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变防伪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559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色变防伪标签,属于防伪标签技术领域。该防伪标签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透明保护层、温变油墨层、防伪信息层、易碎层、基层、粘结层和离型纸层;所述的防伪信息印刷在防伪信息层,所述的温变油墨层采用可逆变的温变油墨印刷,温变油墨层覆盖住防伪信息层,防伪信息不可视,高温检测时温变油墨由深色变为透明。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色变防伪标签设置有多种防伪方式,能够实现充分的防伪,并且具有粘贴后不能从商品上完整剥离、不可再利用的特点,进一步增强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伪标签的防伪性能。进一步增强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伪标签的防伪性能。进一步增强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伪标签的防伪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色变防伪标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伪标签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色变防伪标签。

技术介绍

[0002]假冒产品是所有知名品牌面临的重要挑战,而产品中的防伪信息被复制或者二次回收利用是造假的一个重要途径。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品牌,打击和防范假冒商品,常采用防伪标签。
[0003]防伪标签是能胶粘、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包装或附属物(如商品挂牌、名片以及防伪证卡)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防伪标签在各个行业中可以帮助消费者迅速鉴别商品的真伪,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帮助企业打击假冒产品、杜绝批量仿造、保护企业品牌,避免经济损失。
[0004]但是,目前各类产品包装上防伪标签,大多防伪手段少,防伪功能比较简单,防二次转移的性能差,通过吹风机加热后便可整体转移防伪标签,造成防伪标签轻易被转移,极大影响了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防伪效果好的防伪标签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防伪效果好、可靠性高的色变防伪标签。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色变防伪标签,所述防伪标签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透明保护层、温变油墨层、防伪信息层、易碎层、基层、粘结层和离型纸层;所述的防伪信息印刷在防伪信息层,所述的温变油墨层采用可逆变的温变油墨印刷,温变油墨层覆盖住防伪信息层,防伪信息不可视,高温检测时温变油墨由深色变为透明。<br/>[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防伪信息层上方印刷温变油墨层,在常温情况下温变油墨为深色,防伪信息不可视,消费者需要验证防伪时通过高温测验,油墨会变为透明,显示出防伪信息。
[0010]同时,本专利技术还设有易碎层,当不法分子试图采用电吹风机加热的方式揭下本专利技术防伪标签时,易碎层很容易损坏,难以再复原,无法拆除后又再次贴回原处或贴到假冒伪劣产品的表面,起到破碎防伪的作用。
[0011]优选的,所述防伪信息层中的防伪信息包括防伪印刷信息、RFID电子芯片、荧光纤维防伪环和无色荧光防伪条。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RFID电子芯片设置有唯一电子编码,便于通过RFID读取器进行读取,从而保证了防伪标签无法被仿制,无色荧光防伪条由无色荧光油墨印刷制成,从表面看不到任何信息,经过荧光灯照射后会出现荧光隐形信息。荧光纤维防伪环在紫外光下,具有不同色彩视觉特征,能观察到多色组成的环形,荧光纤维为实物纤维,
能够用针挑出,不同于印刷的纤维。
[0013]优选的,所述的荧光纤维防伪环的环直径为2

5mm,环丝宽度为0.1

0.2mm,厚度为10

30μm,所述的荧光纤维防伪环由多个在紫外光下具有不同色彩视觉特征的部分组成,在自然光下为无色或多色。
[0014]优选的,所述防伪印刷信息为文字、防伪图案、二维码或条形码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5]优选的,所述透明保护层与所述温变油墨层之间设有镭射层,所述镭射层为镭射纸、镭射膜、镭射树脂层或镭射格利特层,所述镭射层在对应所述防伪信息层上的防伪信息位置设有镂空区域,镂空区域能够避免对防伪信息造成遮挡,保证防伪效果。
[0016]镭射层具有不可复制性,利用镭射材料的感光特性对光线折射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可以排除打印、彩印产生假标签,有效提升防伪标签的辨析度。
[0017]优选的,所述易碎层采用易碎纸或柔性陶瓷制成,并设置有多条裂缝,裂缝使标签在二次转移时不能完全被揭开,进一步保证商品为正品。
[0018]优选的,所述温变油墨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乳液90

110份、微胶囊温变粉15

25份、间苯二甲胺10

20份、氮丙锭8

10份、受阻胺光稳定剂1

3份、丙酰胺共聚物溶液6

8份、有机基改性聚硅氧烷4

6份、天然油脂4

6份。
[0019]优选的,所述温变颜料选择温变值为50℃

80℃中的一个数值的温变颜料,温变颜料低于温变值时为温变颜料颜色,从温变值开始随温度升高而逐渐转变为无色。
[0020]优选的,所述透明保护层为PET、PEN、PC、PP、BOPP、OPP、PVC或PI材质的非离型透明保护膜层。
[0021]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色变防伪标签。在消费者需要验证商品真伪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0022]1、通过荧光灯照射是否有荧光隐形信息来鉴别真伪;
[0023]2、通过紫外灯照射是否有荧光纤维环来鉴别真伪;
[0024]3、通过扫描或查询防伪印刷信息来鉴别真伪;
[0025]4、通过使用吹风机等高温加热设备加热观察是否有防伪信息显露来鉴别真伪;
[0026]5、通过镭射层反射的色彩来鉴别真伪。
[0027]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色变防伪标签设置有多种防伪方式,能够实现充分的防伪。本专利技术的防伪标签具有粘贴后不能从商品上完整剥离、不可再利用的特点,进一步增强了本专利技术的防伪标签的防伪性能。
[0028]各层可以通过粘结、印刷、热熔等方式连接在一起,粘结液可以选用水胶、油胶、不干胶、UV胶水、光油等,通过热固化或紫外固化的方式将粘结液固化形成粘结层。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色变防伪标签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

3提供的色变防伪标签的示意图;
[0032]在图1中:
[0033]1‑
透明保护层;2

温变油墨层;3

防伪信息层;4

易碎层;5

基层;6

粘结层;7

离型纸层;
[0034]在图2中:
[0035]1‑
透明保护层;2

镭射层;3

温变油墨层;4

防伪信息层;5

易碎层;6

基层;7

粘结层;8

离型纸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色变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标签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透明保护层、温变油墨层、防伪信息层、易碎层、基层、粘结层和离型纸层;所述的防伪信息印刷在防伪信息层,所述的温变油墨层采用可逆变的温变油墨印刷,温变油墨层覆盖住防伪信息层,防伪信息不可视,高温检测时温变油墨由深色变为透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变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信息层中的防伪信息包括防伪印刷信息、RFID电子芯片、荧光纤维防伪环和无色荧光防伪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色变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荧光纤维防伪环的环直径为2

5mm,环丝宽度为0.1

0.2mm,厚度为10

30μm,所述的荧光纤维防伪环由多个在紫外光下具有不同色彩视觉特征的部分组成,在自然光下为无色或多色。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色变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印刷信息为文字、防伪图案、二维码或条形码中的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色变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保护层与所述温变油墨层之间设有镭射层,所述镭射层为镭射纸、镭射膜、镭射树脂层或镭射格利特层,所述镭射层在对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庆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德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