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幸运雄专利>正文

一种双体集运渔船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434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体集运渔船及控制方法,涉及渔船打捞技术领域,该双体集运渔船包括船体和捕捞组件。船体包括船头、船身和船尾,船头、船身和船尾相互配合围合形成具有一侧入鱼口的凹形腔室。捕捞组件包括渔网和限位机构,渔网和限位机构均设置于凹形腔室内,且限位机构被设置用于开闭入鱼口。该双体集运渔船具有捕捞组件和用于集运鱼体的凹形腔室,能够同时具备捕鱼和集中运输两项功能,适用范围广,相较于现有的捕捞作业的渔船,其能够将捕捞到的鱼体,置于凹形腔室内,以使得鱼体在转运过程中也能处于在原本的水质中,进而提高鱼体的存活率。同时,限位机构的设置,能避免鱼体逃离,提高单次捕捞作业的捕捞量。提高单次捕捞作业的捕捞量。提高单次捕捞作业的捕捞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体集运渔船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渔船打捞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体集运渔船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渔船是用以捕捞和采收水生动植物的船舶。也包括现代捕捞生产的一些辅助船只,如进行水产品加工、运输、养殖、资源调查、渔业指导和训练以及执行渔政任务的船舶。
[0003]渔船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作业水域分为海洋渔船和淡水渔船,海洋渔船又分沿岸、近海、远洋渔船。按船体材料分为木质、钢质、玻璃钢质、铝合金、钢丝网水泥渔船以及各种混合结构渔船。按推进方式分为机动、风帆、手动渔船。按渔船所担负的任务可分为捕捞渔船和渔业辅助船两大类。
[0004]现有的渔船大都不能起到捕鱼和集中运输这两个功能,其适用范围小,捕捞到的鱼体存活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体集运渔船,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其具有捕捞组件和用于集运鱼体的凹形腔室,能够同时具备捕鱼和集中运输两项功能,适用范围广,鱼体存活率高。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体集运渔船的控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其具有上述双体集运渔船的所有有益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体集运渔船,包括:
[0009]船体,所述船体包括船头、船身和船尾,所述船头、所述船身和所述船尾相互配合围合形成具有一侧入鱼口的凹形腔室;及
[0010]捕捞组件,所述捕捞组件包括渔网和限位机构,所述渔网和所述限位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凹形腔室内,且所述限位机构被设置用于开闭所述入鱼口。
[0011]该双体集运渔船具有捕捞组件和用于集运鱼体的凹形腔室,能够同时具备捕鱼和集中运输两项功能,适用范围广,相较于现有的捕捞作业的渔船,其能够将捕捞到的鱼体,置于凹形腔室内,以使得鱼体在转运过程中也能处于在原本的水质中,进而提高鱼体的存活率。同时,限位机构的设置,能避免鱼体逃离,提高单次捕捞作业的捕捞量。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渔网设置于所述凹形腔室的底侧,且所述渔网和所述限位机构能够相互配合以将所述凹形腔室隔断形成具有向上开口的集鱼腔室和向下开口的水下腔室。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渔网朝向所述凹形腔室横截面的正向投影和所述凹形腔室横截面所在的正向投影相互重合。
[0014]渔网朝向凹形腔室横截面的正向投影和凹形腔室横截面所在的正向投影相互重合,即能够让渔网垂直设置于凹形腔室的侧壁上或倾斜设置于凹形腔室的侧壁上,以防止
渔网和凹形腔室的连接处具有缝隙,避免鲤鱼逃离该凹形腔室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电动门和第二电动门,
[0016]所述第二电动门设置于远离所述入鱼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电动门能够将所述集鱼腔室隔断形成存鱼腔室和转存腔室;
[0017]所述第一电动门设置于靠近所述入鱼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电动门能够沿所述凹形腔室的延伸方向在所述转存腔室内活动。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船身包括两个船身单元,两个所述船身单元分别和所述船尾的两侧相互连接,且两个所述船身单元相互平行设置;
[0019]所述船头包括两个船头单元,所述船头单元和所述船身单元一一对应且相互适配,所述船头单元和所述船身单元远离所述船尾的一侧相互连接。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任一所述船头单元均具有倾斜面,且两个所述船头单元的两个所述倾斜面相对设置;
[0021]所述入鱼口包括沿所述倾斜面向外延伸的大端和小端,所述小端朝向所述凹形腔室,所述大端背离所述凹形腔室。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船头单元内设置有首尖舱;
[0023]所述船身单元内依次设置有第一调载舱、机舱、油舱、储物舱和第二调载舱;
[0024]所述船头单元内设置有尾尖舱。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船身单元上设置有起重设备,所述起重设备通过所述凹形腔室,以用于活体鱼的装卸。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船尾上设置有驾驶室,该船的驱动方式可以采用电动的方式。
[002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体集运渔船的控制方法,所述双体集运渔船包括船体和捕捞组件,所述船体包括船头、船身和船尾,所述船头、所述船身和所述船尾相互配合围合形成具有一侧入鱼口的凹形腔室;所述捕捞组件包括渔网和限位机构,所述渔网和所述限位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凹形腔室内,且所述限位机构被设置用于开闭所述入鱼口,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0028]S1,开启第一电动门,关闭第二电动门,并实时监测转存腔室内的活体鱼数量;
[0029]S2,当所述活体鱼数量大于预设数量后,开启第二电动门,关闭第一电动门,并控制所述第一电动门朝所述第二电动门方向运动到所述第二电动门位置;
[0030]S3,关闭第二电动门,开启第一电动门,并控制所述第一电动门运动到入鱼口位置;
[0031]S4,重复上述步骤。
[003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33]1)该双体集运渔船具有捕捞组件和用于集运鱼体的凹形腔室,能够同时具备捕鱼和集中运输两项功能,适用范围广;
[0034]2)相较于现有的捕捞作业的渔船,其能够将捕捞到的鱼体,置于凹形腔室内,以使得鱼体在转运过程中也能处于在原本的水质中,进而提高鱼体的存活率。同时,限位机构的设置,能避免鱼体逃离,提高单次捕捞作业的捕捞量。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体集运渔船的主视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体集运渔船的俯视图;
[003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体集运渔船的仰视图;
[003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凹形腔室处的剖视图。
[0040]图标:100

