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用康复理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652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用康复理疗装置,属于医疗康复理疗装置技术领域,该基于人工智能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用康复理疗装置包括:主体机构、按摩机构、辅助机构,通过将患者肩膀放置在一对U形夹臂内,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带动螺纹丝杆转动,由于第一滑块通过导向块在轨迹槽内的移动,限制了第一滑块的旋转角度,使原本第二电机带动螺纹丝杆转动的旋转工作变为移动第一滑块移动的直线工作,当第一滑块移动时带动第一连接杆在弧形槽口内移动,两侧的U形夹臂做反向运动,辅助患者的上半身向侧面转动进行理疗。侧面转动进行理疗。侧面转动进行理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用康复理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康复理疗装置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用康复理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与HLA

B27呈强关联。某些微生物(如克雷白杆菌)与易感者自身组织具有共同抗原,可引发异常免疫应答。是四肢大关节,以及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病范畴;
[0003]对强直性脊柱炎康复训练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训练这种方法使病人患肢恢复正常的自理功能,用训练的方法尽可能的使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康复,达到治疗效果。
[0004]一般的康复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不够智能化,需要患者自己对装置的高度和训练的强度进行调节,从而不能满足患者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用康复理疗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用康复理疗装置,包括:主体机构、按摩机构、辅助机构;
[0008]其中,所述主体机构包括两组支撑组件,任一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和所述第二支撑腿靠近地面的一端均通过调节组件安装有延伸腿,所述延伸腿靠近地面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蹄脚,便于根据地势的高低调节延伸腿的长度,使蹄脚始终与地面接触,保持该装置整体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支撑腿和所述第二支撑腿的另一端之间共同安装有衔接座。
[0009]其中,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之间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靠近所述第二支撑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靠背,所述靠背上开设有安装槽,用于安装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疏通的装置,所述靠背背离所述底座的一面安装有U型架,所述U型架开口处的两侧安装有扶手,设置的U型架转动连接在靠背上,使扶手有向上抬起的能力,所述扶手内部开设有与所述扶手底部相连通的滑槽,所述衔接座滑动连接在所述扶手上的滑槽内,通过衔接座滑动在扶手上滑槽内的位置从而改变靠背与底座之间角度,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
[0010]其中,所述按摩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靠背上安装槽两侧的若干第一轴座以及安装在所述靠背上安装槽内部的一对固定座,两侧若干所述第一轴座之间均转动连接有齿轮柱,一对所述固定座之间通过驱动组件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垂直于所述齿轮柱的延伸方向,且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柱啮合连接,当驱动组件带动齿条移动时,移动的齿条带动啮合
连接在一起的齿轮柱转动,对患者的后背进行疏通按摩。
[0011]其中,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安装在一对第一支撑腿之间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一对第一U型箍,用于固定患者的腿部,保持患者的下半身不动,任一所述第一U型箍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贯穿出所述第一U型箍,且所述螺杆贯穿出所述第一U型箍的一端安装有把手,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同样贯穿出所述第一U型箍,且所述螺杆贯穿出所述第一U型箍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U型箍,通过旋转把手带动螺杆旋转前进,由于螺杆与第二U型箍转动连接,从而保持第二U型箍直线向前移动,可根据患者的腿部情况进行适量的改变第二U型箍的位置。
[0012]其中,为了辅助患者进行上身运动,所述辅助机构还包括安装在靠背两侧的驱动盒,所述驱动盒底部开设有弧形槽口,所述驱动盒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开设有条形槽口,所述第一滑块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下表面垂直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贯穿出第一滑块上的条形槽口,且所述第一连接杆贯穿出条形槽口的一端安装有U形夹臂,两侧的U形夹臂做反向运动,辅助患者的上半身向侧面转动进行理疗。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腿与所述第二支撑腿内部均为空腔结构,且所述延伸腿采用滑动连接的方式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撑腿与所述第二支撑腿内;
[0014]其中,任一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支撑腿上的第二轴座,所述第二轴座内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转动臂,所述转动臂靠近所述延伸腿的一端安装有插销,所述延伸腿上等距开设有若干与所述插销相适配的插孔,所述第二轴座的内壁与所述转动臂之间连接有扭簧。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扶手上的滑槽两侧的内壁上等距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呈钩状,所述衔接座的两侧均安装有滑销,所述滑销滑动连接在所述扶手的滑槽内,且所述滑销可固定在所述凸台上。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分别转动连接在一对固定座内的转轴,一对所述转轴靠近齿轮柱的一端均安装有圆盘,一对所述圆盘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一对所述圆盘远离转轴的一侧均转动安装有衔接臂,所述衔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齿条转动连接在一起;
