示,烧结总风量Q

可由皮托管在烟道内测试所得,若能测得料面有效风量Q
有效
,即可由Q/>总

Q
有效
计算出Q

。测试风量的主要方法有皮托管法和风速仪法,其中皮托管法适用于管道内测量风速,而烧结台车料面为敞开式的广域空间,因此不能由皮托管测得Q
有效
;风速仪法主要原理是探头设定了一个恒定的温度,空气流过探头后会带走热量,这时探头会被加热至设定温度,此过程中会有电信号被仪器收集,并依此换算出风速。但是烧结料面进风除了垂直进风外还有横风或侧风,风速仪并不能准确反映料面进风量。另外,烧结料面温度高且不同位置温度波动大,一方面风速仪不能置于料面表层进行测试,另一方面料面辐射热对风速仪探头反馈的信号干扰大。因此,目前的测量仪器并不能准确测得料面有效风量Q
有效

[0005]此外,烧结时随着物料焙烧过程的进行,长度方向料层透气性逐渐变好,即穿过料层的有效风量逐渐增大。为了保证长度方向烧结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烟气循环罩内的供风量应与需求量相一致,为此需在循环烟气的分配器和烟气循环罩之间的多个支管上增设调节阀。但是实际生产中又缺乏支管调节阀开度大小的依据,只有在局部烟气外溢时关小其相应位置的支管调节阀开度,属于模糊的人为定性调整。若能准确的测试出烧结料面各位置的有效进风量,则可为支管调节阀提供精确的调整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测量仪器无法准确测量烧结料面有效风量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烧结料面有效风量的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通风装置和多功能测试仪。所述通风装置设置在烧结机台车上,且下端伸入烧结料面下方。所述多功能测试仪上设有测试探头,测试探头伸入通风装置内,进而测得通风装置所在料面位置的有效进风量。本技术通过将通风装置的下端伸入烧结料面下方,进而在通风装置内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从而能够通过多功能测试仪的测试探头准确测得相应位置处烧结料面的有效风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根据烧结料面的有效风量进而得到烧结烟气循环率。
[000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烧结料面有效风量的测试系统。
[0008]一种烧结料面有效风量的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通风装置、多功能测试仪。所述通风装置设置在烧结机台车上,且通风装置的下端伸入烧结机台车上的烧结料面下方。所述多功能测试仪设置在通风装置外侧。多功能测试仪上还设有测试探头。所述测试探头伸入通风装置内。
[0009]在本技术中,所述通风装置的侧壁上设有测孔。多功能测试仪上的测试探头通过所述测孔伸入通风装置内。优选,所述测试探头垂直于通风装置设置。
[0010]优选的是,所述测试探头包括第一测试探头和第二测试探头。所述测孔包括第一测孔和第二测孔。所述第一测试探头通过第一测孔垂直伸入通风装置内。所述第二测试探头通过第二测孔垂直伸入通风装置内。
[0011]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测试探头、第二测试探头、第一测孔、第二测孔均设置在通风装置的同一横截面上。所述横截面为通风装置内的测定断面。
[0012]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测试探头和第二测试探头两者在通风装置内的部分互相垂直设置。
[0013]在本技术中,所述测定断面设置在通风装置内靠近烧结料面的一端。优选,所述测定断面与通风装置顶端的距离大于1/2通风装置的高度,且测定断面位于烧结料面的上方。
[0014]优选的是,第一测试探头与第一测孔的连接处及第二测试探头与第二测孔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装置。
[0015]在本技术中,所述通风装置的下端面为锯齿状结构。优选,所述通风装置垂直于烧结机台车上的烧结料面设置。
[0016]在本技术中,所述通风装置的下端伸入烧结料面下方的厚度d为10~50mm,优选为20~40mm。
[0017]优选的是,所述通风装置为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的半径R>50mm。通风管道的高度H为通风管道半径R的15~25倍,优选为18~22倍。
[0018]基于现有技术中烧结料面的有效进风量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烧结料面有效风量的测试系统。所述测试系统包括通风装置(优选为通风管道)和多功能测试仪。所述通风装置设置在烧结机台车上,且通风装置的下端伸入烧结机台车上的烧结料面下方。通风装置的侧壁上设有测孔,多功能测试仪的测试探头通过所述测孔伸入通风装置内,进而能够准确测量通风装置所在位置烧结料面的有效进风量。
[0019]烧结台车料面通常为敞开式的广域空间,因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皮托管法测风速
并不适用。如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风速仪法进行测量,同样会由于烧结料面存在垂直进风以外的横风或侧风等多个方向的风流而使得风速仪无法准确反映出料面进风量;此外,由于烧结料面表层温度高且不同位置温度波动大,而风速仪法实质上是热交换过程中电信号的收集进而换算为风速,因此,料面辐射热可能对风速仪探头反馈的信号干扰较大。基于此,本技术中强调将通风装置的下端伸入烧结料面下方,即本技术方案要求通风装置的底端部分全部埋入烧结料面,通风装置优选为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细长,进而能够在通风装置内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减少或避免通风装置内发生漏风的情况,从而使得多功能测试仪对相应位置有效风量的测量更准确。需要说明的是,按照烧结台车料面风速计算,所述通风装置的沿程阻力损失小于1Pa,产生的边缘效应和增加的气流阻力对测量值的影响远小于气流不稳对测量值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结料面有效风量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通风装置(1)、多功能测试仪(2);所述通风装置(1)设置在烧结机台车上,且通风装置(1)的下端伸入烧结机台车上的烧结料面下方;所述多功能测试仪(2)设置在通风装置(1)外侧;多功能测试仪(2)上还设有测试探头(201);所述测试探头(201)伸入通风装置(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1)的侧壁上设有测孔(101);多功能测试仪(2)上的测试探头(201)通过所述测孔(101)伸入通风装置(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探头(201)垂直于通风装置(1)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探头(201)包括第一测试探头(201a)和第二测试探头(201b);所述测孔(101)包括第一测孔(101a)和第二测孔(101b);所述第一测试探头(201a)通过第一测孔(101a)垂直伸入通风装置(1)内;所述第二测试探头(201b)通过第二测孔(101b)垂直伸入通风装置(1)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探头(201a)、第二测试探头(201b)、第一测孔(101a)、第二测孔(101b)均设置在通风装置(1)的同一横截面上;所述横截面为通风装置(1)内的测定断面(3)。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探头(201a)和第二测试探头(201b)两者在通风装置(1)内的部分互相垂直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探头(201a)和第二测试探头(201b)两者在通风装置(1)内的部分互相垂直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定断面(3)设置在通风装置(1)内靠近烧结料面的一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定断面(3)与通风装置(1)顶端的距离大于1/2通风装置(1)的高度,且测定断面(3)位于烧结料面的上方。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测试探头(201a)与第一测孔(101a)的连接处及第二测试探头(201b)与第二测孔(101b)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装置(4)。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测试探头(201a)与第一测孔(101a)的连接处及第二测试探头(201b)与第二测孔(101b)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装置(4)。12.根据权利要求5

7、9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测试探头(201a) 与第一测孔(101a)的连接处及第二测试探头(201b)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才刘臣师本敬胡兵郑富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