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钟表以及连结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539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壳体、钟表以及连结部件,防止因碰撞而导致的损坏并能够提高耐冲击性。具备具有第一插入孔(28)的壳体主体(7)、配置于该壳体主体的上部且具有在同一轴上与第一插入孔对应的第二插入孔(29)的第一外装壳体(15)、具有被固定于第一插入孔的固定部分(26)及嵌合于第二插入孔的嵌合部分(27)的连结部件(23),嵌合部分在与嵌合于第二插入孔的区域对应的部分变形的状态下嵌合于第二插入孔。在手表壳体(1)从外部受到碰撞时,第一外装壳体不会在与连结部件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松动。由于因松动导致的第一外装壳体的位置偏离而产生的负载不会通过连结部件向壳体主体传递,能够防止因碰撞导致的壳体主体的损坏。够防止因碰撞导致的壳体主体的损坏。够防止因碰撞导致的壳体主体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体、钟表以及连结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于手表等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具备该壳体的钟表以及连结部件。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手表壳体中,如日本特开2017

26418号公报中记载,已知的结构为:在合成树脂制的壳体主体的外周配置软质合成树脂制的第一外装部件,在该第一外装部件的上部配置金属制的第二外装部件,穿过该第二外装部件的第二插入孔与第一外装部件的第一插入孔,螺纹结合于在壳体主体中埋入螺钉部件的连结管道,在壳体主体上安装第一、第二外装部件。
[0003]在这样的手表壳体中,由于在第二外装部件的第二插入孔与第一外装部件的第一插入孔中插入螺纹结合于壳体主体中的连结管道的螺钉部件,因此需要使第一、第二插入孔的各内径比螺钉部件的外径大嵌合公差地形成,由此,在第一、第二插入孔的各内周面与螺钉部件的外周面之间产生间隙。
[0004]因此,在这样的手表壳体中,在从外部受到碰撞时,由于因嵌合公差而在第一、第二插入孔的各内周面与螺钉部件的外周面之间产生的间隙,第一、第二外装部件因来自外部的碰撞而相对于壳体主体松动而引起位置偏离,因该位置偏离而产生的负载通过螺钉部件向合成树脂制的壳体主体传递,存在引起壳体主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防止因碰撞导致的损坏并能够提高耐冲击性的壳体、具备该壳体的钟表以及连结部件。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第一插入孔的壳体主体;配置于上述壳体主体的上部且具有在同一轴上与上述第一插入孔对应的第二插入孔的外装部件;以及连结部件,其具有固定于上述第一插入孔的固定部分及嵌合于上述第二插入孔的嵌合部分,在与嵌合于上述第二插入孔的区域对应的部分变形的状态下嵌合于上述第二插入孔。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防止由冲击引起的破损,由此能够提高耐冲击性。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手表的一实施方式的放大主视图。
[0009]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手表的A

A向视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10]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手表的B

B向视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11]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手表的C

C向视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12]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壳体主体的放大立体图。
[0013]图6是表示在图5所示的壳体主体上安装第一外装壳体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0014]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连结部件,(a)是其放大主视图,(b)是(a)的D

