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氧化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683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臭氧氧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和臭氧回用单元,罐体内部自上至下依次连接有臭氧催化剂填料层、臭氧进气管和进水管道,罐体上部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位于臭氧催化剂填料层的上方,臭氧进气管上设置有臭氧曝气头,臭氧回用单元包括臭氧回用管和循环进气口,循环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水管道上,臭氧回用管的一端和循环进气口相连通,另一端和罐体顶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臭氧利用率。氧利用率。氧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氧氧化废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是指一种臭氧氧化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对难降解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等废水进行处理时,一般会在废水处理工艺末端采用臭氧氧化工艺,以对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进行深度高级氧化处理,从而使得处理后的水质的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生化耗氧量)和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耗氧量)指标达到水质达标排放标准。臭氧氧化工艺以其氧化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等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臭氧氧化装置往往存在臭氧利用率低的问题,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废水处理效率,而且也造成臭氧浪费,同时增加了能耗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臭氧氧化装置臭氧利用率低的缺陷。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臭氧氧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和臭氧回用单元,所述罐体内部自上至下依次连接有臭氧催化剂填料层、臭氧进气管和进水管道,所述罐体上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臭氧催化剂填料层的上方,所述臭氧进气管上设置有臭氧曝气头,所述臭氧回用单元包括臭氧回用管和循环进气口,所述循环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水管道上,述臭氧回用管的一端和所述循环进气口相连通,另一端和所述罐体顶部相连通。
[000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道包括进水主管,所述进水主管上连接有多个进水支管,所述进水主管和进水支管上均设置有多个位于罐体内部的废水出口,所述进水主管上设置有废水进口,所述循环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水主管上。
[000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臭氧进气管上设置有多个臭氧曝气头,多个所述臭氧曝气头呈阵列式分布。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罐体内部还连接有出水堰,所述出水堰位于所述臭氧催化剂填料层的上方,所述出水堰和所述出水口相连接。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堰包括横向堰槽和纵向堰槽,所述横向堰槽和纵向堰槽相连通。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处连接有U型水封管。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通过倒U形管和臭氧发生器相连接,所述倒U形管的顶部高于所述出水口的高度。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罐体内还连接有导流填料层,所述导流填料层位于所述臭氧催化剂填料层上方,所述导流填料层内填充有抗氧化小球。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罐体内部自下至上连接有第一格栅支架、第二格栅支架和第三格栅支架,所述第一格栅支架和第二格栅支架之间填充有臭氧催化剂而
形成所述臭氧催化剂填料层,所述第二格栅支架和第三格栅支架之间填充有抗氧化小球而形成所述导流填料层。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罐体顶部还通过尾气排出管连接有尾气破坏装置。
[001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本技术所述的臭氧氧化废水处理装置,能够有效提升臭氧利用率,相较于现有的臭氧氧化装置,可以将臭氧氧化效率提高至50%以上,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且在同等水质条件下,可节省降低单位能耗50%以上,从而有效降低了废水处理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臭氧氧化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A

A处的剖视图;
[0019]图3是图1中B

B处的剖视图;
[0020]图4是图1中C

C处的剖视图
[0021]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臭氧发生器;2、罐体;21、出水口;3、臭氧催化剂填料层;4、臭氧进气管;41、臭氧曝气头;42、进气主管;43、第一进气支管;44、第二进气支管;5、进水管道;51、循环进气口;52、进水主管;53、进水支管;54、废水出口;55、废水进口;6、臭氧回用管;61、臭氧回用集气管;62、臭氧回用进气管;7、臭氧收集装置;8、出水堰;81、横向堰槽;82、纵向堰槽;9、U型水封管;10、倒U形管;11、导流填料层;12、第一格栅支架;13、第二格栅支架;14、第三格栅支架;15、尾气排出管;16、尾气破坏装置;17、呼吸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3]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公开了一种臭氧氧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2和和臭氧回用单元,罐体2内部自上至下依次连接有臭氧催化剂填料层3、臭氧进气管4和进水管道5,罐体2上部设置有出水口21,出水口21位于臭氧催化剂填料层3的上方,臭氧进气管4上设置有臭氧曝气头41;
[0024]臭氧回用单元包括臭氧回用管6和循环进气口51,循环进气口51设置在进水管道5上,臭氧回用管6的一端和循环进气口51相连通,另一端和罐体2的顶部相连通。
[0025]废水自进水管道5进入罐体2内部,臭氧进入臭氧进气管4,并经由臭氧曝气头41细化成微小气泡后排出至罐体2内部,臭氧气泡与进入罐体2中的废水充分混合并溶于废水中,随着罐体2内液位的上升,溶有臭氧的废水进入臭氧催化剂填料层3,臭氧催化剂填料层3能催化废水中溶解臭氧的自分解,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从而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净化后的水最终经由上方的出水口21排出;罐体2中残留的臭氧则经罐体2顶部臭氧回用管6进入循环进气口51,从而由循环进气口51进入进水管道5中得以再次利用。
[0026]上述结构,通过将多余未利用的臭氧通过臭氧回用管6与进水管道5相连,可以使得多余臭氧与进水混合而得以再利用,从而提高了臭氧的利用效率。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臭氧回用管6包括臭氧回用集气管61和臭氧回用进气管62,臭氧回用集气管61的一端和罐体2顶部相连通,另一端和臭氧收集装置7的进气端相连接,臭氧收集装置7的出气端则通过臭氧回用进气管62和循环进气口51相连通。上述臭氧收集装置7可以是气体泵。
[002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参阅图2,进水管道5包括进水主管52,进水主管52上连接有多个进水支管53,进水主管52和进水支管53相连通,进水主管52和进水支管53上均设置有多个位于罐体2内部的废水出口54,进水主管52上设置有废水进口55,循环进气口51设置在进水主管52上。上述结构通过多个进水支管53和多个废水出口54的设置,使得废水经废水进口55进入进水主管52,并分流至各进水支管53,并由多个不同位置的废水出口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氧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和臭氧回用单元,所述罐体内部自上至下依次连接有臭氧催化剂填料层、臭氧进气管和进水管道,所述罐体上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臭氧催化剂填料层的上方,所述臭氧进气管上设置有臭氧曝气头,所述臭氧回用单元包括臭氧回用管和循环进气口,所述循环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水管道上,所述臭氧回用管的一端和所述循环进气口相连通,另一端和所述罐体顶部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氧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包括进水主管,所述进水主管上连接有多个进水支管,所述进水主管和进水支管上均设置有多个位于罐体内部的废水出口,所述进水主管上设置有废水进口,所述循环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水主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氧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进气管上设置有多个臭氧曝气头,多个所述臭氧曝气头呈阵列式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氧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部还连接有出水堰,所述出水堰位于所述臭氧催化剂填料层的上方,所述出水堰和所述出水口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兆红陈素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玖润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