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自粘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6383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35
一种耐高温自粘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包括粘层、中层和背层;所述粘层的组分包括聚烯烃弹性体;所述中层的组分包括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背层的组分包括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高密度聚乙烯;一种耐高温自粘保护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按照配比分别配置粘层、中层和背层的原料;根据所述原料按照组分分别进行组合、搅拌和烧熔;将烧熔后的原料通过共挤吹塑的方式挤成薄膜状;将相应的所述薄膜压合成保护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粘保护膜,制备简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粘保护膜在应用到片材受,材堆垛后不黏连,易滑动,保护膜易撕、无残胶。残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自粘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自粘保护膜的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耐高温自粘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保护膜是一种用于保护产品在运输、加工过程中表面不受损伤的一种塑料薄膜,按粘性特性可分为涂胶膜和自粘膜;涂胶膜应用较早,但由于工艺、材料的特性限制,生产过程不环保,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易污染产品表面、撕膜难等问题;而自粘膜采用大分子自粘材料,由共挤一体成型技术制备,更加环保,使用过程中不残胶、易撕。
[0003]自粘保护膜由于起步较晚,有很多技术问题待突破,应用领域受到极大的限制;目前开发的自粘保护膜粘度耐温性能较差,特别是对于某些塑料片材,在一定的温度下贴合后,很难撕下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耐高温自粘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耐高温自粘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包括粘层、中层和背层;所述粘层的组分包括聚烯烃弹性体;所述中层的组分包括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背层的组分包括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高密度聚乙烯。
[0006]所述粘层的组分还包括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
[0007]所述背层的组分还包括低密度聚乙烯。
[0008]所述粘层按照重量份的组份为:聚烯烃弹性体95

100份,丙烯无规共聚树脂0

5份。所述中层按照重量份的组分为: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75

85份、高密度聚乙烯15

25份。所述背层按照重量份的组分为:丙烯无规共聚树脂20

60份、高密度聚乙烯40

60份、低密度聚乙烯0

20份。
[0009]所述粘层按照重量份的组份为:聚烯烃弹性体100份;
[0010]所述中层按照重量份的组分为: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80份、高密度聚乙烯20份;
[0011]所述背层按照重量份的组分为:丙烯无规共聚树脂20份、高密度聚乙烯60份、低密度聚乙烯20份。
[0012]所述粘层按照重量份的组份为:聚烯烃弹性体98份,丙烯无规共聚树脂2份;
[0013]所述中层按照重量份的组分为: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80份、高密度聚乙烯20份;
[0014]所述背层按照重量份的组分为:丙烯无规共聚树脂60份、高密度聚乙烯40份。
[0015]一种耐高温自粘保护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16]按照配比分别配置粘层、中层和背层的原料;
[0017]根据所述原料按照组分分别进行组合、搅拌和烧熔;
[0018]将烧熔后的原料通过共挤吹塑的方式挤成薄膜状;
[0019]将相应的所述薄膜压合成保护膜。
[0020]进一步的,所述烧熔的温度为100

250℃,且所述烧熔的时间为30

100分钟。
[0021]进一步的,所述粘层、中层和背层的厚度比为(5

10):(45

50):(45

50)。
[0022]进一步的,所述将相应的所述薄膜压合成保护膜,包括,
[0023]在50

80℃中在粘层表面压合中层;
[0024]在所述中层的表面压合背层。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自粘保护膜,制备简单,本专利技术的自粘保护膜在应用到片材受,片材堆垛后不黏连,易滑动,保护膜易撕、无残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一种耐高温自粘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包括粘层、中层和背层;所述粘层的组分包括聚烯烃弹性体;所述中层的组分包括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背层的组分包括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高密度聚乙烯。
[002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粘层的组分还包括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
[002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背层的组分还包括低密度聚乙烯。
[003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粘层按照重量份的组份为:聚烯烃弹性体95

100份,丙烯无规共聚树脂0

5份;
[0031]所述中层按照重量份的组分为: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75

85份、高密度聚乙烯15

25份;
[0032]所述背层按照重量份的组分为:丙烯无规共聚树脂20

60份、高密度聚乙烯40

60份、低密度聚乙烯0

20份。
[003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粘层按照重量份的组份为:聚烯烃弹性体100份;
[0034]所述中层按照重量份的组分为: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80份、高密度聚乙烯20份;
[0035]所述背层按照重量份的组分为:丙烯无规共聚树脂20份、高密度聚乙烯60份、低密度聚乙烯20份。
[003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
[0037]所述粘层按照重量份的组份为:聚烯烃弹性体98份,丙烯无规共聚树脂2份;
[0038]所述中层按照重量份的组分为: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80份、高密度聚乙烯20份;
[0039]所述背层按照重量份的组分为:丙烯无规共聚树脂60份、高密度聚乙烯40份。
[0040]一种耐高温自粘保护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1]步骤一:按照配比分别配置粘层、中层和背层的原料;
[0042]具体的,所述粘层按照重量份的组份为:聚烯烃弹性体95

100份,丙烯无规共聚树脂0

5份;
[0043]所述中层按照重量份的组分为: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75

85份、高密度聚乙烯15

25份;
[0044]所述背层按照重量份的组分为:丙烯无规共聚树脂20

60份、高密度聚乙烯40

60份、低密度聚乙烯0

20份,分别进行配料。
[0045]步骤二:根据所述原料按照组分分别进行组合、搅拌和烧熔;
[0046]2.1、将粘层的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并烧熔成熔融状态;
[0047]2.2、将中层的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并烧熔成熔融状态;
[0048]2.3、将背层的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并烧熔成熔融状态;
[0049]步骤三:将烧熔后的原料通过共挤吹塑的方式挤成薄膜状;...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自粘保护膜,其特征在于:耐高温自粘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包括粘层、中层和背层;所述粘层的组分包括聚烯烃弹性体;所述中层的组分包括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高密度聚乙烯;所述背层的组分包括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高密度聚乙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自粘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层的组分还包括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高温自粘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层的组分还包括低密度聚乙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高温自粘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层按照重量份的组份为:聚烯烃弹性体95

100份,丙烯无规共聚树脂0

5份;所述中层按照重量份的组分为: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75

85份、高密度聚乙烯15

25份;所述背层按照重量份的组分为:丙烯无规共聚树脂20

60份、高密度聚乙烯40

60份、低密度聚乙烯0

20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高温自粘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层按照重量份的组份为:聚烯烃弹性体100份;所述中层按照重量份的组分为:聚丙烯无规共聚树脂80份、高密度聚乙烯20份;所述背层按照重量份的组分为:丙烯无规共聚树脂20份、高密度聚乙烯60份、低密度聚乙烯20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彤侯新亮容蓬勃晋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永生运佳宣城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