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陆两用自动破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595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辆紧急逃生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水陆两用自动破窗装置,包括上壳体、撞击块和驱动组件;所述上壳体顶侧开设有液体槽;所述液体槽顶侧固接有橡胶圈;所述液体槽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撞击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所述撞击块顶侧固接有撞针;所述撞击块的两侧呈对称固接有一对拉杆;所述上壳体壁体与拉杆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卡槽,通过设置上壳体、撞击块、撞针和驱动组件,在使用时,依靠驱动组件带动撞击针进行连续打击玻璃,从而击破玻璃,该装置在破碎时,无需进行挥舞,从而对空间需要较小,且驱动组件内的电机进行驱动,因此对乘客的力量要求小,因此可以便于乘客进行破窗逃生。行破窗逃生。行破窗逃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水陆两用自动破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紧急逃生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水陆两用自动破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破窗器是指在封闭车辆内的破窗逃生用工具,以便于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破窗逃生。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车辆内配备有破窗锤,在紧急情况下,用户可以使用破窗锤进行敲击玻璃,以此使玻璃破碎,从而进行逃生,但是破窗锤需要一定的挥舞空间,且在敲击时需要一定的力气,力气较弱的乘客破窗时,破窗难度大,因此不便于用户进行破窗逃生;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水陆两用自动破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水陆两用自动破窗装置,包括上壳体、撞击块和驱动组件;所述上壳体顶侧开设有液体槽;所述液体槽顶侧固接有橡胶圈;所述液体槽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撞击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所述撞击块顶侧固接有撞针;所述撞击块的两侧呈对称固接有一对拉杆;所述上壳体壁体与拉杆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为T形槽;所述拉杆贯穿卡槽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在上壳体底部,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撞击块进行滑动,滑动时撞针进行击打玻璃,从而使玻璃碎裂,以此可以便于乘客从窗户进行逃生。
[0006]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底部固接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顶端固接有第一齿轮;所述上壳体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互相啮合;所述转轴端部固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顶端铰接在撞击块底侧,以此使撞针进行往复撞击玻璃。
[0007]优选的,所述液体槽内设置有一组兰杰文振子组件;所述兰杰文振子组件包括压电陶瓷和六角螺栓;所述液体槽底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尾柱;一对所述压电陶瓷设在螺纹尾柱顶部顶端;所述压电陶瓷顶部设有圆台放大器;所述六角螺栓贯穿螺纹尾柱和压电陶瓷,且六角螺栓顶端通过螺纹连接在圆台放大器内,兰杰文振子组件使液体中的微小气泡核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气泡将迅速膨胀,然后突然闭合,在气泡闭合时产生冲击波。
[0008]优选的,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处安装有轴承;所述撞击块内开设有一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端部与第一滑槽壁体固接,通过导杆和导向槽,以此可以对撞击块的滑动进行导向,限制其运动轨迹。
[0009]优选的,所述拉杆内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撞击块的一侧固接有横杆;所述固定杆靠近撞击块的一侧固接有磁块;所述第二
滑槽内固接有铁板;所述铁板与磁块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凹槽,以此将固定杆从第二滑槽内抽出,从而解除对撞击块的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侧壁上固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端部固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底侧固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板底部设置有胶水囊;所述挤压板底侧固接有刀片;所述挤压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壳顶侧固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壳顶侧开设有第二通孔,以此可以对其进行固定,使其不易发生脱落。
[0011]优选的,所述挤压杆与拉杆之间固接有拉绳;所述固定环顶侧固接有一对橡胶环;所述挤压板底侧铰接有切割刀;所述切割刀铰接处安装有扭簧;所述切割刀与固定壳内侧壁之间固接有细绳,切割刀在连接绳的作用下,使得切割刀进行旋转,以此割破胶水囊,产生较大的缺口,从而便于固定胶被挤出。
