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毅珍专利>正文

无线灭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5055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2:17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灭菌装置,包含开设有一握把孔与一透口的一壳体,且透口套固有一喷端部,另有设于壳体内的一进气马达、一输液管、一喷管单元与一储液单元;喷管单元的一第一管端与喷端部接通,喷管单元的一第二管端管接进气马达的一出风管,喷管单元的一第三管端向下套固储液单元,另从储液单元内伸出一输液管穿入喷管单元;喷端部具有一喷头结构;驱动进气马达后,可使鼓风吹入喷管单元,使喷管单元的各管端产生气流压差,进而将储液单元内的灭菌液,往喷头结构位于喷口外侧的一第一喷端推送,高压喷流则导流至喷头结构位于喷口外侧的一第二喷端,使得空气与灭菌液于喷口外侧汇合后,实现喷雾灭菌。实现喷雾灭菌。实现喷雾灭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灭菌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喷雾与灭菌技术,尤指一种得以单手提握的易携型、且灭菌效率比现有技术的喷雾器更为细致、喷雾灭菌效果更佳的「无线灭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既有的消毒喷洒器,都可做喷雾的效果,但细致化程度与使用的便利性都有差距,造成消毒液的有效性彰显不佳,更具体而言,目前许多人们使用单手可持握的喷瓶,意即于喷瓶内装入消毒液,以进行环境喷洒消毒,但这种单手持握喷瓶的方式,虽然能较细致地进行喷洒消毒,但喷出的距离短,对较大的室内(或室外)而言,反而凸显出喷洒效率不高的问题,且被喷出的灭菌液的粒径仍大,相反地,虽另一种背负式喷雾器的灭菌效果较佳,但若让人们都背负沉重的消毒液桶,使用上反而更不便利,由此可见,既有的消毒喷洒器,无论是在细致化程度,或者是使用的便利性都有差距,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兼具细致化喷洒与便于使用的手持灭菌装置,仍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无线灭菌装置,依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无线灭菌装置,其主要包含:一壳体,壳体的一端开设有一握把孔,壳体的另一端则开设有一透口,且透口是套固有一喷端部;均设置于壳体内的一第一控制电路、一第二控制电路、一进气马达、一输液管、一喷管单元、一储液单元、及耦接于第二控制电路的一供电单元;喷管单元的一第一管端与喷端部接通,喷管单元的一第二管端管接进气马达的一出风管,喷管单元的一第三管端向下套固储液单元,另从储液单元内伸出一输液管穿入喷管单元,通过输液管的两端管口,使储液单元、喷端部、及出风管的内部空间相通,进气马达电性连接于第一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耦接于第二控制电路;喷端部具有一喷头结构,喷头结构由一套筒内套中空的一鳍片轮、由套筒凸伸出的一螺接部、及与螺接部连接的一导水管座所组成,导水管座的另端成型可组接于输液管的一导水接管,套筒的一端套固于喷管单元的第一管端,鳍片轮的各鳍片是部分裸露于套筒的另一端;其中进气马达驱动后,可使鼓风吹入喷管单元,使喷管单元的各管端发生虹吸现象,而产生气流压差,进而将储液单元内的一灭菌液,吸向导水接管,并往喷头结构位于喷口外侧的一第一喷端推送,空气则由鳍片轮的各鳍片彼此之间所构成的一流道空间,导流至喷头结构位于喷口外侧的一第二喷端,使得空气与灭菌液于喷口外侧汇合后,实现喷雾灭菌,兼具细致化喷洒与使用便利的有利功效。
[0004]有关本申请的其它功效及实施例的详细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06]图1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0007]图2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08]图3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侧视图;
[0009]图4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0010]图5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1]图6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喷端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2]图7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喷端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3]图8是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0014]符号说明
