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材料分层填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5856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材料分层填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水泥土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并对含水率高于标准值的水泥土进行晾晒;S2:在隧道两侧地下墙壁上标示出每层的填筑高度,若其中一端为边坡,则放出边坡回填边线;S3:将水泥土铺设在基坑内,直到铺土至标示的填筑高度位置;S4:采用旋耕机对水泥土进行搅拌混匀,直到无水泥堆积现象、无灰团或土团;S5:搅拌后,将拌和料运输至铺设段,进行摊铺,摊铺完成后倾轧整平,开启旋耕机进行二次拌制、初压、整平直至碾压成型;S6:重复步骤S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材料分层填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材料分层填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隧道的检修通道进行回填,目前常用的主要是两种方法,第一种为直接采用强夯施工方案,第二种是采用分层填筑、分层碾压的施工方案;目前的分层填筑方案简单,但是结构并不稳固,难以达到规范的规定;因此,急需要一种施工方便、安全性高的多材料分层填筑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多材料分层填筑方法,采用分层填筑的方式,填筑的结构稳固性更高,降低了安全风险。
[000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材料分层填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水泥土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并对含水率高于标准值的水泥土进行晾晒;S2:在隧道两侧地下墙壁上标示出每层的填筑高度,若其中一端为边坡,则放出边坡回填边线;S3:将水泥土铺设在基坑内,直到铺土至标示的填筑高度位置;S4:采用旋耕机对水泥土进行搅拌混匀,直到无水泥堆积现象、无灰团或土团;S5:搅拌后,将拌和料运输至铺设段,进行摊铺,摊铺完成后倾轧整平,开启旋耕机进行二次拌制、初压、整平直至碾压成型;S6:重复步骤S3

S5,直到填满;S7:对水泥土进行洒水养护。采用分层填筑的方式,填筑的结构稳固性更高,降低了安全风险。
[0005]优选的,在步骤S1中的水泥为硅酸盐水泥,且在回填所述检修通道之前需要对检修通道内的杂物进行清除。
[0006]优选的,水泥土中水泥掺量为7/>‑
9%,水泥土的含水率为2

3%,且拌和前水泥土的含水率高于最佳含水率1%

2%。
[0007]优选的,在步骤S1中,在水泥土施工前,对片石混凝土表面或边坡上的杂物进行清除,施工时对边坡进行洒水,然后进行水泥土的施工,若含水量大于预设阈值,且对水泥土进行翻开晾晒,含水量小于预设阈值,则继续洒水搅拌。
[0008]优选的,在步骤S3中,用挖掘机按照每延米的松土用量,将土直接铺设在基坑内,根据计算的每个方格所需水泥质量,人工将袋装水泥堆码在松土上并均匀摊开,水泥摊铺完成后,表面没有空白位置。
[0009]优选的,在步骤S4中,将水泥逐次加入,每次搅拌均匀后再添加水泥,总体搅拌时间为10

20min。
[0010]优选的,在步骤S5中,进行分层碾压,通过人扶式打夯机快速进行碾压封面初次找平,再慢速碾压4

6遍。
[0011]优选的,在步骤S5后需要对碾压成型的水泥土进行随机点的压实度试验检测。
[0012]优选的,回填水泥土时,每层的厚度为30cm,并且在填筑的同时对填土面高和填土
厚度进行检测。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材料分层填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水泥土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并对含水率高于标准值的水泥土进行晾晒;S2:在隧道两侧地下墙壁上标示出每层的填筑高度,若其中一端为边坡,则放出边坡回填边线;S3:将水泥土铺设在基坑内,直到铺土至标示的填筑高度位置;S4:采用旋耕机对水泥土进行搅拌混匀,直到无水泥堆积现象、无灰团或土团;S5:搅拌后,将拌和料运输至铺设段,进行摊铺,摊铺完成后倾轧整平,开启旋耕机进行二次拌制、初压、整平直至碾压成型;S6:重复步骤S3

S5,直到填满;
[0014]S7:对水泥土进行洒水养护。采用分层填筑的方式,填筑的结构稳固性更高,降低了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水泥土配比参数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1: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多材料分层填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水泥土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并对含水率高于标准值的水泥土进行晾晒;S2:在隧道两侧地下墙壁上标示出每层的填筑高度,若其中一端为边坡,则放出边坡回填边线;S3:将水泥土铺设在基坑内,直到铺土至标示的填筑高度位置;S4:采用旋耕机对水泥土进行搅拌混匀,直到无水泥堆积现象、无灰团或土团;S5:搅拌后,将拌和料运输至铺设段,进行摊铺,摊铺完成后倾轧整平,开启旋耕机进行二次拌制、初压、整平直至碾压成型;S6:重复步骤S3

S5,直到填满;S7:对水泥土进行洒水养护。采用分层填筑的方式,填筑的结构稳固性更高,降低了安全风险。
[0020]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在步骤S1中的水泥为硅酸盐水泥,且在回填检修通道之前需要对检修通道内的杂物进行清除。本实施例的水泥土中水泥掺量为7

9%,水泥土的含水率为2

3%,且拌和前水泥土的含水率高于最佳含水率1%

2%。本实施例的在步骤S1中,在水泥土施工前,对片石混凝土表面或边坡上的杂物进行清除,施工时对边坡进行洒水,然后进
行水泥土的施工,若含水量大于预设阈值,且对水泥土进行翻开晾晒,含水量小于预设阈值,则继续洒水搅拌。
[0021]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在步骤S3中,用挖掘机按照每延米的松土用量,将土直接铺设在基坑内,根据计算的每个方格所需水泥质量,人工将袋装水泥堆码在松土上并均匀摊开,水泥摊铺完成后,表面没有空白位置。本实施例的在步骤S4中,将水泥逐次加入,每次搅拌均匀后再添加水泥,总体搅拌时间为10

20min。本实施例的在步骤S5中,进行分层碾压,通过人扶式打夯机快速进行碾压封面初次找平,再慢速碾压4

6遍。本实施例的在步骤S5后需要对碾压成型的水泥土进行随机点的压实度试验检测。本实施例的回填水泥土时,每层的厚度为30cm,并且在填筑的同时对填土面高和填土厚度进行检测。
[0022]实施例4:填筑厚度为30cm进行施工时,拌和后不存在素土夹层,水泥掺量为8%的试验段在碾压6遍的情况下,压实效果达到规范规定;由于测定的天然含水率相对较高,故正式施工前在临时存土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材料分层填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水泥土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并对含水率高于标准值的水泥土进行晾晒;S2:在隧道两侧地下墙壁上标示出每层的填筑高度,若其中一端为边坡,则放出边坡回填边线;S3:将水泥土铺设在基坑内,直到铺土至标示的填筑高度位置;S4:采用旋耕机对水泥土进行搅拌混匀,直到无水泥堆积现象、无灰团或土团;S5:搅拌后,将拌和料运输至铺设段,进行摊铺,摊铺完成后倾轧整平,开启旋耕机进行二次拌制、初压、整平直至碾压成型;S6:重复步骤S3

S5,直到填满被填筑结构;S7:对水泥土进行洒水养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材料分层填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的水泥为硅酸盐水泥,且在回填所述检修通道之前需要对检修通道内的杂物进行清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材料分层填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泥土中水泥掺量为7

9%,水泥土的含水率为2

3%,且拌和前水泥土的含水率高于最佳含水率1%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材料分层填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在水泥土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申王长勇方相谢进胡彪葛彪米浩高智王练廖奎张博文贾钦王港华袁道森杜兵兵李宏韬杨德斌王江张家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