[0012]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侧壁上固接有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无杆腔通过软管与液体槽弧形连通;所述液体槽侧面固接有单向阀;所述活塞杆上开设有一组插槽;所述插槽内滑动连接有插销,通过该设置可以便于进行向液体槽内注水。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4]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壳体、撞击块、撞针和驱动组件,在使用时,依靠驱动组件带动撞击针进行连续打击玻璃,从而击破玻璃,该装置在破碎时,无需进行挥舞,从而对空间需要较小,且驱动组件内的电机进行驱动,因此对乘客的力量要求小,因此可以便于乘客进行破窗逃生。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兰杰文振子组件,兰杰文振子组件使液体中的微小气泡核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气泡将迅速膨胀,然后突然闭合,在气泡闭合时产生冲击波,空化产生的气泡会顺着裂缝进入,扩大裂缝,便于撞针后续击碎玻璃。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7]图1为实施例一的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5为实施例一的撞击块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实施例二的玻璃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1、上壳体;12、橡胶圈;13、撞击块;14、撞针;15、拉杆;16、卡槽;21、下壳体;22、电机;23、传动轴;24、第一齿轮;25、第二齿轮;26、转轴;27、第一连杆;28、第二连杆;31、螺纹尾柱;32、压电陶瓷;33、圆台放大器;34、六角螺栓;41、横杆;42、固定杆;43、铁板;44、磁块;51、轴承;52、导杆;61、固定壳;611、支撑杆;62、胶水囊;63、挤压杆;64、挤压板;65、固定环;71、拉绳;72、橡胶环;73、切割刀;81、活塞缸;82、活塞杆;83、插槽;84、软管;9、玻璃
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一
[0026]请参阅图1

5所示,一种新型水陆两用自动破窗装置,包括上壳体11、撞击块13和驱动组件;所述上壳体11顶侧开设有液体槽;所述液体槽顶侧固接有橡胶圈12;所述液体槽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撞击块13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所述撞击块13顶侧固接有撞针14;所述撞击块13的两侧呈对称固接有一对拉杆15;所述上壳体11壁体与拉杆15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卡槽16;所述卡槽16为T形槽;所述拉杆15贯穿卡槽16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在上壳体11底部;在安装时,将上壳体11与玻璃进行贴合,通过橡胶圈12对玻璃与上壳体11连接处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水陆两用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1)、撞击块(13)和驱动组件;所述上壳体(11)顶侧开设有液体槽;所述液体槽顶侧固接有橡胶圈(12);所述液体槽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撞击块(13)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所述撞击块(13)顶侧固接有撞针(14);所述撞击块(13)的两侧呈对称固接有一对拉杆(15);所述上壳体(11)壁体与拉杆(15)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卡槽(16);所述卡槽(16)为T形槽;所述拉杆(15)贯穿卡槽(16)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在上壳体(11)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陆两用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底部固接有下壳体(21);所述下壳体(21)内固接有电机(22);所述电机(22)输出端固接有传动轴(23);所述传动轴(23)顶端固接有第一齿轮(24);所述上壳体(11)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26);所述转轴(26)上固接有第二齿轮(25);所述第一齿轮(24)和第二齿轮(25)互相啮合;所述转轴(26)端部固接有第一连杆(27);所述第一连杆(27)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28);所述第二连杆(28)顶端铰接在撞击块(13)底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水陆两用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槽内设置有一组兰杰文振子组件;所述兰杰文振子组件包括压电陶瓷(32)和六角螺栓(34);所述液体槽底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尾柱(31);一对所述压电陶瓷(32)设在螺纹尾柱(31)顶部顶端;所述压电陶瓷(32)顶部设有圆台放大器(33);所述六角螺栓(34)贯穿螺纹尾柱(31)和压电陶瓷(32),且六角螺栓(34)顶端通过螺纹连接在圆台放大器(3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水陆两用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6)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漆小敏朱振王涛吴黎亮武正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