D向视中的放大剖视图,(c)是(a)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参照图1~图7,关于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手表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6]如图1所示,该手表具备手表壳体1。在该手表壳体1的12时侧与6时侧分别设置有安装表带(未图示)的后述的表带安装部2。
[0017]如图1所示,在该手表壳体1的2时侧、3时侧、4时侧、6时侧、8时侧以及10时侧分别设置有开关装置3。该情况下,2时侧、3时侧、4时侧、8时侧以及10时侧的各开关装置3分别是侧面开关,6时侧的开关装置3是上表面开关。
[0018]如图2~图4所示,在该手表壳体1的上侧开口部隔着玻璃衬垫4a安装有钟表玻璃4,在该手表壳体1的下部隔着防水衬垫5a安装有后盖5。另外,在在该手表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钟表模块6。
[0019]未图示,该钟表模块6上具备使指针运转而指示时间的钟表机芯、电光学性地显示时刻等信息的显示部、电性地控制这些并进行驱动的电路部等的手表功能所必须的各种部件。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钟表模块6的上表面配置有文字板6a,在该文字板6a的上表面中的外周部设置有分型部件6b。
[0020]另外,如图1~图4所示,手表壳体1具备壳体主体7和外装部件8。壳体主体7是在刚性高的聚酰胺树脂中含有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的部件,重量轻且强度高。在该壳体主体7的侧壁部中埋入金属制的加强部件7a。该加强部件7a的一部分向壳体主体7的内部突出。
[0021]如图5所示,该壳体主体7的整体大致形成为环状。在该壳体主体7的12时侧与6时侧的各侧壁部分别设置有表带安装部2的主体安装部2a。另外,在该壳体主体7的2时侧、3时侧、4时侧、8时侧以及10时侧的各侧壁部上分别设置有收纳作为侧面开关的开关装置3的扣头部3a的圆筒形状的第一扣收纳凹部7b。
[0022]如图5所示,这些第一扣收纳凹部7b各自的圆形状的周缘部从壳体主体7的侧壁部稍微突出地设置。在该情况下,在3时侧的第一扣收纳凹部7b的两侧部分别以分别向壳体主体7的外部侧突出且也向壳体主体7的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保护开关装置3的扣头部3a的两侧部的保护罩10。
[0023]另外,如图5所示,在壳体主体7的6时侧,以向壳体主体7的斜上方开放的方式设置有收纳作为上表面开关的开关装置3的扣头部3a的四边形状的第二扣收纳凹部7c。另外,在该壳体主体7的9时侧以向壳体主体7的外部侧突出且也向壳体主体7的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装饰突起11。
[0024]如图5所示,在该壳体主体7的上表面中的开口部的缘部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配置有外装部件8的后述的第一外装壳体15的环状的上表面突起12。该上表面突起12的上表面形成为平坦面,在该平坦的上表面上环状地设置配置有防水衬垫13的衬垫槽12a。
[0025]在该情况下,如图2以及图5所示,在上表面突起12与3时侧的保护罩10之间设置有3时侧的卡合凹部14。即,上表面突起12比向壳体主体7的上方突出的3时侧的保护罩10的高度稍高地形成。由此,3时侧的卡合凹部14设置于上表面突起12与3时侧的保护罩10之间。
[0026]另外,如图5所示,在上表面突起12与9时侧的装饰突起11之间也与3时侧的卡合凹部14相同地设置有9时侧的卡合凹部14。在该情况下,上表面突起12也比向壳体主体7的上方突出的9时侧的装饰装置11的高度稍高地形成。由此,9时侧的卡合凹部14设置于上表面突起12与9时侧的装饰突起11之间。
[0027]另一方面,如图1~图4以及图6所示,外装部件8具备配置在壳体主体7上的第一外装壳体15、隔着分隔部件16配置在该第一外装壳体15上的第二外装壳体17。第一外装壳体15通过比壳体主体7刚性高的不锈钢等的金属以与壳体主体7的上表面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形状形成。
[0028]即,如图2~图4以及图6所示,该第一外装壳体15形成为下述形状:在配置于壳体主体7的上表面时,3时侧的两个保护罩10的各上端部与9时侧的装饰突起11的上端部及6时侧的第二收纳凹部7c在俯视中向上侧露出。
[0029]如图2~图4以及图6所示,该第一外装壳体15具备配置于壳体主体7的上表面的外装主体18、覆盖壳体主体7中的表带安装部2的主体安装部2a的外装安装部2b。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第一插入孔的壳体主体;配置于上述壳体主体的上部且具有在同一轴上与上述第一插入孔对应的第二插入孔的外装部件;以及连结部件,其具有固定于上述第一插入孔的固定部分及嵌合于上述第二插入孔的嵌合部分,在与嵌合于上述第二插入孔的区域对应的部分变形的状态下嵌合于上述第二插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就上述连结部件的上述嵌合部分而言,插入上述第二插入孔之后的径向长度比插入上述第二插入孔之前的径向长度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固定于上述连结部件的上述第一插入孔的上述固定部分包括压接于上述第一插入孔的压接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结部件的上述压接部分具有咬入上述壳体主体的上述第一插入孔的内周面的咬入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咬入部是通过滚花加工而设置的凹凸。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压接部分在插入上述第一插入孔的方向的前端设置有锥形部。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结部件的上述压接部分的外径形成为比上述嵌合部分的外径大,上述第一插入孔形成为内径比上述压接部分的外径小相对于上述第一插入孔的内周面的上述咬入部的咬入量,上述第二插入孔形成为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畑亮辅
申请(专利权)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