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气浮转盘过滤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682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共聚气浮转盘过滤净化系统,包括气浮分离池、混凝反应池和滤池,气浮分离池位于混凝反应池和滤池之间,混凝反应池内添加有混凝药剂,混凝反应池上设置有原水进口和混凝出口,混凝出口和气浮分离池相连通,气浮分离池和滤池相连通,滤池内设置有过滤转盘,滤池上设置有清液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能够有效提升水质净化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水质净化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水质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聚气浮转盘过滤净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质净化
,尤其是指一种共聚气浮转盘过滤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湖泊、水库及河道水体负荷了超量的氮、磷和其他有机污染物,使得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严重,致使水体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水华现象,所谓藻类水华现象是指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生态现象,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而大量繁殖,从而使得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近年来,安徽巢湖、云南滇池和江苏太湖等地每年均都有不同程度的藻类水华发生,如不及时处理,则会对周边环境、饮用水安全和局部水体水质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发生“湖泛”现象,所谓“湖泛”是指蓝藻与发酵上浮的淤泥相混合,在厌氧状态下分解造成水质发黑发臭的现象。
[0003]为避免水体富营氧化现象,一般会采用以下处理方式:先将藻类打捞上岸,再直接采用物理浮选方式将藻类和浮渣悬浮物从水中分离,分离后的清水则可进行再利用。但是该方式的分离净化效果不佳,从而影响出水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水体净化效果不佳的缺陷。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共聚气浮转盘过滤净化系统,包括气浮分离池、混凝反应池和滤池,所述气浮分离池位于混凝反应池和滤池之间,所述混凝反应池内添加有混凝药剂,所述混凝反应池上设置有原水进口和混凝出口,所述混凝出口和所述气浮分离池相连通,所述气浮分离池和所述滤池相连通,所述滤池内设置有过滤转盘,所述滤池上设置有清液出口。
[000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气浮分离池内设置有分离隔板,所述分离隔板将所述气浮分离池分隔为气浮清水区和气浮分离区,所述分离隔板上设置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和所述气浮清水区相连通,所述气浮清水区和所述滤池相连通,所述气浮分离区和所述混凝出口相连通,所述气浮分离区的上部连接有刮渣装置,所述气浮分离区下部连接有溶气释放装置和稳流板,所述稳流板位于所述溶气释放装置的一侧,所述稳流板自气浮分离池的底部向上延伸。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管伸入所述气浮分离区内,所述稳流板设置在所述集水管的进水口和溶气释放装置之间。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溶气释放装置包括溶气设备,所述溶气设备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水口和溶气出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气源相连接,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气浮清水区相连通,所述溶气出口连接有溶气释放管,所述溶气释放管位于所述气浮分离区内部。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溶气释放装置还包括回流水泵,所述回流水泵的进水口和所述气浮清水区相连通,所述回流水泵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一进水口相连通。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浮清水区内设置有套筒调节阀,所述套筒调节阀的进水口收集所述气浮清水区中的溢流液体,所述套筒调节阀的出水口和均流布水器相连接,所述均流布水器位于所述滤池内。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转盘连接在中心转筒上,所述过滤转盘的内部和所述中心转筒相连通,所述中心转筒的出水口和所述清液出口相连通。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池上连接有反洗装置以吸附过滤转盘上的杂质。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洗装置包括反洗泵,所述反洗泵的一端和清洗管相连接,另一端和反洗出水管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清洗管上设置有与过滤转盘表面相贴合的吸口。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洗出水管的出水端和所述混凝反应池相连通。
[001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技术所述的共聚气浮转盘过滤净化系统,能够有效提升水质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共聚气浮转盘过滤净化系统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的共聚气浮转盘过滤净化系统的俯视图;
[0020]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2、混凝反应池;21、原水进口;3、气浮分离池;31、分离隔板;32、气浮清水区;33、气浮分离区;34、稳流板;4、滤池;41、清液出口;5、溶气释放装置;51、溶气设备;52、回流水泵;53、气源;54、溶气释放管;6、刮渣装置;7、浮渣槽;8、过滤转盘;9、中心转筒;10、压力表;11、反洗装置;111、反洗泵;112、反洗出水管;12、集水管;13、套筒调节阀;14、均流布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2]参阅图1

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共聚气浮转盘过滤净化系统,该系统包括气浮分离池3、混凝反应池2和滤池4,气浮分离池3位于混凝反应池2和滤池4之间,混凝反应池2内添加有混凝药剂,混凝反应池2上设置有原水进口21和混凝出口,混凝出口和气浮分离池3相连通,气浮分离池下部和滤池4相连通;滤池4内设置有过滤转盘8,滤池4上设置有清液出口41。
[0023]气浮分离池3内设置有分离隔板31,分离隔板31将气浮分离池3分隔为气浮清水区32和气浮分离区33,分离隔板31下部设置有集水管12,集水管12和气浮清水区32相连通,气浮清水区32下部和滤池4相连通,气浮分离区33和混凝出口相连通。
[0024]上述结构中,原水(待处理的水体)经原水进口21进入混凝反应池2,在混凝药剂的作用下,原水中混凝形成较大的颗粒絮团,混凝后的液体自混凝出口流入气浮分离池3的气浮分离区33,溶气释放装置5释放出微气泡,微气泡的直径可以为10~100nm之间,该微气泡会捕捉气浮分离区33内部液体中的颗粒絮团并将颗粒絮团托浮至液面以上形成浮渣层,利用刮渣装置6将浮渣层刮除,刮渣后的液体已基本呈清液状态,经刮渣后的液体流入滤池4中,并流经转动的过滤转盘8,液体中的浮渣颗粒物会残留在过滤转盘8表面,从而使得液体在滤池4中得以进一步过滤,避免了气浮分离池3在处理含藻水以及其它悬浮物过程中存在的“跑渣”的弊端,气浮分离区33在刮渣的过程中,会有部分浮渣和部分比重较大的颗粒态固形物从清液中带出,这部分浮渣和颗粒态固形物会在滤池4中得以进一步过滤,从而提高了液体中杂质的去除效率,经过滤转盘8过滤后的液体呈现较好的清液状态,该清液最终由清液出口41流出。
[0025]上述结构的共聚气浮转盘过滤净化系统,通过混凝反应池2、气浮分离池3和滤池4的结合,能够有效过滤水体中的藻类和悬浮污染物,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达到提升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聚气浮转盘过滤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浮分离池、混凝反应池和滤池,所述气浮分离池位于混凝反应池和滤池之间,所述混凝反应池内添加有混凝药剂,所述混凝反应池上设置有原水进口和混凝出口,所述混凝出口和所述气浮分离池相连通,所述气浮分离池和所述滤池相连通,所述滤池内设置有过滤转盘,所述滤池上设置有清液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气浮转盘过滤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气浮分离池内设置有分离隔板,所述分离隔板将所述气浮分离池分隔为气浮清水区和气浮分离区,所述分离隔板上设置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和所述气浮清水区相连通,所述气浮清水区和所述滤池相连通,所述气浮分离区和所述混凝出口相连通,所述气浮分离区的上部连接有刮渣装置,所述气浮分离区下部连接有溶气释放装置和稳流板,所述稳流板位于所述溶气释放装置的一侧,所述稳流板自气浮分离池的底部向上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聚气浮转盘过滤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伸入所述气浮分离区内,所述稳流板设置在所述集水管的进水口和溶气释放装置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聚气浮转盘过滤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释放装置包括溶气设备,所述溶气设备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水口和溶气出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气源相连接,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素均谢兆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玖润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