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533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耐水解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而实现,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至少含有:(A)末端羧基量为1~9meq/kg以下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及(B)碳二亚胺化合物,该碳二亚胺化合物的碳二亚胺官能团量相对于该末端羧基量为4~40当量,且从该碳二亚胺化合物的碳二亚胺官能团量中减去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末端羧基量而得到的值为25meq/kg以上。的值为25meq/kg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耐水解性和流动性优异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具有优异的机械特性、电特性、耐热性、耐候性、耐水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耐溶剂性,因此作为工程塑料被广泛用于汽车部件、电气/电子部件等各种用途中。
[0003]然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耐水解性存在问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使用未必具有充分的耐久性。
[0004]因此,进行了用于从材料方面改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的耐水解性的研究。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中配混碳二亚胺化合物和纤维状填充剂而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
[0005]根据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树脂组合物为高强度且耐热冲击性优异,高压炉测试后的拉伸强度保持率(耐水解性)也优异。然而,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树脂组合物中,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与碳二亚胺化合物的反应所致的粘度增加成为课题。另外,根据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虽然通过组合使用脂肪酸酯可观察到一些流动性改善效果,但耐水解性受损。
[0006]然而,为了改善成型时的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还已知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中配混流动性改进剂。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中配混甘油脂肪酸酯而得到的流动性优异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但该文献中并没有发现也改善耐水解性的技术。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WO2009/150830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WO2009/0508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2]然而,碳二亚胺化合物的添加有限度,即使相对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末端羧基添加一定以上的量,效果的程度也存在不再增加的量关系,无法期待效果的进一步改善。
[0013]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耐水解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
[001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5]本专利技术人等通过以下方案而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0016]1.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其至少含有:(A)末端羧基量为1~
9meq/kg以下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及(B)碳二亚胺化合物,该碳二亚胺化合物的碳二亚胺官能团量相对于该末端羧基量1当量为4~40当量,且从该碳二亚胺化合物的碳二亚胺官能团量中减去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末端羧基量而得到的值为25meq/kg以上。
[0017]2.根据前述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在依据USCAR

2(5.6.2温湿循环)Class5的冷热循环试验中TS保持率为80%以上。
[0018]3.根据前述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根据ISO11443在260℃下测得的熔融粘度为0.3kPa
·
s以下。
[0019]4.根据前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其含有(C)含多元羟基的化合物。
[0020]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得到具有优异的耐水解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0023]<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
[0024]本专利技术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至少含有:(A)末端羧基量为1~9meq/kg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及(B)碳二亚胺化合物,该碳二亚胺化合物的碳二亚胺官能团量相对于该末端羧基量1当量为4~40当量。
[0025]本专利技术发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末端羧基量少、为9meq/kg以下时,通过相对于末端羧基量添加明显过量的碳二亚胺化合物,从而耐水解性的改善不会达到顶点,得到大幅改善。
[0026]<(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
[0027]本专利技术的(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是指:至少以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或其成酯衍生物)及碳数4的亚烷基二醇(1,4

丁二醇)或其成酯衍生物作为聚合成分的热塑性树脂。此外(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末端羧基量为1~9meq/kg。
[0028]对于作为基础树脂的(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以下,也称为PBT树脂)而言,可列举出:包含源自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重复单元的均聚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以源自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重复单元作为主成分,且以后述的比例具有源自能共聚的单体的重复单元的共聚聚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聚酯)等。
[0029]作为共聚聚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或改性PBT树脂)中的上述能共聚的单体(以下,有时简称为共聚性单体),可列举出对苯二甲酸除外的二羧酸成分、1,4

丁二醇除外的二醇、羟基羧酸成分、内酯成分等。共聚性单体可以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0030]作为二羧酸(或二羧酸成分或二羧酸类),可列举出脂肪族二羧酸(例如,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羧酸、十二烷二羧酸、十六烷二羧酸、二聚体酸等C
4~40
二羧酸、优选为C
4~14
二羧酸)、脂环式二羧酸成分(例如,六氢邻苯二甲酸、六氢间苯二甲酸、六氢对苯二甲酸、Himic酸等C
8~12
二羧酸)、对苯二甲酸除外的芳香
族二羧酸成分(例如,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2,6

萘二羧酸等萘二羧酸、4,4
’‑
二苯基二羧酸、4,4
’‑
二苯氧基醚二羧酸、4,4
’‑
二苯基醚二羧酸、4,4
’‑
二苯基甲烷二羧酸、4,4
’‑
二苯基酮二羧酸等C
8~16
二羧酸)、或它们的反应性衍生物(例如,低级烷基酯(二甲基邻苯二甲酸、二甲基间苯二甲酸(DMI)等邻苯二甲酸或间苯二甲酸的C
1~4
烷基酯等)、酰氯、酸酐等能形成酯的衍生物)等。
[0031]进而,也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使用偏苯三酸、均苯四酸等多元羧酸或其成酯衍生物(醇酯等)等。组合使用这样的多官能性化合物时,也可以得到支链状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
[0032]二醇(或二醇成分或二醇类)中,例如可列举出1,4

丁二醇除外的脂肪族烷烃二醇[例如,烷烃二醇(例如,乙二醇、三亚甲基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已二醇(1,6

已二醇等)、辛二醇(1,3

辛二醇、1,8

辛二醇等)、癸二醇等低级烷烃二醇、优选为直链状或支链状C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其至少含有:(A)末端羧基量为1~9meq/kg以下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PBT)、及(B)碳二亚胺化合物,该碳二亚胺化合物的碳二亚胺官能团量相对于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末端羧基量1当量为4~40当量,且从该碳二亚胺化合物的碳二亚胺官能团量中减去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末端羧基量而得到的值为25meq/PBT
·
kg以上。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岛一也浅井吉弘
申请(专利权)人:宝理塑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