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用多重高效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607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用多重高效散热系统,包括安装壳体以及布置在安装壳体内的电芯,安装壳体的前后侧板外壁对称固接有冷却箱,还包括泵送装置、风冷装置、过滤装置、液冷装置和降温装置,风冷装置包括托架和散热风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泵送装置作为动力来源,外界新风进入散热风筒实现风冷散热,冷却液的流动实现液冷散热,双重散热结合,提高散热的效果,本装置通过泵送装置同时提供冷却液和新风流动的动力,使得装置的体积更小,使得系统的安装体积相较于传统的单一散热方式的电池而言,不会有较大增加,且不会使散热系统的造价过多上升。散热系统的造价过多上升。散热系统的造价过多上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用多重高效散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电池辅助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用多重高效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是使用电力作为主要动力源或辅助动力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0003]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车的质量,电动汽车的电池一般通过多个电芯串联的方式组合而成,电动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各电芯会产生发热的现象,如果不能良好的进行散热,各电芯产生的热量聚集会导致电池位置的温度急剧升高,从而导致电池发热,电池长期在过热的情况下工作,会使得其性能和使用寿命受到影响,严重时,还可能产生爆炸或火灾等严重事故。
[0004]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风冷或液冷的方式进行散热降温,为提高散热的效果,通常需要使用动力设备驱动空气和冷却液流动,由于空气和冷却液需要通过不同的动力设备驱动,而电池安装的空间有限,为节约空间或者降本的考虑,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散热一般只能是风冷或液冷中的一种,往往存在散热手段单一,散热效果不佳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用多重高效散热系统,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用多重高效散热系统,包括安装壳体以及布置在安装壳体内的电芯,所述安装壳体的前后侧板外壁对称固接有冷却箱,还包括泵送装置、风冷装置、过滤装置、液冷装置和降温装置;<br/>[0007]所述泵送装置设在安装壳体的底部;
[0008]所述风冷装置包括托架和散热风筒;所述托架固接在安装壳体内并上下间隔布置有一对,安装壳体的内壁固接有焊接座,所述托架上开设有与焊接座对应的缺口,所述缺口与焊接座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散热风筒固接在托架之间,且散热风筒矩形阵列有复数个,所述电芯固接在散热风筒内并与散热风筒的轴线重合,电芯的头部伸出到散热风筒外,散热风筒的顶板上绕电芯的轴线圆周均匀开设有通孔,安装壳体的前后侧板上部各开设有一组排风孔;
[0009]各散热风筒的底部通过过滤装置与泵送装置连接,泵送装置用于对各散热风筒输送新风;
[0010]所述液冷装置设在托架之间,所述泵送装置、液冷装置、降温装置和冷却箱构成供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回路,所述泵送装置提供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动力。
[0011]进一步地,所述泵送装置包括泵仓、往复丝杆、活塞和电机;所述泵仓固接在安装壳体的底部并前后对称设置,所述往复丝杆通过左右对称的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转动连接
在泵仓中,各第一轴杆的头部伸出到泵仓外并固接有从动齿轮,所述活塞密封滑动连接在泵仓中并与往复丝杆啮合,所述电机固接在泵仓之间,电机的输出轴头部固接有主动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齿轮在主动齿轮的前后两侧与其啮合。
[0012]进一步地,后方所述活塞与后方所述往复丝杆的最左侧啮合时,前方所述活塞与前方所述往复丝杆的最右侧啮合。
[0013]进一步地,各所述泵仓的右侧固接有单向进气管,各所述泵仓的底板右侧固接有单向出气管,所述单向进气管允许气体通过的方向为指向泵仓内腔的方向,所述单向出气管允许气体通过的方向为背离泵仓内腔的方向,单向进气管和单向出气管通过其内设置的单向气阀实现单向导通能力,成排的一组散热风筒底部共同连接一根第一管道,各所述第一管道的右端与过滤装置连接,过滤装置还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经安装壳体的底板穿出,且第二管道的头部连接有三通,所述三通的另外两个接头通过第三管道与单向出气管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仓和罩体,所述过滤仓固接在安装壳体的前后侧板之间,过滤仓的顶板与第二管道连接,过滤仓的左侧板内固接有滤网,所述安装壳体的前侧板上对应过滤仓的位置可拆卸式连接有清灰仓门,所述罩体固接在过滤仓的左侧板外壁并将滤网罩合在其内,各所述第一管道的右端与罩体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液冷装置包括液冷架和液冷管;所述液冷架固接在托架之间,液冷架为蛇形,成列的一组散热风筒位于液冷架相邻的侧板之间,且散热风筒与液冷架支架填充有导热硅胶,液冷架的前后两端均穿出到安装壳体之外,所述液冷管布置在液冷架内并竖向均匀设有复数个,各液冷管的前端伸出到液冷架外并一体固接有进液汇总管,各液冷管的后端伸出到液冷架外并一体固接有出液汇总管。
[0016]进一步地,各所述泵仓的左侧固接有单向进液管,泵仓的底板左侧固接有单向出液管,所述单向进液管允许流体通过的方向为指向泵仓内腔的方向,所述单向出液管允许流体通过的方向为背离泵仓内腔的方向,单向出液管和单向进液管通过其内设置的单向水阀实现单向导通能力,所述单向进液管通过第四管道与对应冷却箱的底部连接,所述进液汇总管的底部固接有第五管道,各所述单向出液管与第五管道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布水管、贮水仓和对流管;所述布水管设置在安装壳体的右侧,补水管通过第六管道与出液汇总管的顶部连接,所述安装壳体的右侧板下部固接有连接板,所述贮水仓固接在连接板的头部,贮水仓的前后两侧通过连通管与对应的冷却箱连接,所述对流管固接在补水管与贮水仓的顶板之间,对流管纵向均匀设有复数个,各对流管的外壁沿其轴线方向均匀固接有散热翅片。