双体集运渔船;101

船头单元;102

船身单元;103

船尾;104

凹形腔室;1041

集鱼腔室;1042

水下腔室;1043

存鱼腔室;1044

转存腔室;111

渔网;112

第一电动门;113

第二电动门;121

首尖舱;122

第一调载舱;123

机舱;12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体集运渔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船头、船身和船尾,所述船头、所述船身和所述船尾相互配合围合形成具有一侧入鱼口的凹形腔室;及捕捞组件,所述捕捞组件包括渔网和限位机构,所述渔网和所述限位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凹形腔室内,且所述限位机构被设置用于开闭所述入鱼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体集运渔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渔网设置于所述凹形腔室的底侧,且所述渔网和所述限位机构能够相互配合以将所述凹形腔室隔断形成具有向上开口的集鱼腔室和向下开口的水下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体集运渔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渔网朝向所述凹形腔室横截面的正向投影和所述凹形腔室横截面所在的正向投影相互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体集运渔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电动门和第二电动门,所述第二电动门设置于远离所述入鱼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电动门能够将所述集鱼腔室隔断形成存鱼腔室和转存腔室;所述第一电动门设置于靠近所述入鱼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电动门能够沿所述凹形腔室的延伸方向在所述转存腔室内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体集运渔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身包括两个船身单元,两个所述船身单元分别和所述船尾的两侧相互连接,且两个所述船身单元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船头包括两个船头单元,所述船头单元和所述船身单元一一对应且相互适配,所述船头单元和所述船身单元远离所述船尾的一侧相互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体集运渔船,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幸运雄
申请(专利权)人:幸运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