[0017]其中,所述靠背上的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安装有第一带轮,一侧所述转轴上同轴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在一起。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一对矩形槽口,所述第二U型箍开口处的两侧滑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的一对矩形槽口内。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驱动盒内设置有一对第三轴座,一对所述第三轴座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丝杆,所述螺纹丝杆的一端贯穿出所述第三轴座并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一滑块螺纹连接在螺纹丝杆上;
[0020]其中,所述驱动盒两侧的内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对轨迹槽,所述第一滑块的两侧均一体成形式安装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滑动连接在驱动盒内的轨迹槽中。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二U型箍、底座、靠背以及U型夹臂靠近人体的一侧设置有防尘套,所述防尘套内设置有海绵芯。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靠背内的海绵芯靠近人体的一侧设置有突出于海绵芯表面的凸块,相邻的所述凸块之间形成凹坑,所述凹坑内安装有保健球,所述保健球和海绵芯表面固定连接。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扶手内固定设置有主控制板,所述主控制板上设有中央处理器、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的电源转换模块、显示屏输入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有第一电机驱动模块和第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扶手上安装有触摸式显示面板、电源接口和控制输出端口,所述触摸式显示面板与显示屏输入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接口与电源转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输出端口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输出端口通过导线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性连接。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靠背上设有红外线对射感应器,所述红外线对射感应器用于检测用户的上半身长,所述底座内部设有用于检测底座承受重量的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体重,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的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预存储所述用户参数和对应的理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用康复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机构(1)、按摩机构(2)、辅助机构(3);其中,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两组支撑组件,任一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腿(101)和第二支撑腿(102),所述第一支撑腿(101)和所述第二支撑腿(102)靠近地面的一端均通过调节组件安装有延伸腿(103),所述延伸腿(103)靠近地面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蹄脚(104),所述第一支撑腿(101)和所述第二支撑腿(102)的另一端之间共同安装有衔接座(1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用康复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之间安装有底座(106),所述底座(106)靠近所述第二支撑腿(10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靠背(107),所述靠背(107)上开设有安装槽(1071),所述靠背(107)背离所述底座(106)的一面安装有U型架(108),所述U型架(108)开口处的两侧安装有扶手(109),所述扶手(109)内部开设有与所述扶手(109)底部相连通的滑槽(1091),所述衔接座(105)滑动连接在所述扶手(109)上的滑槽(1091)内;其中,所述按摩机构(2)包括安装在所述靠背(107)上安装槽(1071)两侧的若干第一轴座(201)以及安装在所述靠背(107)上安装槽(1071)内部的一对固定座(202),两侧若干所述第一轴座(201)之间均转动连接有齿轮柱(203),一对所述固定座(202)之间通过驱动组件连接有齿条(204),所述齿条(204)垂直于所述齿轮柱(203)的延伸方向,且所述齿条(204)与所述齿轮柱(203)啮合连接;其中,所述辅助机构(3)包括安装在一对第一支撑腿(101)之间的安装板(301),所述安装板(301)上固定安装有一对第一U型箍(302),任一所述第一U型箍(302)内螺纹连接有螺杆(303),所述螺杆(303)的一端贯穿出所述第一U型箍(302),且所述螺杆(303)贯穿出所述第一U型箍(302)的一端安装有把手(304),所述螺杆(303)的另一端同样贯穿出所述第一U型箍(302),且所述螺杆(303)贯穿出所述第一U型箍(30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U型箍(313);其中,所述辅助机构(3)还包括安装在靠背(107)两侧的驱动盒(305),所述驱动盒(305)底部开设有弧形槽口(3051),所述驱动盒(305)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06),所述第一滑块(306)上开设有条形槽口(3061),所述第一滑块(306)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307),所述第一滑块(306)下表面垂直安装有第一连接杆(308),所述第一连接杆(308)的下端贯穿出第一滑块(306)上的条形槽口(3061),且所述第一连接杆(308)贯穿出条形槽口(3061)的一端安装有U形夹臂(309);所述第一支撑腿(101)与所述第二支撑腿(102)内部均为空腔结构,且所述延伸腿(103)采用滑动连接的方式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撑腿(101)与所述第二支撑腿(102)内;其中,任一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支撑腿(101)上的第二轴座(110),所述第二轴座(110)内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转动臂(111),所述转动臂(111)靠近所述延伸腿(103)的一端安装有插销(112),所述延伸腿(103)上等距开设有若干与所述插销(112)相适配的插孔(1031),所述第二轴座(110)的内壁与所述转动臂(111)之间连接有扭簧(1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用康复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109)上的滑槽(1091)两侧的内壁上等距设置有凸台(114),所述凸台(114)呈钩状,所述衔接座(105)的两侧均安装有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向阳凌光辉彭笑菲毛妮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