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502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该电连接器用于将多个被连接件电连接,包括绝缘壳体结构和电接触件,其中,在绝缘壳体结构上设置有多个开口;电接触件包括设置在绝缘壳体结构中的主体和在主体上形成的多个触点部,各个触点部一一对应地穿过各个开口,并延伸至绝缘壳体结构的外部;并且,电接触件具有弹性,以使各个触点部能够与相应的被连接件弹性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不仅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操作误差小,有利于实现模块化。有利于实现模块化。有利于实现模块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代设备逐渐向微型化、模块化方向发展,这就对各种元器件的使用性能、体积大小以及可靠性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连接器作为一种基础性电子器件,在通信设备中应用广泛。
[0003]电连接器用于将多个印制电路板(Pr inted Circui t Boards,以下简称PCB板)电连接,以实现PCB板之间的信号传递,但是,传统的电连接器主要采用线缆连接两个PCB板,这种连接方式不仅体积较大、安装不方便,人力成本高,操作误差大,而且不利于实现模块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电连接器和电子设备,其不仅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操作误差小,有利于实现模块化。
[0005]作为一个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将多个被连接件电连接,包括绝缘壳体结构和电接触件,其中,在所述绝缘壳体结构上设置有多个开口;所述电接触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结构中的主体和在所述主体上形成的多个触点部,各个所述触点部一一对应地穿过各个所述开口,并延伸至所述绝缘壳体结构的外部;并且,所述电接触件具有弹性,以使各个所述触点部能够与相应的所述被连接件弹性接触。
[0006]作为另一个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多个被连接件,还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连接器,用于将多个所述被连接件电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其通过借助绝缘壳体结构将电接触件容纳在其中,不仅可以减小占用空间、简化设备结构,而且有利于装配和实现模块化;并且,通过在电接触件的主体上形成有多个触点部,各个触点部一一对应地穿过各个开口,并延伸至绝缘壳体结构的外部,各个被连接件仅需接触各个触点部即可实现电连接,而无需再采用诸如具有公母两端的连接结构,免于焊接和插接,从而可以实现快速连接。此外,由于电接触件具有弹性,以使各个触点部能够一一对应地与各个被连接件弹性接触,这可以增大电连接器与被连接件之间的接触配合容差,减小安装误差,提高安装效率。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其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连接器,不仅可以减小占用空间、简化设备结构,而且有利于装配和实现模块化;还可以实现快速连接、增大电连接器与被连接件之间的接触配合容差,减小安装误差,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0]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电连接器与PCB板的连接过程图;
[0012]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图;
[0013]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电连接器与PCB板的连接后的侧视图;
[0014]图3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电接触件的结构图;
[0015]图3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电接触件的一个导电条的结构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壳体底座的结构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盖板的结构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壳体底座与盖板的连接结构图;
[0019]图7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壳体底座的背面结构图;
[0020]图7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壳体底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用于将多个被连接件电连接。例如,如图1所示,被连接件为PCB板,且为两个,分别为第一PCB板3a和第二PCB板3b,电连接器用于将第一PCB板3a和第二PCB板3b电连接。
[0023]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结构1和电接触件2(如图3A所示),其中,绝缘壳体结构1采用绝缘材料制作,例如塑胶材料。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绝缘壳体结构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壳体底座11和盖板12,其中,壳体底座11用于与第一PCB板3a和第二PCB板3b固定连接,并且壳体底座11中具有能够容纳电接触件2的容纳槽;盖板12用于封闭壳体底座11中的容纳槽开口,上述第一PCB板3a和第二PCB板3b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内,并安装在盖板12所在一侧。并且,在盖板12中,且位于盖板12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开口121,如图2B所示,电接触件2的多个触点部22分别经由多个开口121延伸至绝缘壳体结构1的外部,以能够与第一PCB板3a或第二PCB板3b电接触。
[0024]通过借助上述绝缘壳体结构1将电接触件2容纳在其中,不仅可以减小占用空间、简化设备结构,而且有利于装配和实现模块化。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平行、共面的第一PCB板3a和第二PCB板3b的电连接,多个开口121均位于盖板12的板面上,但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需要,可以将自有设定各个开口121在绝缘壳体结构1的壳体上的位置,例如,至少一个开口121还可以设置在壳体底座11上。
[0026]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壳体结构1由壳体底座11和盖板12构成,但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绝缘壳体结构1也可以由其他任意结构的至少两个分体构成,或者绝缘壳体结构1还可以采用整体式结构,并结合公知技术手段将上述电接触件2预埋在绝缘壳体结构1的空腔中。
[0027]如图3A所示,电接触件2包括多个导电条2a,多个导电条2a间隔排列在绝缘壳体结
构1中;如图3B所示,每个导电条2a被设置为电接触件2的主体21设置在上述绝缘壳体结构1中,且每个导电条2a的主体21包括中间段211和位于该中间段211两侧的两个边缘段(212a,212b),其中,中间段211被设置为能够支撑两个边缘段(212a,212b)的支撑部;两个边缘段(212a,212b)相对于中间段211,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弯折,以分别构成第一弯折部,并且两个边缘段(212a,212b)的远离中间段211的一端分别形成有两个触点部(22a,22b)。
[0028]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触点部(22a,22b)均为导电条2a的一部分,且分别相对于两个边缘段(212a,212b)弯折,以分别构成第二弯折部。如图2A所示,该第二弯折部的远离边缘段的一端位于绝缘壳体结构1的内部。这样,可以使触点部22的位于其两端之间的弯折位置用于与PCB板电接触,接触面积较端部更大,从而可以提高接触可靠性。
[0029]借助中间段211支撑两个边缘段(212a,212b),可以使两个触点部(22a,22b)能够保持在绝缘壳体结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将多个被连接件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结构和电接触件,其中,在所述绝缘壳体结构上设置有多个开口;所述电接触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结构中的主体和在所述主体上形成的多个触点部,各个所述触点部一一对应地穿过各个所述开口,并延伸至所述绝缘壳体结构的外部;并且,所述电接触件具有弹性,以使各个所述触点部能够与相应的所述被连接件弹性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支撑部和多个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弯折的第一弯折部,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形成有所述触点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件包括导电条,所述导电条包括中间段和位于所述中间段两侧的两个边缘段,其中,所述中间段被设置为所述支撑部;两个所述边缘段相对于所述中间段,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弯折,且每个所述边缘段被设置为所述第一弯折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条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导电条间隔排列在所述绝缘壳体结构中。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部包括在每个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形成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弯折,且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结构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壳体底座和盖板,多个所述开口均设置在所述盖板中,且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千刘明非陈少华张林林谈松林付岩享杨贵新郭广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