[0018]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二轴杆的右端伸出到泵仓外并固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连接板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轴杆对应的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底部固接有从动锥齿轮,各从动锥齿轮与对应的主动锥齿轮啮合,所述安装壳体的右侧板上部还固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轴的顶部转动连接在安装板内,各安装轴上固接有蜗杆,所述安装壳体的右侧板外壁转动连接有与蜗杆对应的转轴,各转轴上固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与对应的蜗杆啮合,各转轴的头部还固接有圆盘,各所述圆盘的外圈固接有扇叶组。
[0019]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筒的内壁与电芯之间固接有螺旋形状的导风叶片。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泵送装置作为动力来源,泵送装置可以将外界的新风
输送到散热风筒中,通过空气的流动实现对电芯的风冷散热,与此同时,泵送装置、液冷装置、降温装置和冷却箱构成供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回路,通过泵送装置使得冷却液循环流动,冷却液在液冷装置处流动时,可以将电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吸收,冷却液在降温装置处流动时,可以将其内的热量挥发到外界,通过风冷装置和液冷装置的配合,可以对电芯进行良好的散热降温,提高散热效果;
[0021]本装置通过泵送装置同时提供冷却液和新风流动的动力,使得装置的体积更小,使得系统的安装体积相较于传统的单一散热方式的电池而言,不会有较大增加,且不会使散热系统的造价过多上升。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用多重高效散热系统,包括安装壳体(1)以及布置在安装壳体(1)内的电芯(1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1)的前后侧板外壁对称固接有冷却箱(12),还包括泵送装置、风冷装置、过滤装置(4)、液冷装置和降温装置;所述泵送装置设在安装壳体(1)的底部;所述风冷装置包括托架(31)和散热风筒(32);所述托架(31)固接在安装壳体(1)内并上下间隔布置有一对,安装壳体(1)的内壁固接有焊接座(33),所述托架(31)上开设有与焊接座(33)对应的缺口(34),所述缺口(34)与焊接座(3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散热风筒(32)固接在托架(31)之间,且散热风筒(32)矩形阵列有复数个,所述电芯(11)固接在散热风筒(32)内并与散热风筒(32)的轴线重合,电芯(11)的头部伸出到散热风筒(32)外,散热风筒(32)的顶板上绕电芯(11)的轴线圆周均匀开设有通孔(35),安装壳体(1)的前后侧板上部各开设有一组排风孔(36);各散热风筒(32)的底部通过过滤装置(4)与泵送装置连接,泵送装置用于对各散热风筒(32)输送新风;所述液冷装置设在托架(31)之间,所述泵送装置、液冷装置、降温装置和冷却箱(12)构成供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回路,所述泵送装置提供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用多重高效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装置包括泵仓(21)、往复丝杆(22)、活塞(23)和电机(24);所述泵仓(21)固接在安装壳体(1)的底部并前后对称设置,所述往复丝杆(22)通过左右对称的第一轴杆(25)和第二轴杆(26)转动连接在泵仓(21)中,各第一轴杆(25)的头部伸出到泵仓(21)外并固接有从动齿轮(27),所述活塞(23)密封滑动连接在泵仓(21)中并与往复丝杆(22)啮合,所述电机(24)固接在泵仓(21)之间,电机(24)的输出轴头部固接有主动齿轮(28),两个所述从动齿轮(27)在主动齿轮(28)的前后两侧与其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用多重高效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后方所述活塞(23)与后方所述往复丝杆(22)的最左侧啮合时,前方所述活塞(23)与前方所述往复丝杆(22)的最右侧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用多重高效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泵仓(21)的右侧固接有单向进气管(37),各所述泵仓(21)的底板右侧固接有单向出气管(38),所述单向进气管(37)允许气体通过的方向为指向泵仓(21)内腔的方向,所述单向出气管(38)允许气体通过的方向为背离泵仓(21)内腔的方向,单向进气管(37)和单向出气管(38)通过其内设置的单向气阀实现单向导通能力,成排的一组散热风筒(32)底部共同连接一根第一管道(39),各所述第一管道(39)的右端与过滤装置(4)连接,过滤装置(4)还连接有第二管道(310),所述第二管道(310)经安装壳体(1)的底板穿出,且第二管道(310)的头部连接有三通(311),所述三通(311)的另外两个接头通过第三管道(312)与单向出气管(38)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用多重高效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4)包括过滤仓(41)和罩体(42),所述过滤仓(41)固接在安装壳体(1)的前后侧板之间,过滤仓(41)的顶板与第二管道(310)连接,过滤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奇朱洪军戴俊豪冯军刘腾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