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注采剖面监测数据分析井间连通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6171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注采剖面监测数据分析井间连通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目标区块注采井组的基本资料,判断注采井各小层的连通情况,并去除其中不连通层位;S2:建立注采井纵向劈分系数,将注水井的注入量和生产井的产量劈分至各连通小层;S3:将注采井各连通小层的劈分液量分别代入灰色关联模型、线性回归模型、以及阻容模型中,得到各模型下的各连通小层注采量的相关系数;S4:确定各不同数学模型下所述相关系数的权重系数;S5:计算综合相关系数;S6:根据所述综合相关系数的大小,判断所述注采井的井间连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井间连通性进行定量描述,对储层连通性进行精准分类,为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供理论依据。供理论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注采剖面监测数据分析井间连通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砂岩油藏注水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注采剖面监测数据分析井间连通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是油田开发的主体技术,取得显著开发效果的同时,也使得大部分油田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阶段,储层经过孔隙流体长期冲刷发育大量优势渗流通道,使得油水关系更加复杂,增强了注水驱替受效的非均质性,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稳油控水、提高注入水利用效率成为油藏注水开发的焦点问题。井间连通性作为储层描述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直接影响油藏的水驱效率,是实现控水增产的前提。
[0003]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注采井间连通程度的识别和描述方法主要有测井法、试井法和示踪剂监测法,但是上述方法均需开展专门的测试,并且测试工作量大、施工成本高、测试周期较长,推广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如何高效准确地识别和描述注采井间连通情况仍是油气田注水开发领域的一大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通过注采剖面监测数据分析井间连通性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注采剖面监测数据分析井间连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目标区块注采井组的基本资料,判断注采井各小层的连通情况,并去除其中不连通层位;S2:建立注采井纵向劈分系数,将注水井的注入量和生产井的产量劈分至各连通小层;S3:将注采井各连通小层的劈分液量分别代入灰色关联模型、线性回归模型、以及阻容模型中,得到在不同数学模型下的各连通小层注采量的相关系数;S4:根据各不同数学模型所考虑的影响因素,确定各不同数学模型下所述相关系数的权重系数;S5:根据所述相关系数和所述相关系数对应的权重,计算得到综合相关系数;S6:根据所述综合相关系数的大小,判断所述注采井的井间连通性,所述相关系数越大则井间连通性越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注采剖面监测数据分析井间连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各小层的劈分液量通过下式进行计算:步骤S2中,各小层的劈分液量通过下式进行计算:步骤S2中,各小层的劈分液量通过下式进行计算:步骤S2中,各小层的劈分液量通过下式进行计算:式中:Q
i/j,k
为第i口注入井在第k层的注入量或第j口生产井在第k层的产液量;Q
i/j
为第i口注入井的注入量或第j口生产井的产液量;R
i,j
为第i口注入井和第j口生产井之间的总渗流阻力系数;R
i,j,k
为第i口注入井和第j口生产井之间在第k层的渗流阻力系数;λ
i,j,k
为第i口注入井和第j口生产井之间在第k小层的视粘度;L
i,j,k
为第i口注入井和第j口生产井之间在第k小层的有效井距;H
i,j,k
为第i口注入井和第j口生产井之间在第k小层的平均厚度;K
i,j,k
为第i口注入井和第j口生产井之间在第k小层的平均渗透率;K
ro
、K
rw
、μ
o
、μ
w
为第i口注入井和第j口生产井之间在第k小层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水相相对渗透率、原油粘度、水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注采剖面监测数据分析井间连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灰色关联模型下的各连通小层注采量的相关系数通过下式进行计算:步骤S3中,灰色关联模型下的各连通小层注采量的相关系数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M1为灰色关联模型下的相关系数;N为关井时间;s为注入井和生产井的开发时间;γ
i,j,k
为不同时间点相关系数权重;δ(Q
i/j,k,s
)为注入井i和生产井j之间的第k小层在第s时刻注入量和产液量的关联系数;Δ(min)为该注采单元注入量两级最小差;ρ为分辨系数,为最大值Δ(max)的前置系数,取值在0

1之间;Δ(max)为该注采单元注入量两级最大差;Δi,j,k为注入井i和生产井j之间第k层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明黄义涛彭瑀贾虎骆昂刘芳娜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