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502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获取目标油藏的地质特征参数及开发动态数据;S200、建立代表油藏特征的概念数值模型,模拟不同油藏静动态参数对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影响;S300、基于S200的模拟结果,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或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预测模型;S400、将待预测油藏的静动态参数代入所述预测模型,得到预测的粘土颗粒调剖效果。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预测方法可简便快捷的预测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的开发效果。的开发效果。的开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预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驱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由于储层非均质性、流体流度差异以及注采差异等原因,地层中逐渐形成水驱优势通道,低效及无效注入水循环严重。由此油藏含水逐渐上升,而产量逐年下降。稳油控水、提高水驱效率成为中高含水非均质油藏亟需解决的难题。
[0003]聚合物驱作为老油田稳产及增产的重要接替技术,在国内外油田都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都进行了矿场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聚合物驱是化学驱中最早投入工业应用的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仅在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已经形成了1000万吨的生产规模,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0004]聚合物驱是一种驱替流体流度控制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在注入水中掺入一定数量的聚丙烯酰胺或者黄原胶,以达到提高驱替相粘度、降低驱替相相对渗透率的目的。聚合物驱可以降低水油流度比,同时聚合物由于岩石的吸附作用可增加水相的渗流阻力,较大幅度的扩大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改善粘性指进和舍进现象,以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0005]但是聚合驱后恢复水驱后,由于聚合物溶液与水的流度比存在较大差异,存在严重的注入水指进现象,油井水淹速度加快。同时,地下存在大量的残留聚合物,约占聚合物总注入量的90%,若此部分聚合物从油井中产出,势必会加重地面水的处理费用,并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为了在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需封堵地层中的高渗透层段,迫使后续注入水发生液流转向。粘土颗粒可以与地层中的残留聚合物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絮凝体,其可以起到深部调驱、液流转向的作用,为聚合物驱后残留聚合物再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0006]目前关于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预测方法的研究,主要是数值模拟方法,其研究周期长、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预测方法,通过建立大量的油藏数值模型模拟不同静动态参数对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影响,并基于此建立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预测模型,可简便快捷、且更可靠地预测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的开发效果。
[0008]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00、获取目标油藏的地质特征参数及开发动态数据;
[0011]S200、建立代表油藏特征的概念数值模型,模拟不同油藏静动态参数对聚合物驱
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影响;
[0012]S300、基于S200的模拟结果,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或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预测模型;
[0013]S400、将待预测油藏的静动态参数代入所述预测模型,得到预测的粘土颗粒调剖效果。
[0014]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预测方法,优选的,S100中所述目标油藏的地质特征参数及开发动态数据包括:
[0015]油层厚度、平均渗透率、平均孔隙度、渗透率变异系数、初始含油饱和度、油藏原始压力、油藏温度、地层原油粘度、注入水粘度、聚合物黏度、聚合物浓度、井网、生产井生产流量、注聚合物时机和聚合物注入体积。
[0016]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预测方法,优选的,S200中所述油藏静动态参数包括渗透率级差、原油粘度、优势通道渗透率、优势通道厚度、粘土颗粒注入时机和粘土颗粒溶液注入体积。
[0017]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预测方法,优选的,S200中所述概念数值模型的井网为五点井网,生产井位于中心,四口注水井位于模型四角;模拟不同油藏静动态参数对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影响时,各概念数值模型注聚合物时机均为含水率60%,注入体积均为0.3PV。
[0018]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预测方法,优选的,S200中所述概念数值模型在模拟不同油藏静动态参数对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影响时,以最终采收率和采收率增值为依据,且均需要模拟以下三种油藏开发方式:
[0019]1)水驱;
[0020]2)水驱—聚合物驱—后续水驱;
[0021]3)水驱—聚合物驱—水驱—粘土颗粒调剖—水驱。
[0022]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预测方法,优选的,S200中模拟渗透率级差或原油粘度对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影响的过程包括:
[0023]建立不同渗透率级差或原油粘度的概念数值模型多个,各模型分别模拟先水驱,当含水率为60%时注入聚合物段塞0.3PV,然后转后续水驱0.0026PV时注入浓度为3%的粘土颗粒悬浮液0.0026PV,最后再进行水驱。其中,在含水率60%时注入聚合物0.3PV,是为了模拟油田在刚进入中高含水期便开展聚合驱的过程。
[0024]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预测方法,优选的,S200中模拟优势通道渗透率或优势通道厚度对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影响的过程包括:
[0025]修改概念数值模型局部网格的渗透率将具有一定厚度的优势通道添加到概念数值模型中去,分别建立不同优势通道渗透率或不同优势通道厚度的概念数值模型多个;各模型分别模拟先水驱,当含水率为60%时注入聚合物段塞0.3PV,然后转后续水驱0.0026PV时注入浓度为3%的粘土颗粒悬浮液0.0026PV,最后再进行水驱。
[0026]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预测方法,优选的,S200中模拟粘土颗粒注入时机或粘土颗粒溶液注入体积对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影响的过程包括:
[0027]以聚合物驱后续水驱的水段塞体积作为粘土颗粒注入时机的表征,分别模拟后续水驱为0.0026~0.0494PV时,注入浓度为3%的粘土颗粒悬浮液0.0026PV,最后再进行水驱;或
[0028]分别模拟先水驱,当含水率为60%时注入聚合物段塞0.3PV,然后转后续水驱0.0026PV时注入浓度为3%的粘土颗粒悬浮液模拟0.0009~0.0158PV,然后再进行水驱。
[0029]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预测方法,优选的,S300中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所建立的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预测模型为:
[0030]分别将渗透率级差、原油粘度、优势通道渗透率、优势通道厚度、粘土颗粒注入时机和粘土颗粒溶液注入体积依次设定为x1,x2,x3,x4,x5,x6,而最终采收率及提高采收率分别设定为y1,y2,则:
[0031][0032][0033]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预测方法,优选的,S300中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预测模型的过程包括:
[0034]分别将渗透率级差、原油粘度、优势通道渗透率、优势通道厚度、粘土颗粒注入时机和粘土颗粒溶液注入体积依次设定为x1,x2,x3,x4,x5,x6,而最终采收率及提高采收率分别设定为y1,y2,记X=(x1,x2,x3,x4,x5,x6),Y=y1或者Y=y2;以X作为输入向量,Y作为输出向量,(X,Y)作为样本,建立起人工神经网络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获取目标油藏的地质特征参数及开发动态数据;S200、建立代表油藏特征的概念数值模型,模拟不同油藏静动态参数对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影响;S300、基于S200的模拟结果,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或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预测模型;S400、将待预测油藏的静动态参数代入所述预测模型,得到预测的粘土颗粒调剖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00中所述目标油藏的地质特征参数及开发动态数据包括:油层厚度、平均渗透率、平均孔隙度、渗透率变异系数、初始含油饱和度、油藏原始压力、油藏温度、地层原油粘度、注入水粘度、聚合物黏度、聚合物浓度、井网、生产井生产流量、注聚合物时机和聚合物注入体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200中所述油藏静动态参数包括渗透率级差、原油粘度、优势通道渗透率、优势通道厚度、粘土颗粒注入时机和粘土颗粒溶液注入体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200中所述概念数值模型的井网为五点井网,生产井位于中心,四口注水井位于模型四角;模拟不同油藏静动态参数对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影响时,各概念数值模型注聚合物时机均为含水率60%,注入体积均为0.3PV。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200中所述概念数值模型在模拟不同油藏静动态参数对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影响时,以最终采收率和采收率增值为依据,且均需要模拟以下三种油藏开发方式:1)水驱;2)水驱—聚合物驱—后续水驱;3)水驱—聚合物驱—水驱—粘土颗粒调剖—水驱。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200中模拟渗透率级差或原油粘度对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影响的过程包括:建立不同渗透率级差或原油粘度的概念数值模型多个,各模型分别模拟先水驱,当含水率为60%时注入聚合物段塞0.3PV,然后转后续水驱0.0026PV时注入浓度为3%的粘土颗粒悬浮液0.0026PV,最后再进行水驱。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200中模拟优势通道渗透率或优势通道厚度对聚合物驱后粘土颗粒调剖效果的影响的过程包括:修改概念数值模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安刚范子菲赵伦何聪鸽何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