[0015]10 无线灭菌装置
ꢀꢀꢀꢀꢀꢀꢀꢀꢀꢀꢀꢀꢀꢀ
11 壳体
[0016]111 握把孔
ꢀꢀꢀꢀꢀꢀꢀꢀꢀꢀꢀꢀꢀꢀꢀꢀꢀꢀꢀ
112 透孔
[0017]113 进气口挡板
ꢀꢀꢀꢀꢀꢀꢀꢀꢀꢀꢀꢀꢀꢀꢀ
1131 透空部
[0018]1132 滤网挡墙
ꢀꢀꢀꢀꢀꢀꢀꢀꢀꢀꢀꢀꢀꢀꢀꢀ
1133 滤网
[0019]1134 组接部
ꢀꢀꢀꢀꢀꢀꢀꢀꢀꢀꢀꢀꢀꢀꢀꢀꢀꢀ
114 圆形侧板
[0020]1141 相对组接部
ꢀꢀꢀꢀꢀꢀꢀꢀꢀꢀꢀꢀꢀꢀ
12 喷端部
[0021]121 喷头结构
ꢀꢀꢀꢀꢀꢀꢀꢀꢀꢀꢀꢀꢀꢀꢀꢀꢀ
122 套筒
[0022]123 鳍片轮
ꢀꢀꢀꢀꢀꢀꢀꢀꢀꢀꢀꢀꢀꢀꢀꢀꢀꢀꢀ
1231 鳍片
[0023]124 螺接部
ꢀꢀꢀꢀꢀꢀꢀꢀꢀꢀꢀꢀꢀꢀꢀꢀꢀꢀꢀ
125 导水管座
[0024]126 导水接管
ꢀꢀꢀꢀꢀꢀꢀꢀꢀꢀꢀꢀꢀꢀꢀꢀꢀ
127 轮背环板
[0025]S1 第一喷端
ꢀꢀꢀꢀꢀꢀꢀꢀꢀꢀꢀꢀꢀꢀꢀꢀꢀꢀ
S2 第二喷端
[0026]13 第一控制电路
ꢀꢀꢀꢀꢀꢀꢀꢀꢀꢀꢀꢀꢀꢀ
14 进气马达
[0027]141 出风管
ꢀꢀꢀꢀꢀꢀꢀꢀꢀꢀꢀꢀꢀꢀꢀꢀꢀꢀꢀ
15 第二控制电路
[0028]151 按压式开关
ꢀꢀꢀꢀꢀꢀꢀꢀꢀꢀꢀꢀꢀꢀꢀ
16 喷管单元
[0029]17 储液单元
ꢀꢀꢀꢀꢀꢀꢀꢀꢀꢀꢀꢀꢀꢀꢀꢀꢀꢀ
W 水位窗口
[0030]18 输液管
ꢀꢀꢀꢀꢀꢀꢀꢀꢀꢀꢀꢀꢀꢀꢀꢀꢀꢀꢀꢀ
191 电池室结构
[0031]192 第二电池室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有关本申请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申请。
[0033]请参阅图1至图7,其分别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示意图、内部结构侧视图、内部结构立体图、侧视图、喷端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及喷端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无线灭菌装置10,其主要包含一壳体11,另包含皆设置于壳体11内部的一喷端部12、一第一控制电路13、一进气马达14、一第二控制电路15、一喷管单元16、一储液单元17、一输液管18及一供电单元,其中各组件的功能或彼此间的连接关系说明如下:
[0034]壳体11的一端开设有一握把孔111,另一端则开设有一透口112,且透口112是套固
有喷端部12,握把孔111可供使用者以单手提握无线灭菌装置10,具备方便携带与握持轻松的有利功效,且由图式可知,壳体11主要可由一上盖及扳拆式的一下盖组成。
[0035]第一控制电路13与进气马达14呈电性连接,且第一控制电路13耦接于第二控制电路15,进气马达14主要由第一控制电路13控制,进气马达14的驱动与否则是间接由第二控制电路15控制,而本申请的所以提出两个控制电路作为示例,是为了避免较高功率的组件,因集中在同一个电路板(PCB),而产生马达过热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壳体,其一端开设有一握把孔,另一端则开设有一透口,且该透口是套固有一喷端部;均设置于该壳体内的一第一控制电路、一第二控制电路、一进气马达、一输液管、一喷管单元、一储液单元、及耦接于该第二控制电路的一供电单元;该喷管单元的一第一管端与该喷端部接通,该喷管单元的一第二管端管接该进气马达的一出风管,该喷管单元的一第三管端向下套固该储液单元,另从该储液单元内伸出一输液管穿入该喷管单元,通过该输液管的两端管口,使该储液单元、该喷端部、及该出风管的内部空间相通,该进气马达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控制电路,该第一控制电路耦接于该第二控制电路;以及该喷端部具有一喷头结构,该喷头结构由一套筒内套中空的一鳍片轮、由该套筒凸伸出的一螺接部、及与该螺接部连接的一导水管座所组成,该导水管座的另端成型有一导水接管,其供以组接该输液管,该套筒的一端套固于该喷管单元的该第一管端,该鳍片轮的各鳍片是部分裸露于该套筒的另一端;其中该进气马达供驱动后,使鼓风吹入该喷管单元,使该喷管单元的各管端发生虹吸现象而产生气流压差,进而将该储液单元内的一灭菌液,吸向该导水接管,并往该喷头结构位于喷口外侧的一第一喷端推送,空气则由该鳍片轮的各鳍片彼此之间所构成的一流道空间,导流至该喷头结构位于喷口外侧的一第二喷端,使得空气与该灭菌液于喷口外侧汇合后,实现喷雾灭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于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毅珍
申请(专利权)人:徐毅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