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及建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及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装配式住宅楼的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安装过程中,叠合板的端面通常设有外伸钢筋,首层叠合楼板为木模支撑体系,若先吊装叠合板再绑扎梁钢筋,则外伸钢筋将会与梁钢筋产生干涉,将大大加大梁钢筋的绑扎难度;若先将梁钢筋绑扎再吊装叠合板,叠合板的外伸钢筋仍然会与梁钢筋出现干涉问题,通常将外伸钢筋进行弯折以避免其与梁钢筋的干涉,但是将外伸钢筋弯折后不仅导致施工工序复杂,同时弯折后的外伸钢筋也会出现疲劳破坏的问题,导致浇筑完成的楼板整体性能较差。
[0003]因此,亟需一种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及建筑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及建筑结构,能够保证叠合板的外伸钢筋处于正常状态下的快速安装,保证楼板浇筑完毕后的整体可靠性。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叠合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模板(1)的凹槽(11)内设置多个箍筋(2),多个箍筋(2)的高度高于模板(1)的顶部;在部分箍筋(2)内设置多个搭接钢筋(4),多个搭接钢筋(4)均位于多个箍筋(2)的顶部与模板(1)的顶部之间;在多个搭接钢筋(4)上穿插多个顶部纵筋(5),并使多个顶部纵筋(5)移动至多个箍筋(2)的一侧;在多个箍筋(2)的另一侧的模板(1)的顶部安放叠合板(6),并使得叠合板(6)侧部的外伸钢筋(61)分别落入各个箍筋(2)之间;移动多个顶部纵筋(5)并将其绑扎于多个箍筋(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个箍筋(2)的分布方向上,相邻两个搭接钢筋(4)的间距不小于第一预设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搭接钢筋(4)与箍筋(2)的顶部的间距不小于第二预设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预设值不小于顶部纵筋(5)的直径的两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搭接钢筋(4)上穿插多个顶部纵筋(5)后,通过钢筋调节器(7)带动多个顶部纵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唐彪,黄嘉熙,韦廷实,汤皓文,孔繁禧,谢熊法,包坤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